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吹风会向国际社会传递了什么信息?

2015-09-10 07:22张凯
当代世界 2015年12期
关键词:小康社会规划理念

张凯

为回应国际社会的关切,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于2015年11月9日、10日分别举办面向外国驻华使节和外国企业驻华代表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吹风会,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杨伟民、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刘世锦分别就“十三五”规划建议的制定过程、重点内容作专题介绍并回答提问,近120个国家的170多名高级外交官和120多家外国大型跨国企业的200多名代表出席。“十三五”规划的出台过程和内容、中国经济发展问题以及经济成果分享和权益分配问题等成为吹风会期间与会代表的主要关切。

“十三五”规划的

出台过程体现了民主和法治

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制定五年规划体现了中国发展道路的特色。除新中国成立之初的l949—1952年为国民经济恢复时期、1963—1965年为国民经济调整时期外,从1953年编制“一五”计划开始,到现在是第十三个五年规划。时间跨越了半个多世纪,但对这些规划出台的细节,国际社会却缺乏足够的了解。

为使外国驻华使节充分理解“十三五”规划出台的全过程,杨伟民在现场进行了详解,“2015年1月开始启动规划起草工作,2月成立了由习近平总书记任组长,李克强总理、张高丽副总理任副组长的起草组。起草组汇集了有关部门和地方的负责同志,各领域的顶级专家;布置了31项重大课题,最后形成117份研究报告。在党内征求了各地区、各部门的意见,还专门听取了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负责人和无党派人士意见,不断修改完善。国家发改委开展了‘十三五’规划建言献策互动,收到了来自民间的大量建议。经过十几次修改,《建议》提交十八届五中全会审议,在会上充分讨论并通过”。可见,规划的出台是一个集中智慧的过程,也是凝聚共识的过程,充分体现了中国政治决策中的民主细节。

《建议》经十八届五中全会审议并通过并不意味着决策过程的结束。国务院还要根据《建议》编制具体的五年规划纲要,并提交2016年3月份召开的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批准后公布实施。因此,只有经全国人大批准后根据《建议》编制的五年规划纲要才具备法律效力,“十三五”规划的出台充分体现了中国政治决策中的法治细节。

除了“十三五”规划的出台过程,如何落实规划也成为与会代表关注的话题。来自美国跨国公司的一位代表对中国地方如何贯彻中央精神提问。对此,刘世锦表示,“‘十三五’规划划定方向、划底线,具体行业怎么发展、具体产业的做法由行业企业自己决定,需要遵守法律和市场规则。‘十三五’期间可能会给地方、基层更大自主选择的空间”。显然,“十三五”规划作为顶层设计还需要与基层实践相结合,唯有如此才能使规划中的各项目标能够顺利实现。

当不变的既定目标

遇到了变化的环境怎么办?

早在2002年中共十六大时便提出了在21世纪头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现在离该目标的实现还有五年时间,但这一既定目标却遭遇了国内外经济环境的深刻变化。当然,最主要的变化还是来自内部,即中国经济下行,压力增大,经济发展已进入新常态。

面临经济下行压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该如何实现?说到底,其实质还是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问题。这也是与会的外国驻华使节和外国大型跨国公司驻华代表最为关注的话题。“十三五”规划对全球经济以及中国外部发展环境会产生什么影响?中国在五年规划实施过程中,如何根据实际情况调整经济增速预期目标等等。这些问题很大程度上折射出,国际社会对中国的经济发展问题充满了兴趣。

“‘十三五’规划的各项内容必须围绕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一既定目标来制定。”刘伟民向与会代表表示,“当既定目标遇上变化的形势,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在理念上破题,确立新的发展理念,才能确立新的发展路径”。所谓新的发展理念,便是《建议》中所提出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和共享五大发展理念。这五大理念是《建议》最大的亮点,是贯穿《建议》的灵魂。

刘世锦表示,“在这五大理念中,创新讲的是增长动力,中国要依靠创新对经济增长提供新的动力。协调主要解决发展过程中地区、城乡、行业、人群等都存在的各种结构不平衡问题。绿色实际上强调可持续发展问题,主要是针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问题,提高经济的绿色化水平。开放则指中国利用和优化分配资源的范围,即中国要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在更大范围优化资源配置。共享强调的则是人民的主体地位,发展成果要由全体人民公平分享,这是出发点,也是落脚点”。

围绕五大发展理念,《建议》还提出了一些重要的举措,其中包括约50项比较具体的措施。例如,针对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议》提出要实施一批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在重大创新领域组建一批国家实验室,积极提出并牵头组织国际大科学计划和大科学工程等。一系列举措的提出及落实会推动新的发展理念转变为具体实践,从而真正实现经济发展的结构性调整,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坚实的经济基础。

经过说明和讲解,与会代表对当前中国的经济形势有了更加清晰客观的认识,对中国未来经济发展的前景有了更多的信心。正如德国朗盛化工有限公司驻中国总裁所言,“十三五”规划建议传递的一个最重要的信息就是信心,即对中国未来五年发展的信心。

“十三五”期间

经济发展成果将惠及全体人民

“天下顺治在民富,天下和静在民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仅需要持续的经济增长予以支撑,还需要进行公平分配,使经济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对此,《建议》中所提“共享发展”的理念也作了明确阐述,“必须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做出更有效的制度安排,使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增强发展动力,增进人民团结,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与会代表所提出的如何维护妇女、儿童的权益,如何在经济下行压力面前实现7000万人口脱贫问题等,从根本上来讲涉及的是权益分配问题。

改善民生,特别是提高落后地区贫困人口的生活水平,成为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的一项艰巨任务。其中,扶贫构成了“共享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一环。杨伟民向与会外交官透露,“按照现行标准,中国现在有7000多万贫困人口,592个贫困县,我们下定决心要让所有的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要让所有贫困县把贫困的帽子摘掉”。

在五年时间内让7000多万人口实现脱贫并非易事,中国如何才能做到?面对与会代表抛出的问题,刘世锦解释道,“通过产业发展、转移就业、搬迁安置等途径,可以解决5000万人口的脱贫问题。余下2000多万完全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可以通过全部纳入低保覆盖范围,实现社保政策兜底脱贫”。实现7000多万人口脱贫,是中国在“十三五”时期补短板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当然,脱贫只是经济发展成果实现全民所享的一个方面。事实上,针对特殊群体的特殊困难(如老年人、残疾人、妇女、儿童、农民工等),《建议》也提出了相应的举措,强调提高保障民生的针对性和有效性。随着这些举措的逐步落实,民生问题会在经济发展中得到进一步改善,公平正义会在经济分配中得到进一步彰显。

结 语

经过两天吹风会的介绍、交流和解释,与会外交官和跨国企业代表对“十三五”规划的出台过程和内容、中国的经济形势、经济成果分享和权益维护等有了比较清楚的认识,对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也多了一份理解和认同。巴西驻华使馆一名外交官坦言,“一个国家的执政党就是要肩负起促进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重任,这一点中国共产党做得非常出色。中共作为执政党,科学规划经济社会发展,这是对人民负责任的表现”。

(责任编辑:魏银萍)

猜你喜欢
小康社会规划理念
基于OBE理念的课堂教学改革
遵循课程理念,探寻专业成长之路
China’s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Revolution
用心处事
习近平关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论述摘编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树立发展信心 培育增长动力
现代陶艺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