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1月国际形势大事述评

2015-09-10 07:22本刊编辑部
当代世界 2015年12期
关键词:昂山土耳其

本刊编辑部

一、十八届五中全会召开,“十三五”规划坚定改革决心

10月26—29日,备受瞩目的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在北京胜利召开,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即将开启的“十三五”规划,既是到2020年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收官的五年规划,也是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后的首个五年规划。全会及其通过的《建议》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目标,并首次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为中国“十三五”乃至更长时期的发展描绘出新蓝图。

“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在全球经济低迷的背景下,产能过剩和出口萎缩导致中国经济增速放缓,而能否跳出“中等收入陷阱”决定着国家未来发展的前途和命运。一方面为了保证经济长期向好,我们必须要进行“阵痛式”的结构性改革,另一方面又要保证经济降速在可承受的区间内。危机意识坚定改革决心,“十三五”规划提出了创新驱动、绿色经济、全面放开二孩政策等一系列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要举措。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我们将加快转方式、调结构,着力解决发展进程中的难题,培育发展新动力,打造发展新优势,创造发展新机遇,用实实在在的行动铸就国富民强、繁荣共享的中国梦。

二、美国军舰强闯南海,中国需保持战略定力

10月27日,美国“拉森”号军舰未经中国政府允许,非法进入中国南沙群岛有关岛礁邻近海域。中方有关部门随即依法对美方舰艇实施了监视、跟踪和警告。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表示,美方军舰有关行为威胁中国主权和安全利益,危及岛礁人员及设施安全,损害地区和平稳定,中方对此表示强烈不满和坚决反对。美国借“航行自由”之名,行“横行自由”之实,体现了其对华战略仍未摆脱冷战思维的窠臼。

面对美国在南海上的咄咄逼人,中国需在认清其本质的基础上保持战略定力。近年来,中国“一带一路”的发展倡议得到国际社会的积极响应,加之欧洲大国集体“向东看”,使美国在全球霸主的宝座上如坐针毡。同时,为了迎合国内大选对华强硬的老套路以及缓解来自军方的强大压力,奥巴马选择在南海“玩火”,妄图实现对华的战略遏制。然而,受困于中东反恐泥潭和俄罗斯的强劲对抗,自顾不暇的美国难以在南海掀起太大的波浪。从奥巴马政府直到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访美之后,才敢批准“拉森”号巡航南海的任务这点上,可以看出美国在南海的行为更多的是应景之策。然而,中国仍需高度警惕美国向地区相关国家传递对华强硬的错误信息,在保持战略定力的同时,应加快推进岛礁和必要防御型措施的建设,提高自身维权能力,在南海问题上与美国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

三、“习马会”亮相狮城,历史性会面为两岸关系定调

11月7日下午,在新加坡香格里拉大酒店,两岸领导人习近平、马英九相向而行,以政治家的魄力,抛开历史包袱,排除现实困难,实现了跨越66年的“世纪握手”,开启两岸领导人直接交流沟通的先河,踏出两岸高层政治互动往来的关键一步。两岸领导人共同确认,“九二共识”和一个中国的原则是今后两岸关系发展的共同政治基础,从而为未来两岸发展的方向和道路奠定了基石。

在全球分裂主义蔓延的大环境下,两岸关系的逆势发展可谓来之不易。“习马会”的实现不仅顺应了两岸多年来深入交流融合的大趋势,也为两岸关系注入了一针强心剂,更向世界表明中国人完全有能力解决好自己的问题。当前,美日在东海南海动作频频,妄图拉拢台湾共同遏制中国大陆的崛起势头;同时,台湾“大选”临近,国民党选情告急,岛内“台独”势力大肆抬头。在台海地区暗流涌动的关键节点上,中国共产党人再一次向世人显示了与时俱进的灵活性和面对挑战的决断力。通过台海和平,向周边国家释放善意;重申“九二共识”和一个中国的原则,框定了未来两岸关系的框架,封杀了民进党在两岸关系上的模糊空间。可以说,此次会面对巩固“九二共识”的政治基础,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维护台海和平稳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大意义。

四、昂山素季赢得缅甸大选,民盟执政之路恐非坦途

11月11日,备受关注的缅甸大选最终落下帷幕。昂山素季领导的全国民主联盟以将近90%的得票率赢得大选,一举拿下议会近七成席位。巩发党执行主席铁乌和总统吴登盛已先后宣布败选,缅甸军方领导人敏昂莱随之表示祝贺民盟胜选。由于受到缅甸宪法的限制,配偶和子女均为外国国籍的昂山素季无法直接参选总统,但作为大选获胜最大党的领袖,昂山素季直言其将“位于总统之上”治理缅甸。

然而,虽然民盟在此次选举中大获全胜。但其今后的执政之路还需经历种种考验。首先,昂山素季虽然获得了缅甸政权实际掌舵者的军方的支持,但若其领导的民盟在改革中进行修宪或意图削弱军人势力,必将遭到军方的反制。1990年,昂山素季就曾带领民盟赢得大选,然而,选举结果不被军人政府承认。其后的21年间,昂山素季被军政府断断续续软禁在住所长达15年。其次,缅北的紧张局势短期内难以缓解。缅北民族政权与推行“大缅甸主义”的军人集团矛盾尖锐,民盟执政后是否有能力调和二者关系尚待考验。此外,受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的影响,缅甸已成为大国博弈的焦点。昂山素季能否平衡大国,特别是中美在本国的影响力成为缅甸未来发展对外关系的关键所在。

五、巴黎遭遇严重恐怖袭击,惨痛教训给国际社会敲响警钟

11月13日晚,法国巴黎发生连环恐怖袭击事件,造成至少130余人死亡,数百人受伤,极端组织“伊斯兰国”(IS)宣称对此次事件负责。法国总统奥朗德发表全国讲话,称针对巴黎的恐怖袭击是“战争行为”,宣布全国进入一级戒严。国际社会对巴黎暴恐袭击表示强烈谴责,联合国安理会于21日一致表决通过了由法国提交的打击“伊斯兰国”的决议。在巴黎发生的恐怖主义暴行激起世人愤慨的同时,也为国际社会敲响了警钟。

此次巴黎恐袭事件是由境外“伊斯兰国”组织策划实施,法国国内势力协助完成的,标志着“伊斯兰国”的袭击范围已从本地区扩展到全球领域,其危险程度远超以往。而法国首当其冲遭受袭击,绝非偶然。一方面,以法国为代表的西方社会缺乏对本国穆斯林群体的了解和政策支持,与主流社会的隔绝导致年轻的穆斯林群体很容易被极端思想蛊惑;另一方面,作为美国反恐联盟的马前卒,法国在中东变局中尤为活跃,对中东动荡局势亦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此外,在欧洲难民潮的冲击下,法国漏洞百出的国内反恐体系也给了极端分子可乘之机。正如叙利亚总统巴沙尔所言,法国今天遭受的野蛮恐怖袭击,是叙利亚人民在过去五年中一直都在经历的。若西方国家仍在反恐问题上坚持双重标准,以暴制暴的行为只能将自己拖入“越反越恐”的泥沼。

六、习近平出席“双峰会”,传递中国信心彰显大国担当

11月14—16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先后出席了土耳其安塔利亚二十国集团(G20)领导人第十次峰会和菲律宾马尼拉亚太经合组织(APEC)第二十三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在六天时间里,习近平参与数十场活动,多次发表重要讲话,并同金砖国家领导人进行非正式会晤,同十多位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举行会晤。期间,习近平系统阐述了中国对当前世界重大经济政治议题的看法和主张,引领了亚太区域合作的方向和路径,介绍了中国发展的最新形势和理念。

在全球经济增长放缓的背景下,中国经济走势备受世界关注。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领航人,习近平在“双峰会”为世界经济把脉问诊,对症下药。习近平认为,世界经济的病根在于传统经济体制和发展模式的潜能趋于消退,现有经济治理机制和架构的缺陷逐渐显现,导致动力不足,有效需求不振。“孤举者难起,众行者易趋。”在经济全球化时代,没有哪一个国家可以独善其身。为此,中国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和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从“找病症”到“开药方”,习近平用“十三五”发展理念为世界经济贡献“中国方案”,向本地区乃至世界传递出“中国信心”。中国相信,唯有全球各国众志成城,方能共克时艰。

七、土耳其击落俄战机激怒普京,俄土交恶又添中东新乱

11月24日,土耳其击落一架正在叙利亚执行空袭极端组织“伊斯兰国”任务的俄罗斯SU-24战斗机,并造成一名俄飞行员死亡。此举引发俄土关系空前紧张。土耳其总统埃尔多安表示,击落俄战机是出于捍卫土领空,而俄罗斯总统普京则否认战机越境,谴责土耳其“从背后捅刀”,充当“恐怖主义的帮凶”。美国和北约国家在呼吁双方保持冷静的同时,选边站队,为土耳其撑腰。而俄罗斯亦不手软,次日便空袭了叙土边境的土耳其运输车队,并全歼土耳其暗中支持的叙反对派武装土库曼旅。埃尔多安虽拒不道歉,但也开始服软,并就击落俄方战机事件表示“遗憾”,呼吁同普京会面。但俄方毫不理会,28日,普京签署总统令,对土耳其实行包括旅游、贸易、人员往来的大规模制裁。

无论俄战机是否越境土耳其,在国际社会共同打击“伊斯兰国”的当下,此举都显得非常不理智。俄罗斯媒体称,土耳其暗中与“伊斯兰国”进行石油贸易,并一直谋求巴沙尔下台;俄空袭“伊斯兰国”的行动触及了土方利益,因此土蓄意制造事端,混淆视听,以谋私利。同时,由于美国态度暧昧,俄方怀疑土耳其在行动之前已得到奥巴马支持。一时间,中东反恐合作框架面临破裂的危险,而俄土交恶不仅会加剧地区形势的紧张,更会使当事国本已脆弱的国民经济雪上加霜。俄土危机若持续发酵,恐将引来新一轮的地区动荡。

(执笔:苏童)

(责任编辑:徐海娜)

猜你喜欢
昂山土耳其
《花乱开》
我也叫“土耳其”
土耳其牧羊女
昂山素季胃病休假引担忧
爆炸头
昂山素季出门探望党内大佬
缅甸首次报道昂山素季受审
缅甸政府指控昂山素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