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领域交流合作实现共赢

2015-09-10 07:22张春侠
中国报道 2015年10期
关键词:中美两国气候变化

张春侠

中美两国建交36年来,特别是近年提出和推动构建新型大国关系以来,中美利益深度交融,合作领域不断扩展,不仅为两国和两国人民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也为地区乃至世界和平、发展、繁荣作出了重要贡献。正如习近平主席所说,“中美两国携手合作,可以产生一加一大于二的力量。”

人文交流成为中美关系重要支柱

“我高度重视中美人文交流,‘亲戚越走越近,朋友越走越亲’,中美民众往来越频繁,两国友好的基础就越坚实,务实合作就越红火。”9月22日,习近平主席在西雅图举行的中美省州长论坛上发表讲话时这样说道。他希望中美两国各省州支持社会各界和民众多走动、常来往。

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离不开积极有效的人文交流。中美两国虽相距遥远,但两国人民的友好交往却源远流长。早在1784年,美国商船“中国皇后号”就抵达中国广州,开启了中美人民交往的历史。70多年前,中美并肩抗击法西斯,并在胜利后与英国、法国、苏联等国共同创立了联合国。1971年,中美运动员用“乒乓外交”拉开了两国关系正常化的序幕。多年来,中美关系虽经风雨,但人员往来、人文交流从未停止。特别是在应对气候变化、突发灾害、反对恐怖主义等全球性挑战面前,两国政府和人民总是携手并肩,通力合作。

2010年5月25日,中美人文交流高层磋商机制设立。自此,中美人文交流高层磋商会议每年举行一次,两国在科技、教育、文化等领域展开广泛合作,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长期以来中美对话聚焦于政治、经济领域的缺陷。从2014年7月开始,人文交流高层磋商首次与“战略对话”、“经济对话”同步召开。人文交流与政治互信、经贸合作共同构成中美关系的三大支柱。

中美人文交流高层磋商机制的建立为两国人文交流与合作搭建了新的平台,人文交流呈现出前所未有的良好态势。据统计,截至2015年6月,中美人文交流已从2010年首轮磋商的四大领域13项成果,扩大到目前的教育、科技、文化、体育、妇女、青年、卫生等七大领域,共取得300多项务实成果,一批人文交流的旗舰项目在两国社会产生了巨大影响。在此基础上,中美人文交流合作水平也不断提升,从国家层面逐步延伸到基层,结成了逾240对友好省州和城市,建立了省州长论坛、市长峰会等机制。中方“三个一万”和美方“十万强”计划,促进了两国青年学生走近彼此、相知相识。2014年有430万人次来往于中美两国之间,中美间每17分钟就有一个航班起降。

中国驻纽约总领馆教育参赞徐永吉表示,美国教育部门去年年底发布的最新报告显示,中国已成为最受美国学生欢迎的五大留学目的地之一。赴美外国留学生人数连续八年增加,中国留学生数量增长最快。2014年中国在美留学生数量达49万人,而过去四年来华留学的美国学生总数超10万人;中美双方已合作在美国设立百余所孔子学院、400多家孔子课堂,注册学生近30万人。

两国人民的交往有力地促进了彼此间的相互了解,增进了互信和友谊。有调查显示,旅游使得41%至43%的两国民众对彼此国家抱有积极的看法。三分之二的美国民众、商界人士及政治领导人在去过中国后开始对中国产生好感或者更好的看法。2013年美国盖洛普民调显示,在18岁至29岁年龄段的受访者中,高达72%的美国人将中国视为“盟友”和“朋友”。

国家主席习近平9月22日在西雅图表示,中方将在未来三年内资助两国共5万名留学生到对方国家学习。美国也将努力在2020年前实现百万名美国学生学中文,两国将在2016年举办旅游年。这些举措将为两国人文交流提供更多平台。

科技合作备受瞩目

9月23日,为了更好地进入中国云服务市场,美国思科公司与中国浪潮集团在第八届中美互联网论坛上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将共同首期投资一亿美元在中国成立合资公司。而作为“中国的谷歌”,拥有6亿庞大用户群的百度将取代必应成为中国市场上Windows 10浏览器的默认主页和搜索引擎。除此之外,美国的因特尔公司和高通公司也与中国企业进行了合作……在中美两国元首“习奥会”的铺垫下,西雅图上演的这场价值超过2.5万亿美元的中美科技精英企业的“演出”赚足了世界人民的眼球,而两国间科技合作规模之大更是史无前例。

科技合作一直是中美合作中备受瞩目的热点。作为人文交流的重要组成部分,中美科技交流与合作历史悠久。美国总统尼克松1972年打开中美交往的大门后,两国间的科技合作与经济、商贸合作一样,成为中美关系的重要支柱。

1979年1月31日,邓小平在访美期间与美国总统卡特签署了《中美科技合作协定》,这是中美建交后两国签订的首批政府间合作协定之一。30多年来,中美科技合作方面取得了重大成就,如正负电子对撞机、中微子实验站、大亚湾核电站、中美核聚变研究和人类基因组研究等大项目都得到了实施,双方科学家之间的交流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

根据《中美科技合作协定》,中美两国定期举行多部门参加的科技合作联委会,目前已轮流举行15次会议,成为统筹中美科技交流与合作的常态机制。据统计,截至2014年9月,两国政府有关部门在《协定》下签署了近50个议定书,涵盖能源、环境、农业、基础研究、医药卫生、计量标准、海洋、地震、大气等多个领域。

今年6月在华盛顿举行的第六轮中美人文交流高层磋商会上,中美双方宣布将推动两国在科技领域的合作。双方商定,今年下半年,中国科技部与美国国务院拟共同在华举办第八届中美青年科技论坛,为两国青年科研人员就共同关心的话题开展交流并探讨合作搭建平台。同时,中国科技部与美国国务院将共同执行第四批中国青年科学家访美计划,选派十名中国科技工作者赴美,访问美政府、大学和科研机构,与美方科研人员展开交流,并决定在美举办第九届中美青年科技论坛。

中国驻美使馆公使衔科技参赞李朝晨说,中美科技合作可以说是互利共赢、硕果累累。随着中国综合国力及科技实力的不断增强,加强创新创业领域的合作,以科技合作促进经济合作和贸易繁荣,已经成为两国共识和努力方向。面向未来,中美深化科技创新合作潜力依然巨大,广阔空间大有可为。

中美气候合作树大国典范

9月25日,在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对美国进行国事访问期间,中美再次发表应对气候变化的联合声明——《中美元首气候变化联合声明》,同意扩大双边务实合作,加强多边谈判中协调,共同推动巴黎气候变化大会取得重要成果。中国计划于2017年启动全国碳排放交易体系,并宣布拿出200亿元人民币建立“中国气候变化南南合作基金”,支持其他发展中国家应对气候变化。美国也重申大量减排及将向绿色气候基金捐资30亿美元的许诺。

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当天发表声明,对中美两国政府在解决气候变化问题上采取显著步骤予以赞扬。他表示,这将有助于今年在巴黎达成一项普遍的、有实际意义的协议,进一步显示出世界上两个最大经济体在迈向低碳未来过程中所拥有的共同愿望和严肃态度,在世界范围内显示了强有力的领导作用并起到了示范作用。

中国和美国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最大的发达国家,也是最大的两个温室气体排放国,两国的碳排放总量几乎占全球排放量的一半。而多年来,气候变化一直是两国有争议的话题。2009年,两国签署《关于中美清洁能源联合研究中心合作议定书》,并成立中美清洁能源联合研究中心。自此,两国在气候变化领域的合作开始常规化,在清洁煤、电动车等一系列领域展开合作。2013年,中美两国成立应对气候变化工作组,负责梳理双方气候变化领域已经展开的合作,进一步确定未来可能开展合作的领域。

2014年11月,中美两国首脑在北京发布首份中美气候变化联合声明。美国计划于2025年实现在2005年基础上减排26%至28%的全经济范围减排目标,中国则计划于2030年左右达到二氧化碳排放峰值,并将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提高到20%。

9月15日,第一届中美气候智慧型/低碳城市峰会在洛杉矶举行,来自中美两国地方政府、企业界人士及行业专家等500多人共话气候变化合作。与会人士一致认为,峰会是落实2014年两国元首会晤所达成共识的积极举措,两国合作空间广阔。目前,中美已确立13个合作领域,并在8个领域开展30多个合作项目。在中美能源和环境十年合作框架下,多个具体合作领域取得积极进展。

“自去年11月发布联合声明以来,中美两国已经在气候变化问题上展现了前所未有的领导力。在巴黎气候变化大会前,通过中美气候变化联合声明进一步巩固中美在气候变化问题上的共识、管控分歧,可以为其他发达国家及发展中国家做出示范,进一步增强各方对巴黎气候变化大会达成成果的信心。”清华大学能源环境经济研究所副教授滕飞说。

气候变化合作充实了中美两国构建新型大国关系的意义和内涵,两国在这一领域存在广泛共识、合作的可能性。正如美国副总统拜登所说,“这不是一个零和游戏,而是双赢命题。”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最大的发达国家,中美两国肩负着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责任,两国加强气候变化对话合作并携手推动全球绿色低碳发展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

猜你喜欢
中美两国气候变化
飞马图彩色丝巾:中朝两国友好情谊的见证
1972—2022中美融冰50年
《应对气候变化报告(2022)》发布
疫情背景下中美大国博弈:回顾与展望
成功突围的中美建交
气候变化与环保法官
气候变化:法官的作用
中美两国学生高考和求职之路的比较研究
从中日两国宗教基本概念的语意表达看两国对宗教的认识
应对气候变化需要打通“网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