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搭上中韩自贸协定快车

2015-09-10 07:22王哲
中国报道 2015年10期
关键词:中韩自贸衣舍韩都

王哲

“每个韩国人在日常生活中都可以用到中国产品,而几乎每个中国人也都可以用到韩国产品。”国家商务部部长高虎城曾撰文如是说,“中韩双边贸易额超过韩国对外贸易总额的五分之一,超过了韩美、韩欧贸易额的总和。”

今年6月1日,中韩两国政府在韩国首尔正式签署《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大韩民国政府自由贸易协定》(简称“中韩FTA”),其蕴含的巨大历史机遇让中国各省市开始了新一轮的抢滩行动。作为中国距离韩国最近的省份,山东凭借地缘优势以及良好的历史合作基础在其中抢得了先机。

9月14日至17日,由50多名记者编辑、知名博主、摄影师组成的“中韩自贸 齐鲁先行”全国媒体行采访团深入济南、青岛、威海、烟台四地,发现和感知中韩自贸协定带给齐鲁大地的“韩国范儿”。

济南:打造区域性集散中心

喜欢网购的中国年轻人大多知道“韩都衣舍”,这个诞生在济南的互联网韩风时尚品牌在中韩自贸协定签署的契机下将为更多的韩国品牌作代运营,助力它们“引进来”,同时也为自身“走出去”打下基础。

2006年韩都衣舍创立时首先从韩国服装代购做起,随后摸索出了韩国流行服装的设计要素与设计热点,开始尝试推出自己的原创服装。到2008年,韩都衣舍已成为一个设定在韩风时尚的互联网品牌,虽然从设计到加工生产都是在中国完成,但是70%至80%的服装拍摄是在韩国进行的。韩都衣舍的品牌代言人中还有三位韩国明星:全智贤、安宰贤和朴信惠。

6月26日,有“韩国耐克”之称的健步鞋品牌PROSPECS与韩都衣舍举行战略合作签约仪式,这是第五个由韩都衣舍代运营的韩国品牌。把韩国品牌拿到中国来做代运营,是韩都衣舍未来的一个发展规划。下一步,韩都衣舍的野心是与更多的韩国服装品牌、鞋包品牌甚至化妆品品牌合作,通过互联网电子商务,把它们引到中国来。

随着中韩自贸协定的推进,韩都衣舍也正酝酿着打开韩国市场。“中韩自贸协定会给中国商品一个很好的渠道走进韩国市场。”韩都衣舍电商集团副总经理胡近东说,“我们对韩国市场是非常了解的,在中国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都能抢占有利地位,相信我们在韩国市场也能站稳脚跟。”

眼下,济南正利用山东省中西部地区唯一国家级综合保税区的优势,建设中日韩大宗商品展示交易中心和中日韩跨境电子商务交易平台,打造中日韩保税展示交易先行示范区。下一步,济南将利用综合保税区保税物流政策优势和济南省会城市商贸流通优势,推进跨境电子商务平台的功能完善和正常运营,打造区域性韩国商品集散中心。

青岛:抢抓FTA机遇加快跨境合作

中韩自贸协定签署当日,青岛市政府随即发布了《青岛市进一步提升对韩国开放合作水平行动计划(2015-2016)》。计划到2020年,进出口贸易额在2015年的基础上翻一番,达到200亿美元;吸收韩国投资累计突破200亿美元;对韩投资在2015年的基础上翻一番,达到5亿美元。

拥有山东经济龙头地位的青岛与韩国地缘相近、人文相亲、经贸往来密切,是我国最早与韩国开展经贸合作的城市之一,也是全国韩资企业最为密集的城市之一,青岛开展对韩经贸合作的优势得天独厚。

目前,青岛—韩国每周往返航班达182个,青岛港与韩国港口之间开通航线近20条。青岛有韩国总领事馆、大韩贸易投资振兴公社、韩国中小企业振兴公团等机构,常驻青岛的韩国人近10万。韩国也是青岛最大的旅游客源地,近三年来,青岛累计接待韩国游客超过100万人。

青岛市在西海岸新区国际经济合作区内规划了中韩创新产业园。韩国住宅土地公社已与青岛市签约,拟在中韩创新产业园建设中韩复合新城项目;延世大学口腔医院等重大项目也于近日签约。青岛正积极争取将青岛中韩创新产业园列为中韩两国政府重点合作产业园区,利用国家层面资源推动青岛与韩国实现更高水平的园区合作。

今年7月份,青岛市被中国人民银行批准试点开展韩国银行机构对青岛财富管理改革试验区内企业发放跨境人民币贷款业务,成为全国首个也是目前唯一一个允许境内企业从韩国银行机构借入人民币资金的试点地区。此项业务开展后短短一个月,青岛市企业已累计从韩国银行贷款人民币30亿元,且利率大大降低。

8月27日,青岛市政府代表团南下韩国釜山,在釜山举行了韩国青岛工商中心启动暨合作协议签署仪式,韩国青岛工商中心将全面推动中韩地方经济合作。

威海:种好自贸“试验田”

“威海的鸡鸣仁川都能听见”,这句韩国谚语广为流传,是威海在与韩国经贸往来中得天独厚的地缘优势的生动写照。

威海,位于山东半岛东端,与韩国一海相隔,是中国离韩国海上距离最近的城市。中韩自贸协定创新性地引入地方经济合作条款,明确将威海和仁川自由经济区列为地方经济合作示范区,这一创新举措使得中韩双边的合作更“接地气”。威海作为中韩两国地方经济合作的一块“试验田”,肩负了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经验的重要任务。

在威海目前乘飞机50分钟可到达仁川,一周28个航班,海上客轮一周有30个班次。每年都有超过100万人通过威海口岸到达韩国。7月22日,一艘从韩国仁川出发,载着服饰、化妆品等的班轮到达威海港,这标志着威海—仁川海运邮路在停运七年后正式恢复通航。该邮路是国内首条中韩海运EMS速递邮路,邮件到达时间与空运相当,但运费却节约70%以上。

穿过由丽水市市长金忠锡亲笔题字、具有韩国特色的丽水门,再穿过一条回廊,就来到威海韩国商品交易中心,这里韩国食品、化妆品、日用品、床上用品、文具、小家电应有尽有。威海韩国商品交易中心与中国首家韩国文化主题商业公园韩乐坊毗邻,韩国商业步行街、韩国文化艺术馆、韩国明星演艺广场、乐天文化广场、精品夜市以及韩国风情街等商业景区,“韩国范儿”十足。作为首个也是目前唯一一个被写入自贸协定的中国城市,根据威海市出台的《加快推动中韩自贸区地方经济合作第一批实施方案》,威海将打造五个韩国食品日用品交易中心,其中三个已开业,一个正在招商。目前,韩国商品中国分拨中心、韩国商品保税展示交易中心等设施也正在推进。

烟台:“大咖”韩企云集

2005年3月,蓬莱水城清淤时发掘出土了高丽王朝晚期的韩国古船——这是中国首次发现韩国古船,一举轰动中韩考古学界。2600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生活在烟台的先人就与朝鲜半岛开展商贸、文化往来,《三国志》、《新唐书》等中国古籍有大量关于烟台与韩国交往的记录。1000多年前,烟台是当时中国的四大通商口岸之一,成为中国与朝鲜半岛联系的纽带,有着“日出千杆旗,日落万盏灯”“帆樯林立,笙歌达旦”的辉煌。1883年仁川开埠通商后,烟台即与朝鲜开通了海上定期航线……

目前,与韩国隔海相望的烟台至韩国平泽的距离仅为237海里,船舶航行约13小时。满载鲜活农产品的船舶当天下午从烟台出发,次日中午这些农产品就可以端上韩国人的餐桌。“韩国元素”已成为烟台开放发展的最大特色。最能让人眼前一亮的当数在烟台落地生根的众多韩国企业。早在1989年,中韩两国尚未建交,第一家韩资企业就已落户烟台。目前韩国在烟台总投资千万美元以上的项目有200多个,外资额达40多亿美元。其中LG、斗山、浦项、现代汽车、大宇造船等世界500强在此投资企业达18家,是山东省内韩国大企业最集中的城市。这些韩企“大咖”全部集中在烟台开发区。除了上述18家世界500强投资企业之外,烟台开发区目前共有韩资企业432户。依托LG、喜星、斗山机械、大宇造船、现代汽车等韩国企业巨头,烟台开发区已成为中国最大的挖掘机生产基地、重要的智能手机生产基地、汽车及零部件生产研发基地,与韩国的产业关联度和互补性不断增强。

得益于地缘优势和相似的文化背景,韩企在烟台落地生根完全没有“水土不服”,LG集团旗下乐金显示、浪潮乐金等四家企业已在烟台集聚发展包括显示屏、摄像头、整机等生产、研发、销售在内的手机全产业链,其中乐金显示随着三期项目全面投产,手机屏产量将占全球市场三成份额,成为全球重要的手机屏生产基地。现代汽车新能源汽车研发中心投入建设资金12亿元,办公楼已完工并交付使用,部分跑道也已开始试车。

搭上自贸协定发展快车

中韩自贸协定是我国迄今为止对外签署的覆盖议题范围最广、涉及国别贸易额最大的自贸协定。在今年年底协议生效后,中韩超90%的商品将进入零关税时代。有专家预计,五年内中韩贸易规模将突破4000亿美元,而这一数据在2004年双方启动可行性研究时仅为900亿美元,2014年已跃升至近3000亿美元,年均增速达22.3%。

随着近年来中韩贸易往来越来越密切,韩国企业不断在山东落地扎根,山东也成为全国对韩开放的引力中心及最重要的“韩货”集散地。据山东省商务厅统计,韩国在山东的实际投资累计达316.7亿美元,占韩国对中国投资的四分之一,近5000家韩资企业在山东生产经营。

山东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山东蓝色经济文化研究院副院长郑贵斌告诉本刊记者,在他看来,作为与韩国毗邻的省份,山东在中韩自贸区建设中走在全国最前列。减轻关税、贸易自由化、投资便利化、合作空间扩大化等一系列优惠政策将为山东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山东在调整产业结构、加快转型升级、构建开放型经济方面都将迎来重大历史机遇。

猜你喜欢
中韩自贸衣舍韩都
本期导读
山东省对韩国出口贸易问题及对策分析
中韩自贸发展分析
韩都衣舍的『小组制』
国际贸易投资规则重塑下中国面临的挑战与应对——基于TPP 与中韩自贸协定视角
韩都衣舍蝶变:从代购韩货到做自主品牌
中韩自贸协定正式签署
爱“折腾”的韩都衣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