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深度学习的中小学教师参与式培训实践

2015-09-10 07:22张西宁
考试周刊 2015年85期
关键词:慕课深度学习翻转课堂

张西宁

摘 要: 文章结合传统教师培训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了基于深度学习的中小学教师参与式培训模式,结合实际论述了培训前的深度调研、培训中的深度参与互动、培训后的持续跟踪等的实践。

关键词: 深度学习 参与式培训 慕课 翻转课堂

一、传统教师培训的问题

(一)培训主体的错位

以往的教师培训中,中小学教师和学生一样,培训什么,以何种方式培训全部是培训者预先确定的,培训者是培训的主体,中小学教师是培训的对象、客体。有效的培训要求改变中小学教师的被动状态,强调中小学教师要主动参与培训活动,成为培训的主体。教师参与就是要结合中小学教师在教学中发现的问题,他们的经验和体会将成为参与培训的主要内容,这种做法将改变过去培训中理论性话语一统天下的局面,培训者的理论与被培训者的实践结合,会极大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培训内容针对性不强

教师培训的目的在于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在以往的培训中,经常是培训者结合自己的研究专长,开展从理论到理论“高大上”的讲座,导致培训直接解决中小学教师实际问题的不足。教师的实际问题不能获得解决,就容易失去对培训的信任,失去参与培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培训方式单一

以往的培训主要还是单一的“我讲你听”、“我说你记”的单向信息传递方式。与传统培训比较,深度参与更加强调对话与交流。深度参与培训,意味着培训方式从单一向多样的转变,培训从以话题为中心转向以问题为中心。在培训中,培训者和中小学教师共同参与对话,围绕同一主题,深入交流,相互启发,共同学习。

二、深度学习与参与式培训

黎加厚等人认为“深度学习是指在理解学习的基础上,学习者能够批判性地学习新的思想和事实,并将它们融入原有的认知结构中,作出决策和解决问题的学习”[1]。参与式培训是指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参与者运用多种工具和手段,在活动、表现和体验中反思自己的经验与观念,在交流和分享中学习他人的长处,从而产生新的思想,形成新的认识,实现自我提高,并能够采取行动,改善现有的学习过程[2]。

深度学习与参与式培训二者的结合,为中小学教师高效培训提供了有益的思路。深度学习以其理解而非机械记忆的学习特点[3],使得中小学教师能更多地思考自己在实践中的问题。那么,在培训过程中,如何推动中小学教师自主、深度地参与到学习全过程中是关键任务。

三、具体做法

(一)培训前深度调研

为了确保培训的效果,培训前采用了问卷调查、访谈、座谈、现场观摩等种方式了解中小学教师对于培训的需求。通过调查了解到,与之前认识不同的是,老师们普遍认为培训是非常受到他们欢迎的一件好事,多数老师继续学习的愿望强烈。一方面,通过对课堂观摩和对老师提交的教学设计等资料的分析,发现一些年轻老师的教学理念、教学设计能力等都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另一方面,老师之前基本上都有参加校级、省级等培训的经历,对培训有自己的认识和要求。

通过对调研结果的综合分析,将本次培训的目标放在了中小学老师实际教学能力的提高上。结合老师提交的教学设计、教学课件、教学视频、教学论文,结合培训者的研究,确定培训的三大主题:教学设计、教学课件制作和教学视频制作,其他内容主要是围绕这三大主题进一步细分的具体理论、教学模式和技术制作等。

(二)培训中深度参与互动

结合教学设计的理论知识,将教师提交的教学设计方案进行分类,从教学目标的编写、学习特征分析、教学内容的分析、教学策略的制定、教学评价等方面逐一分析,对比优秀教学设计各环节的做法。因为对比的教学设计都是受训者自己的教学设计,所以,中小学教师参与交流的热情很高,培训者以问题引导,共同协商,提出了修改建议。

教学课件的对比,就教师提交的课件从封面、主体内容、结束页的设计,到课件颜色的搭配、页面布局、音乐的选配等全面比较。比如培训者给出了某课件其中一张图片虽然选择得当,但是直接的拿来主义,没有结合教学要求进行适当的加工处理,导致信息呈现不突出、不明确,而经过加工后的图片实际冲击力很强,重点突出,受训者经对比,效果一目了然。

与受训者一起,分析教学视频中存在的问题,对教学内容进行分解,很多老师很快就明白了自己的问题所在,经过探讨,老师们对“课”的本质、特点及自己如何做“课”有了深入的了解。

“慕课”作为近几年教育教学的热门资源,在培训中得到了应用。培训者结合教师提交资料的主题,运用“华师慕课”、“中小学微课大赛”等网站上的优质资源开展“翻转课堂”教学。正式培训前中小学教师观看相关主题的慕课,进行对比,然后结合自己对该主题教学目标的认识,形成教学思路。在课堂上,培训者和中小学教师一起就各主题微课的特点,相关主题目标的表述与实现方式展开交流、讨论,甚至辩论。教师们普遍表示,这样的学习“有高度”,但更“接地气”,多种学习方式的使用很好地提高了他们的参与性,改变了他们对于培训的固定思维,也改变了他们认识问题的方式,深度的学习发生了,学完就能够直接使用。

(三)培训后持续跟踪

培训时间有限,大量工作要靠受训者回到工作岗位的实践,培训的效果只有在受训者长期的教学实际中才能得以验证。培训后教师修改教学设计、教学课件、制作微课等工作陆续开展。从反馈回来的信息看,大部分教师反映本次培训形式新颖、过程扎实、内容丰富、联系实际,教学能力有了全面提高,并与培训者保持持续的联系与沟通。

参考文献:

[1]何玲,黎加厚.促进学生深度学习[J].现代教学,2005,(5):29-30.

[2]白玲.参与式培训在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中的应用[J].教育探索,2012,(7):115-116.

[3]樊雅琴,王炳皓,等.深度学习国内研究综述[J].中国远程教育,2015,(6):27-32.

基金项目:本文受2015年度陕西省教育厅基金项目“基于MOOC的高校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编号:15JK1263)、渭南师范学院2015年度教改项目“微课促进大学生深度学习的研究与实践”(编号:JG201535)和渭南师范学院第二批校级特色学科建设项目“西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研究”(编号:14TSXK09)资助。

猜你喜欢
慕课深度学习翻转课堂
MOOC与翻转课堂融合的深度学习场域建构
深度学习算法应用于岩石图像处理的可行性研究
基于深度卷积网络的人脸年龄分析算法与实现
“慕课”教学的“八年之痒”
慕课环境下的学习者
翻转模式在“液压与气动”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翻转课堂在英语语法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PLC应用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