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商标翻译的中西文化差异与译法探索

2015-09-10 07:22赵姗姗
考试周刊 2015年85期
关键词:文化差异

赵姗姗

摘 要: 作为汽车重要标志的汽车商标,是汽车生产企业文化的沉淀,也是品牌内涵的重要组成部分。翻译时需考虑中西方消费者在文化和审美心理等方面的差异,采用灵活的翻译方法,激起消费者的认同、理解和欣赏,激发其购买欲望,达到迅速开拓海外市场的目的。

关键词: 文化差异 直译法 音译法 意译法

随着中国国力的增强,汽车消费需求增长迅速,汽车开始进入千家万户。截至2014年年底,中国机动车保有量达2.64亿,平均每百户家庭拥有25辆私家车①。外国品牌大举进入中国市场,同时,中国国产汽车出口呈现快速增长的态势。纵观汽车发展的百年历史,可以发现作为汽车重要标志的汽车商标,是汽车生产企业文化的沉淀,折射出汽车的品牌精神、设计理念和性能特点,决定了消费者对汽车的第一印象。因此,好的汽车商标译名成为汽车进出口业务中的重要一环。

汽车商标翻译看似简单,仅寥寥数词,若想翻译得出色,达到该品牌汽车在目标语国家或地区一炮打响的目的,则对译者提出了巨大的挑战。从某种程度上而言,汽车商标的翻译质量对于开拓国际市场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汽车商标的翻译要想打动消费者,给予消费者美的享受,具体可感的形象语言是不可或缺的[1]。在翻译过程中,应根据中西方的文化差异、语言习惯和审美心理,通过形象的语言,激发消费者的想象力,激起消费者强烈的认同感和购买欲望,从而顺利获得商业利润。

一、中西方文化差异对翻译的影响

由于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有些词语在中英文中的字面意义相同,但含义却天壤之别。如果在翻译过程中对词义的褒贬置之不理,一味地采取对等翻译,生搬硬套,则会在中西不同文化国度里引起意义相反或矛盾的联想,导致错误翻译[2]。例如汉语和英语中都有“龙”这个词,对于中国人来说,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代表着皇权、富贵、吉祥,有很多褒义的词语,如“望子成龙、龙颜、龙子龙孙、龙凤呈祥、乘龙快婿”等。中国的汽车商标中大量使用了“龙”字,如金龙、九龙、双龙,等等。在英语中,龙被翻译成“dragon”,在西方人看来,“dragon”本义类似于蛇,是一种爬行动物。它是西方神话中邪恶的象征,往往被众神或者某英雄击败。这种“可怕的怪物”与中国人心目中的”龙“附带的文化内涵是截然对立的[3]。因此,在“龙”英译和“dragon”汉译时,一定要把握它的文化内涵。如何恰当准确地翻译呢?文化的传播总是伴随着新词汇的诞生,中国要摆脱文化净输入国的境地,要想在全世界范围传播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在外语无法精确翻译某些概念或事物时,必然要创造新的词汇[4]。因此,对于龙的英译,有学者②和研究机构提出将龙音译为loong,这是一个新造的词,金龙、九龙、双龙可以依次翻译为King loong,Nine Loong,Double Loong。法国汽车Citroen译作“雪铁龙”,完全符合中国人的风俗习惯和审美观,契合消费者的购买心理。

二、汽车商标的翻译原则

(一)体现商品特征,反映时代潮流。

汽车商标的翻译应贴近生活,符合商品命名的一般规律,凸显商品性能,反映时代潮流。如有着优越越野性能的美国汽车Hummer,本义是“蜂鸟”,在我国译作“悍马”。定位人群为喜欢越野驾驭乐趣的成功人士,“悍”体现勇猛、强悍、霸气,“马”寓意车速快,勇往直前,此翻译符合当下国人对成功人士的定位和理解。此外,Land Rover(路虎)体现了冒险、勇气和至尊。Jaguar(捷豹)则象征该车如美洲豹一样驰骋于世界各地。悍马、路虎、捷豹等译名极具吸引力,车如其名,尊贵、气派,充分显示该车型的等级价值,提升商品的品位形象,译文更有中国特色,获得中国消费者的认同。

(二)具备审美原则,迎合大众审美心理。

大众审美心理是一种综合的文化意识,涉及人们美感的产生和体验中的知、情、意的活动过程。商标作为面向大众的商品宣传手段,能给消费者带来积极和美好的联想,增强产品吸引力,激发购买欲望,取得良好的营销效果。在翻译中,不仅要注重语义信息的准确传达,体现产品的特色,更要注重译语对消费者产生的实际效果,投合大众审美心理,创造良好的审美体验,实现音韵美、形式美和意义美的有机统一,增强商品的国际竞争力。成功的译例有Transit(全顺),Accord(雅阁)等,译语保持音、形、义、美的和谐统一,描绘出汽车丰富的内涵,将优美的音律和意境传递再现给消费者,有利于产品市场的开拓。

三、汽车商标翻译策略

(一)直译法(Literal Translation)。

直译是指按原来的意义和结构直接把源语的词句转换成译名的词句(周流溪,1995:632)③。直译法忠实于原商标的含义,把原商标的信息几乎原封不动地传达到译文中,实践中仅局限于那些含意美好、寓意优雅的英语商标[5]。如Blue Bird常直译为“蓝鸟”,Skylark(云雀)、Phoenix(凤凰)、Raccoon(浣熊)、Thunderbird(雷鸟),等等。译名再现语言背后的文化寓意,简洁易读,具有与原商标同样的文化内涵和美学功能,其广告功效是不言而喻的。

(二)音译法(Transliteration)。

汉语和英语属于不同的音系系统,汉语是表意文字,重意合;英语是表音文字,重形合,汉语和英语有着各自的美学功能。用音译法翻译汽车商标,直接体现了语言的音韵和美感。一些世界知名品牌的汽车商标多来自人名、地名等,如Ford(福特)来自该公司的创始人亨利·福特;Lincoln(林肯)取自美国总统林肯;Aston Martin阿斯顿·马丁;Maserati玛莎拉蒂,等等。以Benz(奔驰)为例,Benz(奔驰)原是该汽车公司创始人卡尔·本茨的谐声;“奔驰”译名既突出了该品牌汽车的特性,“奔”腾飞跃,“驰”骋千里,又保留着原有的音节,把原本看似无特殊含义的英文字母组合译得有声有色、耐人寻味[6]。德国大众公司的Santana(桑塔纳)是以美国加利福尼亚州一座常刮旋风的山谷Santa Clarita Valley命名的,Sonata原意“奏鸣曲”,音译“索纳塔”,音韵优美,顺口和谐,悦耳动听。同样还有Lexus雷克萨斯、TuGuan途观、Tesla特斯拉。

中国人素来讲究美好的寓意,喜欢宝、瑞、泰等吉祥的字眼,国产汽车从中国人的消费心理出发,将汽车商标命名为金杯,吉利,华泰,长安,福迪,瑞麒,中顺,中兴,众泰,大运等,迎合了消费者的心理。在翻译时,将Camry译作“凯美瑞”;Opel译作“欧宝”;Familia译作“福美来”。从审美角度看,这种具有东方情调特色的翻译音意结合,延长了消费者的审美过程,增加了审美快感。

时代是不断发展变化的,译者在翻译过程中采取何种表达方法,不可避免地会受到其特定的时代观念的影响。也就是说,译者的翻译观具有时代性[7],我们应以辩证的动态的眼光看待翻译活动。市场经济对翻译活动也有一定的影响,在商标翻译中,为了促进销售,引起消费者的认同和喜爱,音译要采取谐音。“Bora”译作“宝来”,自然会比“波拉”更能赢得消费者的青睐。又如世界销量最好的超跑Ferrari译作“法拉利”,会比“发拉瑞”更朗朗上口,此翻译在保留英文原有发音的基础上,充分发挥译入语的优势,迎合消费者的审美期待[8]。

(三)意译法(Liberal Translation)。

意译即着眼于传达原文意义的翻译(诠释)(周流溪,1995:632)。语言与社会生活息息相关,各个民族在表达某一意思时,总是就近取材,选用他们最熟悉的事物,托物言志,借景抒情[9]。在将国外汽车商标意译为汉语时同样如此,不应教条地拘泥于原名的音义,而应创造迎合中国传统文化、满足消费者审美情趣、具有美好愿望的中文译名,如Legend(传奇)、Accord(雅阁)。

在中西审美文化中,虎、豹、马等虽是猛兽,但都代表着勇气和力量,象征着强盛与繁荣[10]。例如赛豹、瑞虎、麒麟汽车等。为中国消费者耳熟能详的德国BMW没有根据其全称Bayerische Motoren Werke进行翻译,而是译作“宝马”。在古代中国,宝马是一种日行千里的良驹,价钱昂贵且千金难得。“宝马”译名充分传递了该品牌的超高性能和尊贵品质,使BMW商标在德语中的文化内涵在汉语中得以体现,得到中国消费者的喜爱,达到翻译商标的目的。

四、结语

汽车商标往往包含丰富的内涵,有着独特的构成规律和显著的美学特征。翻译时需尊重和把握中西方消费群体在文化心理、民族心理和审美习惯等方面的差异,结合市场营销学、消费行为学、心理学、美学等学科,采取多种策略,灵活处理,迎合目标语国家或地区消费者的消费心理,成功拓展国际市场。

注释:

①中国行业研究网http://www.chinairn.com/news/20150202/ 150848142.shtml.2015-02-02.

②相关学者有:(1)黄佶.“龙”的英文应该翻译成Loong.http://www.loong.cn/loong1.html,2006-02-15.

(2)黄佶.关于“龙”的英译名修改问题.社会科学,2006(11).

(3)庞进.呼吁:中国龙凤应译为Loong Feng,http://cul.sina.com.cn/t//1049155356.html,2006-03-15.

③周流溪.中国中学英语教育百科全书[M].沈阳:东北大学出版社,1995.

参考文献:

[1]吴文安.意象的传译[J].南京社会科学,2003(10):63-68.

[2]彭保良.从文化差异的角度看英汉翻译中词义的确立[J].中国翻译,1998(1):25-27.

[3]徐珺.文化内涵词——翻译中信息传递的障碍及其对策[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1(2):77-81.

[4]黄佶.关于“龙”的英译名修改问题[J].社会科学,2006(11):161-169.

[5]许金祀.意美、音美、形美——英文商标的汉译[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2(11):47-51.

[6]徐荟.商标词翻译的互动性与跨文化差异[J].上海科技翻译,2004(3):55-56.

[7][9]杨仕章.略论翻译与文化的关系[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1(2):15-19.

[8]韦伟华.功能翻译理论视角下的汽车商标翻译[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2(10):126-128.

[10]刘松.中西文化差异对汽车商标翻译的启示[J].中外企业家,2013(11):266-267.

基金项目:本文是2015年江苏省高等教育教改研究课题“利益相关者责任下创新人才培养机制构建与质量检测——以商务英语专业为例”(课题编号:2015JSJG493)系列成果之一。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新常态下美国‘再工业化’对我国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影响机理与对策研究”课题资助(批准号:15BJL044)。

猜你喜欢
文化差异
文化差异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影响
国际商务谈判中文化差异带来的影响和解决方案
汉语与英语语言文化的差异在英语教学中的体现
从中日民间故事窥探中日文化差异
文化差异对初入国际市场的法国中小企业影响分析
从《楚汉骄雄》和《勇敢的心》看中西悲剧英雄形象异同
浅析中西方文化差异对英语翻译的影响
对外汉语教材出版的文化差异冲突与融通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