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项链》教学中的公民意识培养

2015-09-10 07:22向俊
考试周刊 2015年85期
关键词:公民意识项链人文精神

向俊

摘 要: 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具有重要意义。语文教学本身蕴涵公民教育,小说《项链》一文中就蕴含人文素质教育和公民意识培养素材。挖掘教材人文内涵,寻找公民教育孕育点,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使学生成长为合格公民。

关键词: 小说《项链》 公民意识 人文精神

一、联系实际生活,发掘小说文本的公民教育素材

《项链》作为一篇经典作品,本身是有深刻而且丰富的思想文化内涵的,这种思想内涵包括现代理念,蕴含着许多质朴的公民意识。但是对不少学生来说,他们对故事情节更感兴趣,很少会自觉地进一步思考文本蕴含的人文思想。而且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过多从时代背景、作者生平分析,学生既不感兴趣,理解起来又有一定难度,难以从思想上、情感上产生共鸣,直接影响公民意识培养目标的落实。针对这一情况,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多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从现实生活中生动形象的例子着手,发掘小说文本中的公民教育素材,以此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

在文本分析过程中,我们经常会预设这样的问题,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谈谈自己的梦想与追求,以及如何实现。让学生思考“为什么主人公玛蒂尔德要去借项链”,“对身份、地位的追求是否有其价值”,并且引发学生进一步探讨人的精神追求,鼓励学生进行多元化的思考,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公民意识。

在小说文本中,从一个层面上看,主人公玛蒂尔德因为贪慕虚荣导致人生的悲剧。法国哲学家伯格森说:“虚荣心很难说是一种恶行,然而,一切恶行都围绕虚荣心而生,一切恶行都不过是满足虚荣心的手段。”现在的部分学生由于受到个人主义、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等思潮的影响,或多或少都有虚荣心,生活上盲目攀比,物质上追求享乐,缺少吃苦耐劳的精神品质。在分析文本时,不仅要从人物思想和性格上,让学生认清玛蒂尔德悲剧命运的个人原因,而且要让学生认识到十九世纪法国社会奢华的风气,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的生活态度对人的腐蚀和毒害,更要联系到学生所处当前的社会风气和学习生活中种种不良倾向,帮助学生认识到贪慕虚荣的危害,以及如何抵御周身社会的种种不良风气。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还结合当今社会生活中的实例,使学生有更深切的认识。例如,著名的拳王泰森,本是亿万富翁,由于一味纵情享乐、挥霍无度,结果一度申请破产,潦倒度日;“月光族”信贷消费,为满足欲望今天花明天的钱,结果背负巨债、举步维艰,有的甚至铤而走险,结果锒铛入狱,断送一生……这些实例使学生有更形象直观和更深切的道德认识,了解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思想的危害,帮助学生逐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和现代公民意识准则。

二、对文本和人物多元化解读,构建学生公民意识

在以往对文本的解读和人物分析中,我们侧重分析玛蒂尔德悲剧命运的个人原因,让学生认识到贪慕虚荣的危害。但是深入分析文本和人物,学生很容易发现玛蒂尔德及其爱人路瓦栽身上的人格魅力。这种对文本和人物的多元化解读,有助于学生公民意识的培养。

公民意识首先是一种主体的自觉意识,对于学生来说,是真正认识自我的价值追求,并从自我发展需求的角度认识和发展自己,真正实现道德准则由他律向自律的转变。从小说可以看到,玛蒂尔德一直是有自觉的主体意识和清晰价值追求的人,即使这种价值追求是值得商榷的。玛蒂尔德向往高雅和奢华的生活,渴望得人欢心,被人艳羡,这种前期的价值追求在与其后来十年辛劳付出作对比时,更能感受到玛蒂尔德身上的人格魅力。

项链丢失后,玛蒂尔德没有怨天尤人,没有不择手段,而是表现出勇于担当的责任意识和诚实守信的契约精神,这些都是现代公民意识的重要内容。公民意识中一个重要的基本价值理念就是责任意识,责任意识要求个体不仅有独立自主地对自己言行承担责任和后果,还要求个体对家庭,对社会承担相应的责任和义务。这一责任意识在玛蒂尔德夫妇身上都有鲜明的体现,一心向往高雅和奢华的生活的玛蒂尔德,为了还债,自觉地担负起生活的辛劳的重担,这种前后天渊之别的辛劳生活,她坚持了十年;而路瓦栽更是为了妻子,为了家庭,不离不弃,日夜操劳,勇于担当起家庭的责任。这种自觉的责任意识正是我们希望学生理解和学习的。责任意识不是一个宏大的话题,要求人们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家国意识,要求人们有忧国忧民,舍己为人的道德情操,我们首先应该激发学生对自己对家庭的责任意识,自觉地为自己的言行负责,为自己的行为处事承担后果,体谅家人,为自己的家庭担负责任,这是一名合格的公民所应该拥有的思想意识,也是道德准则由他律转为自律的必要基础。

公民意识还表现为公德意识,遵守公共道德准则,尊重公序良俗。小说中玛蒂尔德夫妇很明显是拥有诚实守信道德准则和契约精神的公德意识。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是由社会公民的公德意识决定的,当前的社会主义中国,诚实守信和契约精神是公德意识的基本价值理念。中国有历史悠久的诚信传统,曾子杀猪,宋濂抄书,尾生抱柱,季布一诺千金等,这种传统美德与当前的公德意识是一脉相承的。在小说中的玛蒂尔德夫妇身上,我们再一次被他们的这种公德意识打动。他们本来可以有很多选择,但是他们自觉地选择一条最辛苦的道路,正是这种选择,使他们身上的光辉更值得我们学习。玛蒂尔德夫妇是如此单纯,他们从来没有怀疑过项链是赝品,如果他们同样用一条假项链糊弄过去,就不会有之后十年的“悲剧”,正是他们纯美的心灵和对友人的信任,使他们以为项链是贵重的珍宝,才使得在之后的辛劳生活中,展现出他们人格和精神的魅力:诚实守信,善良坚韧,吃苦耐劳……玛蒂尔德爱慕虚荣的形象一下子改变,她恪守做人的道德准则,维护自身做人的尊严,使得我们在十年辛劳债务还清真相揭晓的那一刻,对其给予关切和同情。当玛蒂尔德询问感慨命运时,我们认为,丢项链这一命运恰恰成全了她,激发了她身上的人性之美,比起虚无缥缈成天想象的奢华生活,脚踏实地奋斗辛劳的日子更能让人体味生活的真谛。

总之,通过对小说文本和人物的分析,我们试图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味玛蒂尔德的人生选择,引导学生理解和建构公民意识,使学生真正认识到自己的价值选择与追求,真正实现公共道德准则由他律向自律的转变,为做一名遵纪守法、诚实守信、遵循公共道德准则的公民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温立三.语文课程的当代视野[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

[2]贾西津.公民意识教育是每个学校的责任[J].中国教师报,2010-7-18.

[3]何更生.语文教学论[M].安徽人民出版社,2007.

[4]郑丽颖.谈玛蒂尔德的心灵美[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08,04.

猜你喜欢
公民意识项链人文精神
丢失的项链
环京城的“月季项链”来自哪里?
人文精神在科技期刊编辑出版中的体现及构建
找项链
从记者“公民意识”的觉醒到公民“记者意识”的强化
建构主义视野下公民意识教育实践模式研究
当前中国公民意识缺失研究——以社会监督为例
浅析政治学视角下我国对于年轻女性的民主教育
试论医学人文精神的构建
循证医学的人文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