烹饪专业的课程设置及其改革

2015-09-10 07:22潘敏芳
考试周刊 2015年81期
关键词:烹饪专业课程设置教学改革

潘敏芳

摘 要: 烹饪在发展,烹饪烹教学却背道而驰,招生困难。这个主要是受到传统观念和教学质量的影响。为改变现状,需要加大教学改革力度,根据现代烹饪重新进行课程设置,通过质量带动烹饪教学的发展。

关键词: 烹饪专业 课程设置 教学改革

当下国家经济飞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旅游餐饮业快速发展,给烹饪带来了无限生机;烹饪作为劳动密集型第三产业,也得到国家的大力扶持。在如此前所未有的良好契机和动力下,烹饪的职业教育又是什么样呢?

事实上现在的烹饪教育,特别是中职烹饪招生困难,生源少。

为何会出现这种截然相反的情况呢?那是因为高校不断扩大招生规模降低入学门槛,在高学历的诱惑下,家长更偏向高学历而不愿选择职业教育,特别是烹饪专业;在经济发展和传统观念的影响下,很多家长及学生认为烹饪不算技术,就是烧菜做饭的事,无需专业培训。同时,是一个伺候人的专业,永远低人一等。故而“君子远庖厨”的观念在很多地区根深蒂固。

托尔斯泰曾说:“世界上只有两种人:一种是观望者,一种是行动者。大多数人只想改变这个世界,却没人想改变自己。”现阶段烹饪专业就处在前一种状态,很多时候只是埋怨家长不理性,学生盲从,社会有偏见,但效果不佳。这时我们要能适时改变自己,然后通过自己的改变提高教学质量,通过质量改变传统观念和社会影响。教学质量提高的一个有效途径就是教学改革,目前关于教改的研究已经相当深入,在此不再赘述。另一个途径就是调整课程设置,就此我也发表一些见解,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要想改变课程设置,我们就要先明确教学目标。中专烹饪教学目标是:培养能从事中餐烹饪操作及餐饮业管理,具备扎实的烹饪基本功与娴熟的烹饪技能,具备一定专业理论知识的一线熟练技术人员。传统的烹饪教学,基本分为红案和白案两个专门化方向,通过若干年的发展,基本还维持在这个格局。但是,当前社会烹饪的定义及其包含的内容和范围都发生了巨大变化。

随着改革开放,西餐文化的不断融入,西餐也成为烹饪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中餐中的冷拼、雕刻等近年来在一定程度上,所占的比重在不断降低,其他一些新兴项目则不断增加比重,形成了一个新格局。因此,结合当前情况进行课程改革,我觉得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改变教学观念,以点带面影响社会观念

教学目标是课程设置的依据,课程设置是为了更好地培养社会需求人才,为社会服务。社会和行业在不断发展,很多学校的烹饪专业教学目标还沿用老的教学目标,有些即使有所改进,也远远不能满足社会需求和行业发展。现在很多时候培养出来的学生会处在一个比较尴尬的位置。论技术往往不如饭店学徒,而学徒的学习周期往往比学生的学习周期短;学生年少气盛、眼高手低、缺乏社会经历,虽然和社会上临时招募的人员相比,具备一定技术优势,但是往往在吃苦耐劳等方面有所不足,综合竞争实力并不具备多大优势。

要改变这个情况,我们就要改变教学观念。我们必须围绕行业标准和企业要求进行教学,目前学生不具备改变环境的能力,就要让每一个学生学会适应环境,而且是很好地适应。通过一个个鲜活的个体带动整体,并提升专业影响和知名度。

二、把握社会脉搏,走在行业的前沿

社会上,很多家长并不了解烹饪,只是人云亦云,总喜欢选所谓的热门专业。其实专业没有好坏,适合才是最好的。在这种情况下,要想更好地宣传专业,有时我们就要号准社会脉搏,把握住家长的心思。

“烧菜、做饭、伺候人”成了烹饪的代名词,在家长的心目中和所谓的“高、大、尚”的技术挂不上钩。事实上随着烹饪的不断发展,有些技术还是给人十分“高、大、尚”的感觉。我所带班级有一女生,十分热爱烹饪,但家长强烈反对,并明确表态将来不会从事烹饪。前段时间,我将周毅老师参加中国梦想秀的一段糖艺视频分享到班级微信群,该学生家长看后,十分震撼,连夜打电话跟我咨询相关内容,最终改变了态度,支持孩子的决定并鼓励孩子好好学习。

因此,我们只要号准社会脉搏,在技术上走在社会的前沿就能让社会更好地了解和接受烹饪。

三、拓展教学深度,提升技术适用性

目前烹饪专业学生通过专业教学之后,技能基本没有实现预定的教学目标。每个学生学习的内容面面俱到、每个人的专业技能也没有十分突出的个性与特色、每一个学生迈入企业的时候技术基本不能立即适应行业需求。导致与未经专业培训的人员相比优势不明显,甚至在竞争中给学生带来了很大压力,直接导致很多学生出头难,部分学生转行。

因此,我们应加强“校企合作”和“现代学徒制”的实施,根据企业要求适当调整学习课程和课时数,使得学生在专业学习上更加深入,所学专业技能能很好地适应行业需求,做到学校企业零对接,增强学生的竞争优势。

四、深入方向化教学,充分落实因材施教

每个学生都有特长,不是每个学生都能学好所有的预设专业,这种情况在任何领域都大量存在。随着烹饪专业的不断发展,包含的内容不断扩大,学生可以选择的技术和就业面也不断扩大。如果我们还是一刀切地将学生全部安排进中餐厨房,就不可避免地使得学生失去选择权利,同时挫伤了一部分学生的积极性。这样的情况在以往学生的顶岗实习管理过程中十分常见,通常表现为要求调整岗位和更换实习单位。如果不能很好地解决,则学生很可能直接选择放弃专业,这也是近年来烹饪专业从事烹饪人数少的一个重要原因。

因此,我们应该打破传统的方向化教学。根据行业需求和学生个人特点,进一步细化专业方向,能将行业最新、最好、最高端的技术呈现在学生眼前,让学生有更多选择,尽可能做到因材施教,使得每个学生都能在自己的特长领域学习得更加深入,走得更远。这也无形中增加了教师的教学难度,需要教师不断进行新技术的学习和研究,满足教学需要。

做到以上几点的同时,结合当今进行得如火如荼的教学改革,才能强化烹饪专业教学效果,改变社会对烹饪专业的认知,乘着东风,扬帆远航,达到烹饪教学的新高度,开创烹饪教学的新局面。

参考文献:

[1]耿诚林,马敏志.浅谈烹饪专业教学的现状与改革[J].企业导报,2011(18).

猜你喜欢
烹饪专业课程设置教学改革
烹饪专业教学中的项目教学法应用研究
高职物流专业课程设置与物流岗位职业证书的有效对接
基于就业视角的中职烹饪专业教学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
以职业技能竞赛为导向的高职单片机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微课时代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
四“抓”入手,做好始业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