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生本教育理念下的初中历史教学策略

2015-09-10 21:07马丽
考试周刊 2015年81期
关键词:生本教育历史教学初中历史

马丽

摘 要: 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初中历史课堂教学被赋予了更多教育功能和价值,要在生本教育理念的指导下,打破学生被动听讲、被动学习的传统局面,尊重学生在历史课堂上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成为历史课堂的“主人”。

关键词: 生本教育 初中历史 历史教学

“生本教育”视角下的初中历史教学,需要初中历史教师在各项教学活动中做到以生为本,转变传统教学模式下单向灌输的落后教学理念,摆脱应试教育的束缚,充分尊重学生在历史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对生本教育理念进行全方位的落实,这样才能引导学生从“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积极转变,有效培养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德育素质,提高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效率[1]-[2]。

一、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很多初中历史教师发现,在初中历史课堂上,很多学生对历史课程的学习缺乏足够兴趣,这是因为初中历史的知识点比较分散,记忆负担非常重,有的学生觉得学得快、忘得也快,加上很多初中生不具备自我学习、主动学生的良好意识,所以对历史课程缺乏明确的学习目标,学习兴趣与学习热情相对低下。为了提高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初中历史教师要坚持以学生为中线,重视历史课程的高效备课与导入设计,多选择生活化的历史教学素材,这样不仅有助于加深学生对学习素材的理解,而且有助于学生历史学习兴趣的保持和德育素质的培养。例如,在初中历史关于“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的教学环节中,生活中其实有很多抗战题材的影视资料,学生身边说不定就有抗战遗址或战士的后代,历史教师可以打破教材限制,多选择一些趣味化的生活教学情境,让学生针对现实生活中的“抗战元素”开展相关历史问题的教学,这样能够拉近学生与历史知识之间的心理距离,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开阔学生的历史学习视野,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体验历史学习的价值,培养学生的历史责任感。

二、以学生为教学主体,实现师生关系的和谐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初中历史教学中,首先要做到的便是改变传统的教师授课、学生听课的教学模式,让学生成为教学主体,教师在历史课堂授课环节,更应该做合格的组织者、引导者或者协调者,在课上保证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的学习思维被充分“激活”,这样才有利于增进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实现师生关系的日益和谐。比如说,在讲授“鸦片战争”一课时,教学的重点其实是在战争期间签订的各个条约的具体内容及对中国造成的严重危害,要想学生能够仔细、全面地了解签订的《南京条约》和《天津条约》的内容,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悟,而不是一味让学生对相关知识内容进行机械性的记忆。这样,那些积极思考、仔细分析的学生,会建立积极的学习情感,对于在课堂上的疑问也会积极反馈给教师,便于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监控和指导,“教”与“学”之间实现了有效联动,同时增进了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

三、强调互动与合作,培养学生积极情感

初中历史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德育素质和历史责任感,无论学生日后走上社会、实现职业发展,都会用到历史知识,更要懂得如何同他人进行沟通与合作,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多开展互动、合作与分享,培养学生对历史课程积极的学习情感,这对提高学生的历史成绩和综合素质是很有帮助的。在初中历史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是紧密联系的两个环节,如果孤立开来,那么不仅难以保证学生的主体地位,更不利于教学成果的获取。例如,在初中历史“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的教学中,初中历史教师引导学生互动讨论“战争一开始,国共两党实力差距如此大,共产党为什么能够取得最终的胜利”的问题,学生积极开展探究、合作、互动性学习的过程,不仅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树立起了积极的历史学习态度和情感,而且培养了学生的集体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让学生在相互信任、相互促进中实现了共同进步。

四、重视激励评价,实现教学评价的多元化

在传统的历史教学活动中,学生始终是评价的客体与对象,只能被动地接受教师的评价,当学生有异议时都很难表达出来,而且教师为了维护自己在课堂上的权威,多以批评性的评价为主,缺乏对学生历史学习的有效激励。在对学生进行评价的基础上,要重视对教师教学的评价,要将教师评价纳入教学评价体系当中,实现教学评价主体的多元化。例如,教学“红军不怕远征难”时,首先是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如在课堂学习中,能否积极理解教师提出的问题,能否进行独立思考,学习之后有什么收获,又有哪些地方必须提高;其次是学生对于历史课堂和教师的评价,如教师提出的问题是否存在探究的意义,教师是否进行了积极的教学引导,是否适应教师的教学方式;最后是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主要是对学生的学习成果和闪光点进行以激励为主的评价。

综上所述,生本教育理念下的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需要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历史教师要积极转变传统教育角色,处理好“教”与“学”之间的关系,明确初中历史学习的价值和目标,这样才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和热情,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不断提高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赵温虹.探析初中历史课堂之“生本教育”[J].读与写(上,下旬),2014,(11):216-216.

[2]常春.基于生本教育模式下的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探究[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5,(9):248-248.

猜你喜欢
生本教育历史教学初中历史
“生本教育”理念下高中有效体育教学模式探索
关于小学数学单元感受小研究设计的思考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探析初中历史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
历史教学中学生证据意识的培养策略研究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术教学研究
交互式电子白板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中职学校“生本课堂”的调查研究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