腐败“心”说:落马贪官五种典型的不良为官心态

2015-09-10 07:22郑清源
人民论坛 2015年12期
关键词:副省长样本腐败

郑清源

在现代社会中,违纪和腐败既是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也是一种很复杂的心理行为。国家公职人员在权力面前,没能正确认识公共权力的本质,没能坚持自己的党性和本心,从而在思想上、心态上产生了歪曲和错误的理解,将权力私人化、资本化是导致腐败产生的根本原因。从心理学角度,结合中纪委和地方纪委公布的119例腐败官员的犯案经过以及悔过资料(部分来源于网络和相关报道),通过梳理分析,可以发现有五种典型的不良为官心态,致使他们从一个清廉有为之人,一步一步走上权力腐败道路。

1   贪婪心理

南京市原市委书记季建业在悔过书中写道:“私念像精神鴉片,麻痹了我,使我灵魂出窍,闯下大祸;私念像脱缰的野马拉着我奔向深渊;私念、私欲成了毁掉我人生的导火线,成了万恶之源。”这代表了一大部分官员在走向腐败的过程中,发生的心理变化。长期拥有权力使他们习惯了权力带来的优越感,把手中的权力当成了换取优越生活和物质条件的工具,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人利益成为一种敛财手段,在个人欲望和党性国法面前忘记了自己的身份,迷失自己。这种心理占样本总数的八成以上。

2   补偿心理

安徽省原副省长倪发科在悔过书中写道,“我在副省长任上的前两年工作还是很积极的,后来感到自己年龄大了,快到点了,提拔没有希望了,再加上受到一些消极现象的影响,思想随之发生了变化” 。这是典型的对自身现状不满导致的补偿类想法,通常表现为开始关注腐败案件的细节,比如贪污多少钱财,享受何种待遇等,与自身的地位相比较,产生类似“如果是我,得到肯定比他多”,“我职务比他高,活得还没有他好”的比较、羡慕等情绪。这类人初期通常会显得有些压抑和失落,觉得在工作中无法得到满足,一旦释放这种情绪,就是腐败行为的开始。这种心理占样本总数的六成以上。

3   漠视心理

广东省汕尾市原副市长马红妹在受审时说:“我以为我是人民的公仆,吃、穿、用的都应该是公家的。”江西省原副省长胡长清在忏悔中说,“我曾错误的以为吃一点,喝一点没什么”。这部分官员对官场体制内的不良风气视而不见,认为是应该的,觉得自己的行为算不上腐败,因为官场本就如此,通过这样的潜规则为自己开脱。这种情况多出在机关工作多年、且长期身居高位的官员身上。个别案例单次受贿数额不大,但涉案金额在日积月累下同样非常惊人。此不良心态占样本总数的七成左右。

4   赌博心理

铁道部原部长刘志军在悔过书中提到,“作为一个农民的孩子,本应该为中国铁道、为中国梦做更多的贡献,但是因为放松了自己的学习,放松了思想上的警惕,走到了这条道路。”许多官员在落马后把腐败行为归结为一时糊涂,那么是什么让他们“糊涂”了呢?他们在面对巨大的利益诱惑的时候,孤注一掷,忘记一切,把改革当成了人生的一场豪赌,认为这是时不我待的机遇。正所谓“机会来了,诱惑来了,脑袋晕了”,五成以上的官员出现了以上类似心理

5   伪装心理

国土资源部原部长田凤山在案发前在不同场合表态:“对乱占国土资源违法案件要一查到底!”田凤山之前一直是以土气老实著称,这是因为许多官员因担心腐败被发现,往往采取“伪装”战术。腐败官员通常会为了消除自身的焦虑和恐惧做出一些相反的行为,在生活与工作中扮演着“双面人”的角色,戴着面具在双重角色中转变。而这其中一大部分表现为公开高调反腐倡廉,经常出席反腐的学习座谈会,以一个清廉的形象示人,甚至会请媒体帮自己塑造清廉形象。超过四成的官员出现了类似行为和心态。

猜你喜欢
副省长样本腐败
12名“金融副省长”,9人是博士
直击高考中的用样本估计总体
随机微分方程的样本Lyapunov二次型估计
今年是什么年
把脉“腐败亚文化”
基于支持向量机的测厚仪CS值电压漂移故障判定及处理
七年级数学下册期末检测题(B)
目睹之现状
腐败至死怎么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