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你唯一的把握(节选)

2015-09-10 07:22杨澜
初中生世界·九年级 2015年7期
关键词:服刑人员人格青少年

杨澜

首先,现代社会的多元化对于什么是成功没有一个统一的说法。我不敢肯定自己是不是成功的,因为一个人的成功与否更多的是你周围的人对你的评价和判断。正如古人所说:“是非审之于己,毁誉听之于人。”的确,毁誉就不是自己能说了算的。再者,我认为所谓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机遇、外界的环境等影响,很难在人与人之间进行一种简单的复制。甚至可以说,成功是难以把握的。成功是一种结果,而今天,我更想谈一谈这个过程,也就是成长。对于我来说,我有一个很深的体会就是:人生在世,你唯一能够有把握的也就是成长。因此,我把“成长:你唯一的把握”作为今天与大家交流的题目。

个人的成长需要明确人与自己的关系

虽然对于教育改革,大家都有不同的想法:说分数教育不好了,我们要进行素质教育,而素质教育后来又变成了学钢琴、学画画等技能的培养。但这是不是培养了想象力和创造力,也未见得。我觉得最欠缺的,从幼儿园开始就应该提到议事日程上的,是人格教育。

你在世界的很多地方都会听到一个词是integrity,这个词就是指人格的完整性。作为人,应该有尊严、有行为的准则,而这恰恰是我们的教育中所欠缺的部分。其实大家应该都有这样的体会:无论成功与否,人最大的快乐和痛苦都是来自精神层面的。

记得采访1998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美籍华人崔琦,是在普林斯顿大学。他说自己出生在河南最贫穷的农村,十几岁前从未读过书,只是在家放猪。这时有了一个机会,可以出外读书,他母亲把家里仅有的面粉做了几个馒头,给他带上,跟他说:“你要出去好好读书,只有这样才有前途。”当时他还不太愿意出去,就问他妈妈:“什么时候可以回来?”他妈妈说:“到秋收,你就能回来看我们了。”这样,他就和一个远房亲戚走了。可没想到,之后的战乱让他这一走,就再也没能回来,再也没见到他的父母。谈到这里,我问:“如果当年你妈妈不坚持把你送走,今天的崔琦又会怎样呢?”其实我的问题是有诱导性的,我想让他说,人如果不接受教育,会依旧很贫困这类的话。崔琦的回答大大出乎我的意料:“我其实并不在乎。如果我留在农村,也许我的父母就不会饿死。”他的话给我很大的震撼。我在其他场合也经常说起这个故事。

虽然我是1998年采访他的,但过了这么多年,至今有人问我采访了这么多人,给我印象最深的是谁时,我仍然说是他。获得诺贝尔奖算不算成功?应该算成功,对许多人来说这是终生难以企及的。但在亲情和人的伦理面前,相对于人的生命,就不那么重要了。所以我前面说,我们的时代是一个鼓励和刺激每个人要去追求成功的时代。但在成功之上,是不是还有些其他的东西,比如人格,是人生更重要的基础和基石?

毋庸置疑,我们现在这个社会一切都在建设当中,有很多的希望。人家有美国梦,我们也可以有中国梦。这样一个时代,诸位都有很好的前景。但是目前也有着巨大的生存压力,许多人缺乏安全感和心理平衡。从医学上讲,这恐怕也是诱发许多疾病的深层次原因。培养人格,我觉得特别是学医的人,在这方面的文化背景和熏陶中有着特别强烈的切合点。如果我们说以人为本,没有什么比医生更要以人为本了,医学在中国古代被称作“仁术”。

你可以不成功,但是不能不成长

今年“母亲节”所在的那个星期,大家看到的《天下女人》节目是我采访一位叫潘芏的母亲。她是吉林人,在外企做到一个中层的管理职位,收入也不错,在当地已经非常好了。但是她放弃了这些,和几个朋友一起到大连,开了个儿童村,收养单亲的服刑人员的子女。这里给大家一个概念:中国的刑事犯罪,一半以上是青少年,而青少年犯罪的30%~40%是服刑人员子女。所以,她做这件事真是一件功德无量的事,不仅给这些孩子爱心,也为我们这个社会增加了安定的因素。当然,这些年她做得很苦,而她自己的儿子,长期见不到妈妈,写了一篇作文,题目是《请允许我哭泣》,文中说:“我的生活太压抑了,每天那么多功课,妈妈也不在我身边,我的苦恼没机会去和人说,真想到旷野里去大哭一场。”十几岁的孩子写的一篇作文,我觉得非常感动。我当时就问潘芏:“这边是你自己的孩子,你连自己的孩子都没照顾好,怎么照顾那边的孩子呢?”潘芏很诚实,说:“我不知道怎么办。但如果我走了,那边的孩子又该怎么办?”有一个观众说得好:“这是我们社会的缺失,我们不应该让潘芏面临这么一个选择,我们的社会在做什么呢?”大家是要看人身体的疾病,我们这个社会也同样有很多疾病,需要大家共同努力来克服它、救治它。也正是这样一些原因,所以我希望今后将更多的时间放到公益事业方面。

我成立了阳光文化基金会,希望推动慈善文化的普及、推动慈善的培训,等等。有人问:“你图什么?”我觉得很难说清,觉得有一种动力要我去做这件事,而且做了以后,心里有一种非常大的满足感。我想当你们在未来伸出你们的手把一个病人从死亡线上拉回来时,不需要别人问你“图什么”。你是为了挣你那工资?当然不是。我相信,当你这么做时,你心里一定充满了极大的满足感和快乐,我希望这种快乐被加倍放大,我们的社会也会变得更加和谐。

最后,我想说的是每个人都在成长,这种成长是一个不断发展的动态过程。也许你在某种场合和时期达到了一种平衡,而平衡是短暂的,可能瞬间即逝,不断被打破。成长是无止境的,生活中很多是难以把握的,你可能会变,别人也可能会变;但是成长是可以把握的,这是对自己的承诺。我们虽然再努力也成为不了刘翔,但我们仍然能享受奔跑。可能有人会妨碍你的成功,却没人能阻止你的成长。换句话说,这一辈子你可以不成功,但是不能不成长。

(选自《青少年喜欢看的名人校园演讲》,青少年喜欢看的名人校园演讲编写组编,广东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1年出版,本刊有删改)

猜你喜欢
服刑人员人格青少年
以鸟喻人
蔬果能让青少年的心理更健康
《人格的发展——巴金传》(评传)
你是回避付出型人格吗?
服刑人员离监探亲逐步实现制度化常态化
中日青少年体质PK
大选登记
“三释课堂”为新入监服刑人员上好“第一课”
普安县关工委法制帮教团到海子监狱开展帮教活动
漫画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