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日软件外包人才需求下的日语教学探讨

2015-09-10 07:22李银玲
考试周刊 2015年51期
关键词:日语教学人才需求

李银玲

摘 要: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软件外包逐渐成为就业方向的新生力量,日益强大。在国际交流的大环境背景下,对日软件外包人才需求量不断增加,同时对从业者的日语水平要求逐步提高。本文结合菏泽学院与青岛东合公司校企合作的例子,研究外包专业学生日语学习动机,并在此基础上探讨日语教学方法。

关键词: 对日软件外包 人才需求 日语教学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软件外包成为就业界的一支新军。其产业优化强、技术含量高、吸纳就业力强等特点,吸引了以印度、中国为首的发展中国家。软件外包是经济全球化的必然产物。发达国家拥有先进技术、优质人才资源、充足资金,为将资源充分利用,往往将非核心软件承包给人力资源丰富的发展中国家的公司去做。在此情况下,软件外包产业应运而生。

一、外包业务对日语人才的需求分析

日本作为世界上第二大软件产品和服务市场,目前仅有1%的业务外包,具有很大潜力。由于日本出现的人才瓶颈(老龄化、少子化)和成本压力,将非核心软件承包给他国自然成为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中国拥有丰富的人力资源,与日本隔海相对的地缘优势,成为日本产业外包的最大承接国。

《2006中国软件产业发展研究报告》的数据显示,近年来中国对日软件外包业务每年高速增加,不可忽视的一点是人才的缺口还很大。对日软件外包各层次的人才需求分为初、中、高三类,初级人才要有较强的软件开发能力,日语能力至少是三级水平;中级人才需要理解日本客户的需求,有较强的日语理解力,日语能力至少是二级水平;高级人才需要非常强的日语会话能力,能够自由地与日本IT企业高层交流,熟悉日本文化[1]。我们的外语教学一直以英语为主,许多学生上大学时日语为零起点,通过大学阶段的学习,也不能全部掌握日语。因此,发展对日软件外包人才,尤其是懂技术和掌握外语的人才,有其制约因素。

二、对日软件外包专业的日语学习动机——以菏泽学院为例分析

菏泽学院自2011年起和青岛东合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进行校企合作,进行“121”培养模式,即第一年本科教育基础课程,2、3年级嵌入专业技术课程,第四年进行企业实训,在实践中加强学生能力培养。在此期间,日语学习占据相当多的课时。学生在校三年间,每学期都有128课时的日语学习,课程设置主要分为日语精读和听力两部分(大一第一学期、大三第二学期为每周八课时的日语精读)。近八百课时的学习,达到日语二级考试需要的学习时间。但从毕业生的日语能力考试结果来看,成绩并不理想。在此情况下,笔者对在校大二、大三学生进行了调查,两个年级分别有30人与34人接受调查。调查通过课堂提问的形式,学生以新学期计划书的方式反馈。经过统计,学生的日语学习动机大概分为四类:(1)喜欢日本游戏、动漫、歌曲的娱乐型动机;(2)为参加日语等级考试的信息考试型动机;(3)日语为必修课,考虑到自己能否顺利毕业、能否顺利进入日企工作的学习工作型动机;(4)想了解日本经济、文学、文化生活的文化型动机。

大一入门学日语,对很多学生来说都是新鲜事物,虽都是零基础,但学习兴趣浓厚,再加上五十音图、初级日语的课程易懂,大部分学生都有强烈的求知欲。以对日软件外包的专业方向作为指挥棒,能充分调动同学的积极性。所以一年级80%的学生学习日语的动机都是积极主动型,日语的教与学都比较顺利,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随着教学的不断深入,单词量、语法内容的不断增多,学生精读课时的相应减少(大二平均每周七小时,三小时为听力课),其他专业课的增多,学生课余学习日语的机会减少,在这种情况下产生两种情况,部分同学意愿参加日语能力考试,在课余积极学习日语。部分学生担忧考试,会试图学习日语。而另一部分学生因为之前基础薄弱,已对日语产生逆反心理,在此情况下往往抵触学习。这种现象在大三学生中有明显体现,学生受考研、就业压力的影响,70%的学生对日企不感兴趣、不打算进入日企,不打算以日语作为考研语种为由,逃避日语学习,仅有少部分学生打算继续学习日语,并考取相应的资格证书。

日语学习进入中级阶段,一方面因为学生自制力差、不能坚持自主学习,另一方面因为学生有更多就业机会,其日语学习动机减弱,不愿学习,使得日语的教与学很难正常推进。

教材过于陈旧不能吸引学生注意力、所学内容与现实工作实践的脱节、学生使用日语交流的机会少等问题,都影响学生的日语学习。

三、对日软件外包教学策略的建议

通过对学生日语动机学习的研究分析,笔者深刻体会到目前的日语教学模式很难适应外包企业对外包复合型人才培养的需求。学生要么专攻专业技术,要么专攻外语,很难达到二者的统一平衡。此外,受传统教与学的模式影响,学生的日语交流能力受到制约。针对这些问题,笔者通过实践教学,从以下几点出发试图改进。

1.教材的选取。青岛东合科技信息有限公司目前与山东十一所高校建立合作,教材统一选取《标准日本语》。这套书单词、语法量大,但很多话题因为时代的关系,不能吸引学生兴趣。在此情况下,笔者在教学过程中,依托于课程的话题,介绍日本社会、文化相关的内容,拓宽学生知识面,将生活工作中接触到的计算机日语词汇应用于课堂,为学生熟悉今后的工作打下基础。

2.课程设置安排。语言的学习需要时间的积累,所以课时量的安排应充足。以菏泽学院为例,外包专业学生每学期有128课时的学习时间,讲授与听力相结合,使学生能连贯地学习日语。

3.促进学生日语学习动机。在政冷经热的大环境下,学生学习日语常常出现抵触、没兴趣的情况。在授课过程中,将学生的“抵日”情绪转化为“知日”的状态是至关重要的。在正常心态的引导下,学生才能充满信心地学习。此外,根据学生的学习动机(娱乐型动机、信息考试型动机、学习工作型动机、文化型动机),根据大多数学生的需求调整上课内容。

4.培养学生外语综合能力。听、说、读、写、译是语言学习的五大要素,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多媒体资源,介绍同学感兴趣的话题,在此基础上进行会话练习,提高学生口语表达能力。

四、总结

培养高素质、综合性、一专多能的对日软件外包人才,还需要很多努力。本文以菏泽学院校企合作为例,探究了学习动机在学生学习中的作用,下一步会针对存在的问题,探索更合理的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邢丘丹,李雯.对日软件外包人才需求分析[J].技术与创新管理,2009(1).

[2]张宁.中国对日软件外包的现在分析及对策研究[D].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7.

[3]彭晶,王婉莹.专业学生与非专业学生日语学习动机及学习效果研究[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3(12).

猜你喜欢
日语教学人才需求
2022年冬奥会冰雪体育人才需求与培养路径研究
能源行业网络安全人才需求与培养探讨
浅析日语主语在高校日语教学中的重要性
日语借词对汉语及日语教学的影响分析
浅析体验式教学模式在高校日语教学中的应用
呼伦贝尔地区蒙医专业人才需求与教学改革
中国海归人才需求地图
浅谈我国医疗器械行业发展及人才需求
关于3D打印技术与技能人才需求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