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阅读教学中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

2015-09-10 07:22陈琪
考试周刊 2015年54期
关键词:情感体验创设情境

陈琪

摘 要: 语文教学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阅读过程应该成为学生一种愉悦的情绪生活和积极的情感体验,因此,积极的情感体验是增强阅读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阅读教学中应该运用各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

关键词: 创设情境 关注生活 情感体验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

教师在组织教学时要善于通过形象的语言描述,创设情境,示范朗读,诱导移情等手段,使学生激起与教学内容一致的情感,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我在日常教学中特别注意用自己的积极情感激发学生的情感。教学《在大海中永生》一文时,我让学生课前收集有关邓小平爷爷的故事、图片并展览,让学生感受邓爷爷爱人民的伟大情怀,感受全国人民对邓小平同志的爱戴之情。上课后伴随着《春天的故事》的音乐,邓小平——我国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一国两制的提出者,在1997年2月19日永远地离开了我们。邓小平爷爷的离去,令九州同悲、四海同泣。这位历史的巨人,中华人民的英雄,在临终前再三叮嘱家人,死后要捐献角膜,解剖尸体,不留骨灰,撒入大海,他把自己的一生毫无保留地献给祖国和人民。让我们一起回顾,一起感知那段历史吧。同学们带着课前积累的情感读课文,自然而然明白为什么说邓小平爷爷的影响超越时代,超越国界,他不仅属于中国,还属于全世界。“此刻,你就在那架专机上,透过舷窗望去,你的心情怎样,你会说些什么?”学生情感的泪花就会飞溅,想象会更丰富。

二、关注生活,尊重学生独特的情感体验

由于自身遗传素质、生活的社会和家庭环境,以及生活阅历的不同,每个学生都有个人独特的“心理世界”、“情感世界”。有着不同于别人的内心世界、精神世界和内在感受,有着不同于他人的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方式。读2003年第十期《山东教育》中的《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文,深有感触。4岁的孩子向与她一起读书的妈妈提出的一连串看似荒诞、匪易所思的问题时刻印在我的脑海,“她为什么不到房子里去呀?”“小女孩的爸爸怎么会舍得打她呢?”“她的妈妈为什么不来找她?”“妈妈,让小女孩到咱家做我的姐姐好吗?”这一系列问题无时不扰乱着我的心。原来,孩子的心是那样纯真无邪、善良、博爱,这是人类最美好、最真挚的情感。孩子用自己的眼光看世界,用自己的心灵感悟世界,是那样丰富多彩。我深深地意识到阅读教学再也不能对课文只做公式化、概念化、不切实际的处理,再也不能扼杀孩子的“童心”、“童趣”。新课程改革认为学生的“童心”、“童趣”也是课程资源,理应给予足够重视和保持。况且,青少年随着年龄增长,逐步产生自我肯定的要求,不再希望我们把他们当做小孩子,而是要尊重他们、认可他们。老师当然希望孩子们的表现都是完美的,但是孩子们并不都是一样的,他们的回答有时不容易被老师和同学理解。

三、放飞想象,释放学生独特的情感体验

阅读主体的“悟”是对文章“言外之意”、“味外之味”的整体感知,这种“悟”的关键就在于阅读主体的想象。教育心理学认为:想象和联想是主体感悟、体验课文的重要手段。具有现实性,同时具有极大的跨越性、跳跃性、自由性。使阅读主体能在短时间内搜寻记忆与阅读对象的契合点,从而达到领悟境界。它是学生主体完成学习任务必须具备的心理条件和手段。如教学《月光曲》一文,这篇文章叙述了贝多芬同情盲姑娘,被其对音乐的热爱感动,于是即兴为她弹奏《月光曲》的故事。文中对贝多芬弹奏《月光曲》的描写是通过盲姑娘的想象完成的,贝多芬感情的变化正是寓于其中。学生由于社会阅历少,对这一部分内容的感悟和理解有一定难度。于是,我让学生一边欣赏音乐,一边静思、想象。“同学们,你看到了什么?”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的思维活跃了起来,小组交流空前激烈,同学们纷纷举手发言。“老师,我看到了月亮缓缓升起,钻破了轻纱。”“老师,我看到了月亮钻进云层,听到了大海上风吼浪涌。”“老师,我看到了盲姑娘哭了”……学生的发言精彩极了,他们多像置身于莱茵河边的小镇上,亲耳聆听贝多芬弹琴,亲身感受到他对贫苦人民的同情和热爱。这些丰富的内蕴若不展开想象与联想是无法领悟到的。

四、观察插图,组织对话,展示学生独特的情感体验

随着《语文课程标准》的制定与实施,教材编排有了新变化,课文插图成为新教材的一大亮色。插图往往紧扣课文内容,大多色彩鲜艳、虚实相生,能扣人心弦。课本中的古诗及写事或写景课文如《师恩难忘》、《装满昆虫的衣袋》等,大都绘制了插图,有的展示了文章的某一中心场景,有的再现了人间美景,有的抒发了人与人、人与动物之间的美好感情。教学时,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些教学资源,组织学生观察、交流、理解、发现。如教学《推敲》一文,文中的插图真实地再现了贾岛月夜到李凝家拜访的情景。在阅读完贾岛深夜访友未遇,写成《题李凝幽居》后,我让学生认真观察这幅插图,体会当时月光皎洁、夜深人静、池边小鸟夜宿的意境,为理解后文为什么用“敲”而不用“推”做铺垫。同时我还请学生在此基础上给插图题写一个恰当的名字。学生为这幅插图题写了各式各样的名字,展示了他们丰富多彩的情感体验。

有诗云:豪华落尽见真淳,铅华洗却见本真。学生主体的阅读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他们不是被动消极地接受,而是积极主动地探究、创造,并注入情感体验的过程。教师要想方设法激发学生阅读时积极的情感体验,才能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山东教育,2013.10.

猜你喜欢
情感体验创设情境
浅析初中数学教学策略
如何将生活实践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相结合
建构初中数学高效课堂之我见
绘本阅读教学中如何运用恰当有效地提问促进幼儿积极情感体验的发展
浅谈初三语文阅读教学
浅谈交互设计在工业设计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