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把握《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中的“度”

2015-09-10 07:22杨彩萍
考试周刊 2015年54期
关键词:难易度计算机应用基础

杨彩萍

摘 要: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堂教学要优化,需要把握“度”。

关键词: 难易度 节奏度 详略度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堂教学要优化,需要把握“度”,如教学内容难易度,教学过程节奏度。这个“度”是教法与学法的统一,教师的教法引导着学生的学法,教法往往体现了教育思想和理念,如何把握好“度”,就值得计算机教师深入研究和探讨。现就我在计算机基础教学中关于“度”的把握的体会与大家一起探讨。

一、教学内容的难易度

把握“度”的前提和基础是理解和掌握大纲。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大纲和考纲是教学顺利进行的准则,由它确定教学内容的体系安排和教学方法的基本要求。但在实际教学中,在教学内容难易度的把握上往往存在比较激化的倾向:有的教师把知识范围扩大了。例如,目前使用的教材版本高了。有些内容在教学大纲和考纲中不作要求。但有些老师认为,既然教材上有,就必须讲,在教学中会把原理内容讲得多一些,范围拓宽一些,甚至把专业教材中的内容也补充进来,殊不知,这样的做法不仅加重了学生的负担,而且难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有些知识点,学生难于一次就掌握,可以在教学中多次出现。如二进制、八进制、十进制、十六进制之间的换算,在日常生活中不常用,学过后学生容易忘记。这时教师切不可操之过急,因为欲速则不达。应当通过以后长期经常的训练让学生掌握。

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认真阅读、钻研教学大纲,而且应该明确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内容的深度。当然,在每堂课的教学中,在教学内容的广度上,还要注意适当补充引导,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发展学生能力。例如,《计算机应用基础》中,软件和硬件的讲解,我们可以利用现今的计算机行业中著名跨国公司与国内计算机软、硬件行业的关系,讲解一些国内外的发展新动态,把传授知识与育人相结合,这有利于利用故事本身的趣味性,激发和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体现教学的严谨性。

二、教学安排的节奏度

依据中职学生的特点,我喜欢快节奏的教学模式。主要原因是:快节奏的教学迎合了中职学生尽快获取知识的欲望,计算机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是因为计算机知识对于学生是新鲜的,有较强的吸引力。快节奏的教学要求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能使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得到锻炼和提高,所以学生会迫不及待地想尽快获取这些知识。例如,多媒体软件应用的讲解上,笔者先利用几节课讲解软件的使用,然后在实训课中让学生分成五人小组利用一节课的时间搜集素材,一节课的时间加工素材,一节课的时间合成素材,再利用一节课的时间完成后期制作使作品成型。这样的快节奏既使学生有紧迫感很快地完成任务,又让他们知道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实践证明,节奏明快和谐,环节紧凑的教学,能使学生始终保持一种亢奋的精神状态获取知识,提高学习效率。

当然,快节奏也要把握好“度”,节奏太快,学生思维跟不上或造成理解有误,就会适得其反,快节奏这个度,应该把握在既要做到让学生听懂、学会,又能给学生一定的理解时间。总之,快节奏要求教师对教材深入了解,对所教的学生学习情况非常熟悉,本着因材施教的原则,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

三、教学过程的详略度

对于计算机应用基础教材内容的重点与难点,教师很清楚,但学生感觉模糊。教学重点,是教材中最基本、最主要的内容,它在整个教材中有重要作用。教学难点,是指学生比较难学或教师比较难教的内容,它往往比较抽象、复杂,也可能是学生知识技能基础和能力的薄弱环节。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如何使学生在课堂上掌握重点,突破难点。而教师在教学中,对某一内容的“详”或“略”的处理是否得当,就在于能否恰当把握重点和突破难点。在一堂课的教学中,若教师详略不分,则必然体现不出重点和难点,很容易让学生因小失大。因此,教师一定要认真钻研教材,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制订教学计划。教学中根据知识特点及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能力程度,采用各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做到详略有度,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例如,计算机硬件系统的组成及工作流程的讲解,如果按照大纲要求平铺直叙,则学生学过后会立即忘记。这就要求教师按照学生实际举例教学。笔者在教学中将各个硬件角色化,将硬件工作流程图比喻为饭店讲解,让学生和实际生活中饭店的组成相互联系理解。使学生将较难理解的知识很好地掌握。所以,对于教材中的重点和难点可以通过多种方法完成教学,可以以重点、难点内容为核心展开所有教学活动,而对于教学内容中的非重点内容,则可以一笔带过,做到详略得当,合理安排。

当然,在重点与难点的把握上,有的知识在教材中是难点,但对学生此时的能力水平,已是能够完全理解,甚至可以灵活应用,只要三言两语,适当交代清楚就可以了。例如,获取网络信息知识讲解,学生在生活中对如何使用搜索引擎,如何下载资源已经熟练掌握,我们在教学中只需讲解清楚相关概念就可以了。对于如何操作,教师只需一笔带过。而有的知识,就教材本身来说并非重点,但学生容易模糊不清,将会为以后掌握一系列知识造成障碍,因此也应把它定为教学的重点或难点。如电子表格中的单元格的引用方式。如果学生理解模糊对后续的公式学习就会有很大影响,所以我们也要当做重点内容讲解。

在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中,要想实现课堂教学最优化,必要条件是上述几个度的互相配合。要想把握好这些度,还需要教师在课堂之外的学习方面下工夫。在素质教育的前提下,教师应该采用最好的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努力做到“负担少,质量高”。当然,这只是笔者在教学中的一些体会,在这里提出来与大家交流,希望同行们不吝指正。

猜你喜欢
难易度计算机应用基础
试卷分析及其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
浅谈初中课堂教学中的情境创设
关于课堂提问的再思考
《计算机应用基础》微课设计与制作实践
中职学校会计专业《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任务驱动和专题式相结合教学法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中的应用
数学课堂中如何把握提问的科学性
高职院校学生对英语习语的理解研究探讨
韩国大学生汉语及其语法习得难易度分析——以韩国高丽大学中文系二、三年级为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