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德育教育的策略

2015-09-10 22:33胡萧
考试周刊 2015年54期
关键词:品德教育教学策略

胡萧

摘 要: 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是德育教育的主阵地。思想品德教师要提高自身素养,有效实施德育教学,强化思想品德学科的教学效果。具体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主体性,做到情理并用,贴近学生,开放民主,采取多样化的课堂教学形式,提倡学生关注社会生活,关心时事政治。

关键词: 初中思想品德教学 品德教育 教学策略

初中思想品德学科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良好的道德品德的重要途径。初中思想品德教材中有大量德育内容,思想品德老师要大胆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努力构建科学的教学模式,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德育资源,贴近学生实际,不断提高思想品德学科的德育实效性。下面我就如何提高初中思想品德学科的德育实效性提出建议。

一、努力提高思想品德教师自身的业务水平和政治素质。

“打铁先要自身硬”。思品德教师没有广博的知识,过硬的业务能力,就无法在教学中做到融会贯通,举一反三,学生会觉得思想品德课枯燥乏味,产生反感,从而失去对思想品德课的学习兴趣,更别说主动深入教材,感悟知识,引领言行。因此,我不仅努力掌握扎实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深入钻研材料知识,而且努力拓宽知识面。如七、八年级下册和九年级第三单元涉及很多法律知识,为了能上好课,把有关法律知识讲得更生动,更正确,更易懂,我经常看报,上网,看书,看电视,获取相关信息,把学到的法律知识运用到教学中,把贴近学生生活的安全知识运用到教学中,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教师一方面要像蜡烛一样无私地奉献自己的知识,另一方面要像大海一样从生活中汲取一切优良品质,然后把这些优良的品质传导给学生。教书育人是教师的职责所在,因此,我时刻没有忘记,我不仅要教好书,更要育好人,我通过每一节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活动,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给学生心灵播撒阳光,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努力提高学生的思想道觉悟和德育观念。比如在七年级下册《遵纪守法》的教学中,就老人倒地扶与不扶的问题,让学生心中有个认识,道德、法律鼓励做的,我们要积极去做;道德、法律要求做的,我们必须做;道德、法律禁止做的,我们坚决不做。能让学生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二、探寻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提高德育实效。

从事教育教学近20年来,在同学科的老师的共同努力下,努力研究思想品德教学中的德育教育策略,取得了一些成绩。

(一)培养学生的主体性。

布鲁纳说:“知识的获得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该是知识获取过程的主动参与者。”因此,在初中思想品德学科教学中要渗透德育教育,必须培养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的思想与地位解放,重视学生的地位及其地位的发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这门学科的主动性与积极性,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成为课堂的主人。在教学过程中,我能做到尊重、关心、理解和信任每一个学生,努力发现学生的价值,挖掘学生潜能,发展学生的个性。我会根据思想品德课的特点,结合国内重大的时事和一些社会热点,以及贴近学生生活的或学生喜闻乐见的事例,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走上讲台,变被动为主动,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达到增强德育实效性的目的。

例如:在进行九年级第4课第二框《学会与人合作》的教学时,我采用了当时正在热播的《中国合伙人》片段,让学生紧扣本框知识和影片的内容,各抒己见,谈谈对这部影片的感悟,通过激烈讨论,学生逐步明白在学习、生活中,只有树立强烈的合作意识,增强“团队”精神,学会合作的方法,培养善于合作的良好品质,才能取得成功,最终培养学生乐于合作、善于合作的良好品质。

(二)遵循情理并用、贴近学生、开放民主的原则,培养学生良好品质。

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基础是情,即浓浓的师生之情,师生之情越深,越能减少学生对学习的心理障碍,防止逆反心理,调动学生学习思想品德这门学科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中学生的情感丰富,极容易对事物产生激情,但由于年龄小,发展不成熟,对事物的认识水平不高,容易偏激,因此,在思想品德教学过程中一定要以理、以德服人。充分利用教材“法”、“德”的内容,把这两方面内容与情联系在一起,使情变得更有力,达到初中思想品德课德育教育的目的。

要改变传统的灌输式、填鸭式的教学方法,采用开放民主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例如:我在七年级上册第七课《让人三尺又何妨》第二框的教学时,采用了两段事例,材料一是二战期间的故事,材料二是书本P67卫民坚持“计个公道”的故事,设计了一个辩论题,宽容友善要不要坚持原则?通过学生激烈的辩论,认识到宽容友善是人际关系的润滑剂,要努力原谅那些曾经伤害自己的人,但宽容友善不能丧失原则,必须在法律和道德的范围内宽容,从而让学生在生活中正确把握宽容友善。这样既把法律与道德的相关知识贯穿于教学过程中,又培养了学生宽容友善的良好品质。

(三)课堂形式多样化,提高学生的情感体验和道德实践。

课堂形式的多样化是课程的追求,也是思想品德课所关注的。课堂形式的多样化能够增强思想品德教学德育的实效性和针对性,达到思想品德课的教学目的。

思想品德学科的内容中多次涉及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对国家、公民的重要性,这恰恰是我国教育的重点。因此,在思想品德学科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成为这门学科的目的。我在教学实践中努力克服“学生坐着不动,单纯听讲”的弊端,不断创造条件,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尽可能多地让学生实践,引导学生动手、动口、动脑,这样的教学活动,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帮助学习培养创新意识,而且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例如,我在教学八年级上册第9课《承诺是金》一框时,首先整课运用了正反对比的方法,让学生感受到了生活中信守承诺的作用,不信守承诺的危害。其次运用了讲故事、小品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讲身边的故事,演绎身边的事,亲身体验,激发学生情感。最后运用了朗诵的教学方式,达到了情感的升华。课后,学生普遍反映诚信重要,诚信要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同时呼吁家人,身边的人都做一个诚信的人,“承诺是金”这一古老格言在今天的学生身上得到有效实践。

(四)积极提倡学生关注时事政治,培养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

如果学生“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就很难培养他们关心社会、关心国家的意识,达到热爱祖国的情感。因此,思想品德课与时政相结合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必需的。思想品德课与时政相结合的方式可以灵活多变,既适用于在课堂进行,又不要完全拘泥于课堂。如组织学生开展新闻论坛,新闻短评活动,编写时政小报,课堂教学中理论与时政的相互渗透。除以上形式之外,思想品德课教学与时政结合还有很多方式,比如进行时政知识大赛、时政演讲比赛,甚至可以组织学生走出校园,深入群众进行调查研究,让他们全面感受社会的丰富多彩,在社会体验中验证理论。总之,只要老师多方面、多角度地进行渗透,使课堂时时都处在一种动态之中,让学生从多方面接受知识信息,在学习中思考、总结、升华,那么既能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增强学生解题能力,又能让老师形成独特的教学风格,从而更好地体现老师主导性,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增强德育的实效性。

总之,思想品德教学是学校实施德育教育的有效途径之一,思想品德老师要充分利用学科的特点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这就要求思想品德教师在以后的教育教学过程中,积极钻研,积极探索,为德育教育作出更大贡献。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思想品德》(九年级全一册),江苏人民出版社,2011.

[2]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思想品德》(八年级全一册),江苏人民出版社,2011.

[3]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思想品德》(七年级全一册),江苏人民出版社,2011.

[4]布鲁纳.教育过程.文化教育出版社,1960.

猜你喜欢
品德教育教学策略
通过家园共育提升幼儿品德教育有效性的探索
低年级写话教学策略
谈以生为本的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写话教学策略初探
浅谈复习课的有效教学策略
舞蹈教学策略之我见
高中英语读后续写的教学策略
注重培养体系构建 提升品德教育质量——基于“互联网+”的品德教育实践策略
浅谈小学品德教育
图画故事书对儿童品德教育有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