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化学教学中培养创新能力之我见

2015-09-10 22:33旺堆
考试周刊 2015年54期
关键词:中学化学培养策略创新能力

旺堆

摘 要: 创新能力是目前教育培养的重要目标之一。无论是小学阶段还是中学阶段,无论是语文学科还是数学学科,或其他学科,教师都要在课堂教学中有意无意培养孩子们的创新能力。在中学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尤为重要。

关键词: 中学化学 课堂教学 创新能力 培养策略

中学化学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学科,必须适应知识经济时代对创造性人才的需要,在中学化学教学活动中,我们必须有意识地加强对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的培养。

一、关注身边化学,激发学生创新思维

生活离不开化学,化学源于生活。在中学化学教学中,一个重要体现形式是学生感觉到“化学”就在身边、自己生活在“化学”世界里,我们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每一个实验操作无不影响着周围社会及环境。通过一段时间学习,同学们会深切地感到,化学与人们的衣、食、住、行密切相关。我们生存的环境每时每刻都在进行化学反应,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这是个缓慢氧化。还有化肥为什么会分为不同种类(氮肥、钾肥、磷肥),原因是各种肥中所含元素在植物各个部位所起的作用不同,以及灭火器为什么会灭火?碳酸饮料喝后为什么会打咯?身上穿的、脸上抹的、头上染的、鞋上擦的?还有洗衣粉、洗洁净、去污粉等,都离不开化学知识和化学原理。用生活实例激发学生,从而使学生主动自觉地投入化学学习,积极踊跃地动手、动脑,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精神。

激励学生大胆设想、大胆思维。如何鉴别厨房中的两种白色粉末:食盐和纯碱。学生很容易想到家用食醋检验有无气体的办法,这是学习化学的定势思维。此时通过两种白色粉末的性质(味觉、触觉)及用途进行讨论,思维活跃起来,大胆自由想象,就会有很多鉴别方法:如①口尝,是否有咸味。②洗涤油锅,是否去污。③加入面团蒸馒头,是否变得疏松多孔。④放置一段时间后观察,是否潮解等。这些开放性问题激励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让学生懂得物质鉴别并不是一个很“神圣”的问题,实际就是生活中的普通问题。通过提问和讨论,开阔他们的眼界,启发他们的心智,训练思维的开放性和创造性。

二、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创新能力

学校创新教育的主要任务是营造情境,让学生感受、理解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培养学生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注重课堂教学,创设“和谐”课堂氛围,题型精讲多练,多方位、多角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学过程中,经常围绕某一知识点,引导学生大胆联想,师生共同讨论和解释实际生活中与此相关的事例,让学生感受到化学是鲜活的、生动而有趣的,始终保持对化学课的热情和浓厚兴趣,让学生确实体会到化学是趣味性、知识性、科学性的统一。

教师及时抓住机遇,把学生引向创新。如讲《硫酸》时,讲到浓硫酸有一重要特性——吸水性,书本上没有演示实验,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已有知识基础上,利用课余时间,设计一种既安全又能说明浓硫酸吸水性的实验。经过学生思考,得出许多可行性实验方案。如用小刀切一块富含水分的瓜果(萝卜、梨、苹果等),在天平上称质量,用塑料绳固定,放入盛有10ml~20ml的浓硫酸试剂瓶中,将瓜果块悬于距浓硫酸面1.5cm上方,塞上橡皮塞使试剂瓶密封,静置20min,瓜果块有些萎缩,将此瓜果块取出在天平上称量,质量明显减少。因此,在安全范围内大胆让学生自我设计,进行实验,自行探索,不但拓宽学生思维空间,同时会有惊奇的发现,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进行创新。

三、强化问题意识,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关键和核心是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问题意识、问题能力是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基础。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经说过:创造始于问题。有了问题才会思考,有了思考才有找到独特、创新思路的可能。因此,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有新的教育理念,教给方法比传授知识更重要,过程教学比结果教学更重要,知识是启发智慧的手段,过程是结果的动态延伸;改革课堂教学方法,课堂教学再也不是忠实圆满地教授规定内容,而是主动地、合理地、创造性地丰富和调整教学内容。例如:在研究金属活动顺序时,有的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湿法炼铜是用铁制取铜,速度肯定比钠制取铜慢,为什么不用钠制取铜呢?”这时教师因势利导,先组织学生就了解的知识和生产实际展开讨论:①钠和硫酸铜溶液反应是否符合反应规律?②钠能否作为制取铜的原料?学生讨论结果认为虽然符合反应原理,但钠太活泼,冶炼成本高,不宜做原料。这时又有学生提问:“课堂上一次演示中,钠和硫酸铜溶液反应真的快于铁吗?”教师采取延缓评判的原则,组织学生动手实验,结果学生发现烧杯中出现奇异的现象,并未出现红色的铜,而是生成了蓝色的硫酸铜。针对现象,教师再次组织学生动手实验:将钠放入水中,奇异现象之后用无色酚酞试液检验,酚酞呈红色,说明溶液呈碱性。学生思维活跃,忙于写化学方程式,争着解释以上几个同学提出的问题:钠太活泼,和水反应生成酸,不能和盐溶液发生简单置换。并有感而发:“多问为什么,就有机会获得更多知识。”创新意识大大增强,激发学生问题意识和探求解决问题的创新能力。

三、开展实验设计,激发创新意识

实践是创新的摇篮,实验设计是一个动手动脑并培养学生各方面能力的过程。通过学生思考设计实验,既可培养学生动手动脑解决问题的能力,又可引导学生阅读,查找一些实验小窍门、实验药品及仪器的代用品,实验装置的改进等有关资料,以拓宽学生视野,启迪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同时,经常提出一些能激发学生创造欲望和创造兴趣的问题,尽量给学生动手的机会,让学生在手脑并用的活动中迸发出创造火花。例如,学完硫酸的性质后,我要求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设计一个实验,验证稀硫酸和浓硫酸的性质。此时学生思维活跃,大胆联想,认真设计,努力创新,很快设计出了多种方案。其中摘要几种如下:①用两块铜片。②用两块铁片。③用两根玻璃棒蘸取滴在白纸上。④用两根燥棒。⑤用蔗糖。⑥取等体积的进行称量。⑦分别黧。⑧分别通入两瓶试济后再通过干燥的石蕊试纸。⑨在两试剂瓶子中分别悬挂一枝鲜花。经过同学们动手动脑、创新设计,既激发学生创新意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又培养和锻炼学生创新思维能力,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实践证明,注重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培养,留给学生思维空间,可增强学生独立设计、善于思维的能力,通过逐步自主的“做”和“悟”,学会学习、学会创造。

猜你喜欢
中学化学培养策略创新能力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新能力培养视角下的无机化学教学研究
“四步”解答中学化学工艺流程题
基于微课的中学化学教学探讨
推进软件产业创新能力提升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高职音乐教育改革探讨
历史教学中学生证据意识的培养策略研究
素质教育推进中中学化学教学探讨
在新闻中学化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