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农民工子女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2015-09-10 01:59侯君红
考试周刊 2015年51期
关键词:农民工子女存在问题对策

侯君红

摘 要: 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推进,农民工数量不断增加,其子女无论是随迁的流动子女,还是寄养的留守儿童,在接受教育时都碰到诸如求学难、家庭教育缺失、身心健康受损等问题。本文旨在通过分析提出针对性建议。

关键词: 农民工子女 存在问题 对策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推进,越来越多的农民为了改善生活选择进城务工。在改善生活、为城市经济建设和发展作出巨大贡献的同时,付出沉重代价——子女的照顾与教育遇到种种问题。在近期结束的两会中,这些问题再度成为众多代表关注的热点,下文将做出简单归纳,并给出一些建议。

一、农民工子女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原因

1.学校教育公平难实现。

(1)求学机会

随着九年义务教育推广,越来越多的孩子虽不受入学费用的困扰,但因无人照顾,或其他高昂学习费用,许多家长让孩子提前结束学业学一门手艺养身。而对于随迁子女,借读费、培训费等经济问题和许多学校不接受农民工子女是让孩子错失上学机会的原因。另外,城市学校有限,无法接受全部学生。

(2)教育过程

留守儿童多半在农村学校求学,学校师资力量薄弱,教学设施落后,为了应对考核,除了基本语文数学学习外,课外课堂活动少。另外英语学习更是落后于城市学校。并且随着城镇化建设推进,很多农村小学已合并或取消。孩子的教育得不到保障,不能与时俱进。

对于随迁子女,入学成功者面临的问题是学习基础弱,尤其是英语学习,很多跟不上老师的教学节奏。部分老师为了追求班级成绩拒收农民工子女或进行言语攻击。对此造成的后果有许多报道曾指出。而农民工工资偏低,报课外辅导班或请家教均无力承担,更谈不上特长培养。

2.家庭教育的缺失。

弗洛伊德曾表明:“我想不出比获得父亲的保护更强烈的儿童需求。”对于留守儿童,他们的监护人不再是自己的父母。隔代监护与寄养成为普遍方式,溺爱与放纵不管的极端教育方法成为常态。最强烈的需要几乎为零,对于随迁子女,他们大部分住在工地上。父母每日高负荷的劳力工作回到住所无暇顾及孩子的需求,只是简单解决温饱问题。

另外农民工子女的照看人多半文化水平偏低,无法辅导孩子学习,就算得闲时也不知如何与孩子进行心理交流,更不知家庭教育方法与重要性。

3.身心健康受损。

对于心理问题,马斯洛在《动机与人格》中提出的基本需要层次中包括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他表示让一个普通的孩子面临新的、陌生的、奇特的、无法对付的刺激或情况常常引起威胁或恐惧的反应,同时带来身心损害。主要表现为以下形式:

(1)自卑心理强,胆小怕事,怕被人嘲笑,不敢也不愿与他人交流。

(2)交际能力差,不能很好地融入老师和同学中,在随迁子女中更为显著。

(3)常觉得孤独和寂寞,容易误入歧途。

(4)逆反心理强,觉得自己的父母没有能力,埋怨自己的父母。

(5)营养缺乏,抵抗力弱,身体素质差。

究其缘由,根本来讲是父母照看的缺失和经济条件的限制。特别是寄养在代理家长中的孩子,每日只有解决温饱问题,有甚者温饱问题都无法保证,而生病时有些孩子不敢讲,有些孩子被忽视,埋下很大的隐患,对于随迁子女,更多的是父母的疏忽大意与无暇顾及导致。

二、相应对策与解决方案

问题已经存在,就有待解决。首先,我们通过分析、研究问题原因,包含政策、社会、教师等诸多方面因素,现提出如下解决方案。

1.加强新农村建设,鼓励农民工回家乡建设。

农民工子女的随迁与留守均因为父母为了生计不得不离开家乡赚钱,那么我们更应该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支持农民工在家创业或工作,先把他们留在孩子身边,再进行教育下乡,让更多父母了解家庭教育,懂得如何教育。

2.改革教育机制,大力建设乡镇学校。

九年义务教育至今已推广多年,让很多孩子都能上得起学,但这并未解决一些公平问题。对此,我们可以选择为每个孩子设立教育基金卡。在九年义务教育开始时启动基金,学生可参加由学校组织的培训和学习,包括课外拓展、特长培养等。凭借收据,去户籍所在地兑换、报销。(可效仿农村合作医疗保险)给每一个孩子提供机会,但需先试点运行再推广。

3.加强师德、校风建设并鼓励大学生积极参与农村教育改革建设。

老师是孩子的第二任家长,其一言一行都影响孩子。他们责任重大,故应加强师德、校风建设。定时培训,规范改革教师资格证考试,倡导举办有质量的城乡老师学习交流或互换活动。同时,时代在发展,校园需要新的活力。应鼓励大学生回家乡,参与家乡教育建设,并给他们提供发展、创新空间。

4.加大媒体正确引导,唤起社会关注与监督。

21世纪是一个信息化时代,媒体方式日趋演变、日益重要。在很大程度上,传递的信息意义重大。对此媒体应多关注农民工子女,做跟踪报道,唤起社会对他们的关爱,同时在实施新政策时应起到监督传递正能量的作用。社会人士应尽自己的能力改善这一问题。哪怕是多一个友善的微笑,少一份歧视的眼神。

三、结语

城市化进程的推进、社会的发展都离不开农民工的参与。解决农民工子女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有利于社会和谐、稳定、可持续地发展和进步。同时孩子是祖国的未来、是明天的栋梁。他们应当在最好的年纪享受成长的快乐,但这些问题却使他们的笑容失了色彩。

参考文献:

[1]惠单,李静宁,艾阳.进城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及对策研究.延安大学,2014.

[2]笵先佐.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面临的问题及对策.华中师范大学.

[3]江立华,鲁小彬.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研究综述.华中师范大学,2006.

[4]亚伯拉罕·马斯洛.动机与人格.

本文系长江大学2015年度党建研究课题立项“移动互联网时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研究成果

通讯作者:康玮

猜你喜欢
农民工子女存在问题对策
诊错因 知对策
对策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
农民工子女融合教育:教师的角色与使命
我国信用评级业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瞬变电磁在矿井水文地质工作中的应用
警惕农民工随迁子女遭遇教育“隐性不公”
浅谈高校生物学专业遗传学课程的教学现状与改进策略
媒介使用与文化适应之相关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