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点突破,构建高效作文课堂

2015-09-10 07:22杜容
考试周刊 2015年43期
关键词:作文教学高效课堂

杜容

摘    要: “课堂教学的高效性”已经成为人们追求的一种教学常态,成为人们实现教学目标的最佳策略。提高初中作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践与思考,是新课程教学推进中有思想的教师的共识。作者根据语文作文教学的特点,结合自己在提高初中语文作文课堂高效性方面的尝试与实践,旨在探讨适合初中语文作文课堂高效教学的新思路。

关键词: 分点突破    作文教学    高效课堂

现阶段初中作文课堂教学普遍效率不高,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学生缺乏构建优质作文的材料。初中学生涉世未深,生活节奏单一,彼此区别不大,无奈之下只好胡诌作文。而且学生缺乏语言材料,常发现学生在作文中有了一些生活的感触,提起笔来写作,就暴露出直白肤浅或单调干瘪或别扭晦涩或人云亦云的毛病来。二是学生缺乏写作表达的经验。学生文法运用意识淡薄,缺少自我表达的技巧。三是学生害怕上作文课。一听说要上作文课,集体唉声叹气。到交作文的时候,有的依赖《作文宝典》等,根据范文割割补补,有的生拼硬凑一篇应付老师。

面对学生写作上的问题,大多数老师做了什么?一是不成体系、随机性很大地开展写作训练。我们长期演绎着一种固定的作文教学模式:①选一道题;②做一翻讲解;③学生写作文;④教师批改;⑤组织评讲。这样的训练过程多的是随意,缺的是系统,三年下来,学生收获不多。二是大而化之、做看似全面实际上低效的训练。常见到这样的情形:一节作文评讲课,教师对审题、选材、立意、布局、语言,甚至标点符号、拟题、开头、结尾等,做全方位的挑剔;一次作文引导课,教师引用一篇完美的文章,要求学生从各个方面加以学习效仿。作文课就成了鉴赏课。这样的写作训练不是没有效果,只是耗时耗力、事倍功半,还直接导致学生对写作的畏惧。

如何提高写作教学的有效性,我采用了“分点突破”作文教学模式。具体来说,“分点突破”作文课堂可概括为五个字:储、激、探、练和拓。

一、“储”是生活经验储备,即鼓励学生课前围绕训练点做好素材储备。

学生写作是需要生活经验积累的,这是他们创作的素材源泉和兴趣根由,为了让学生在写作课前对写作素材有所准备,我们除尊重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使作文课堂素材“被动储备”外,还可以利用文本,用必要的活动引导学生“主动储备”,达到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同步的目的。

以七年级上册人教版《紫藤萝瀑布》一文为例,这篇课文的训练目标是讲究写景的层次顺序,主要围绕紫藤萝这一素材展开训练。考虑到学生对紫藤萝可能有陌生感,或平时没有留意观察,教师需要组织学生或布置学生主动观察紫藤萝,让学生在走进课堂前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储备;再看八年级上册人教版《爱莲说》一文,这篇课文的训练目标是用莲来巧妙喻人,主要以莲为主要素材训练。很明显,学生对莲了解的状况参差不齐,于是教师可以在课前介绍有关莲的知识。有了这一番课前储备,学生走进作文课堂的心情就从容得多、经验就丰富得多了。

通常情况下,生活源泉左右着学生的写作灵感;我们所做的写作课前的经验储备,试图用作文教学撬动学生生活,促进学生在学习写作过程中丰富自己的生活阅历,扩展自己的认知视野。

二、“激”是锁定训练目标,即用巧妙方式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确定突破点目标。

我们用种种灵活而巧妙的方式激发学生,这些方式与课堂内容息息相关。有时是一个具体生动的故事;有时是一段精彩美妙的文本;有时是一次调查采访;有时是一段录音、一段视频;有时是学生佳作推介,旨在使学生在参与中产生探究欲望、提高学习兴趣,也有效活跃了课堂氛围。

如七年级上册人教版《在山的那边》一课,以象征手法的思维训练为目标,课堂开始,我投影出一组出自学生已学课文的概括信息,全都是关于象征的。在学生读后,我紧接着激趣:同学们,作者借助一些典型的事物,多么巧妙地表达出自己的观点和情感,你们想做这样的尝试吗?让我们一起走进分点突破作文课堂。

其实,每一节课都需要这样的激趣,我们在分点突破作文课堂上强化了这一点。

三、“探”是写作技法提取,即引导学生通过对典型文本的分析提取写作技法。

一节“分点突破”作文课要训练什么写作技法,它的设计是不由教师提出来强加给学生,而是让学生深入典型的文本范例中探寻,在比较中总结归纳出运用的规律。这样做的目的是训练学生总结归纳的能力、领悟写作技法的能力,也让学生享受求知的过程。

如七年级下册人教版《口技》一课,训练目标是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其中我们让学生阅读了文中梦中惊醒、渐入梦乡、火起群乱三个场景,要求学生比较三段文字,重点品味宾客反应的三个句子,看看作者采用何种描写方式。

事实证明,买的苹果就是没有种的苹果香,学生自我探索出的写作规律更易被他们接受并运用。

四、“练”是技法实践运用:针对技法,围绕训练点的题材,开展实践运用训练。

“分点突破”作文课堂的练习包含两个方面:一是分段小练;二是综合练笔。一节作文课一般设置有2—4个分段小练,形式有口头作文、相互交流、动笔训练等。练习前,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对技法的掌握情况,决定是否采用备案进行进一步引导。

分段小练的优势在于将写作目标化整为零,方便教师在师生的现场交流中当堂把握学生的掌握情况。综合练笔是将学生的能力点聚零为整,是对学生能力的进一步提高。学生以习作的形式,将对写作目标的掌握情况反馈给教师,便于教师调整教学策略。如八年级下册人教版《小石潭记》,目标是训练学生运用片段组合的方式结构文章的能力。我们为学生提供了三种思路:一是在特定时空中细致观察,多层面描写自然景物;二是视角转移中细致观察,多维度刻画自然景物;三是在时空变化中细致观察,多层次展现自然景物。针对这三种思路,我们为学生创设了不同情境,打开学生的写作思路。以第一个分段小练为例,创设置具体的情境请同学们选择一个角度,运用“在特定时空中细致观察,多层次描写自然景物”的方法,进行描写。

这样,学生的写景能力在课堂上就呈现出一种梯级式上升的态势,体现出化整为零、聚零为整的教学思路。

五、“拓”是拓展延伸:从训练点中拓展开来,鼓励学生课后探索。

一节“分点突破”作文课解决的问题、展开的训练是有限的,为使教学成效最大化,我们为每节作文课设置了拓展延伸,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训练点写作技法的补充;二是对写作素材的拓展。前者的目的是指导学生课下探究课堂上未训练到的技法;后者的目的是引导学生从单一素材中走出来,使所学技法在更广泛的题材空间中运用。如九年级上册人教版《范进中举》,我在教给学生细节夸饰、虚拟假设、侧面点染的基础上,又给学生拓展了另外两种方法:荒诞不经式和意义升华式,供学生课下探究。

总而言之,“分点突破”作文训练讲究的是从一个细小的训练点切入,目标单一但能整体联动,螺旋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它施行的是窥破语言表达和结构的规律,归纳技巧、总结方法,让学生在“仿”中顿悟,在“练”中突破,即小技巧,大能力。它构建的是阅读教学中的文本“亮点”和写作训练中的能力“练点”的相互融合、相互促进,形成的是与教材配套的、有能力层级区分的写作训练体系,即小融点,大体系。它追求的是创建轻松快乐的互动课堂,让学生在“品味”中积淀,在“归纳”中运思,在“仿练”中提升,在“留白”中拓展,逐步形成有效的、牢固的写作能力,即小投入,大产出。

参考文献:

[1]刘厚明.作文知识讲话.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1978,(1).

[2]程帆,主编.15年高考满分作文.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猜你喜欢
作文教学高效课堂
网络视域下初中作文教学初探
新课改下构建高效课堂的研究
新课标下书法高效课堂教学探究
影视资源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先写后教:语文作文教学途径探微
作文教学的有效策略探讨
探索多媒体在情趣作文教学中的运用
如何构建语文高效课堂
提升教育智慧,打造高效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