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结合”模式下的高职英语交际能力研究

2015-09-10 07:22程辉王海燕
考试周刊 2015年29期
关键词:交际能力工学结合高职英语

程辉 王海燕

摘 要: 工学结合已成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主流趋势,这一模式的深入推进,必然带来高职院校口语教学新的趋势,提出新的要求。职业性是高职英语课程的方向,综合能力的培养是高职英语教学的目标。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从学生、课程设置和教师等方面,对影响高职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的因素进行分析,提出进行隐性分层,构筑立体化教学模式;依据学生岗位需求合理选取并使用教材;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重视教师培养。

关键词: 工学结合 高职英语 交际能力 隐性分层

国家教育部于2006年颁布的《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提出“加大课程建设与改革力度,增强学生的职业能力,大力推行工学结合,突出实践能力培养”,这就要求积极推行与社会生产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模式,把工学结合作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这一重大变革给高职院校如何在“工学结合”模式下提高高职生英语教学质量提出了新要求。2009年试行的《高等职业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体现了这一教学改革目标,确定了“高职英语课程是高等职业教育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程,是为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端技能型人才的目标服务的,是培养高职学生综合素质、提升职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重要课程”,并明确了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在职场环境下运用英语的基本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注重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语言的技能,特别是用英语处理与未来职业相关的业务能力”,而且将与未来职业相关的话题内容纳入了高职公共英语教学的内容范围。可见,英语交际能力是高职学生必备的语言交际能力之一。如何在新模式下改变高职院校传统的英语口语教学模式,顺应职业教育发展的新趋势,实现英语口语的创新,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显得尤为必要和迫切。

1.高职学生英语交际能力培养的现状分析

要提高高职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我们首先要认识高职生目前英语学习的状况与特点。高职学生已经过了语言学习的关键时期,在学习的过程和环境中已形成了一种相对固定的思维态势,这种思维定势的形成对英语教学活动有重要的影响。部分学生长期学习状态松散,没有具体目标。在语言基础薄弱,目标词汇不明确的情况下,学生听力理解能力较弱。此外,他们接触英语国家的文化较少,不了解西方文化背景,并且缺乏语言学习环境,害怕开口讲英语,导致没有兴趣学习英语。但是这些学生中大部分有意愿通过各种途径提高自己的英语交际能力,在以后的工作岗位上有更多的发展机会。

笔者所在艺术学院英语计划教学学时为156课时,分三个学期完成。前两个学期英语教材内容的选择是以文化类的内容为主,涉及日常生活如购物旅游等的描述。主要讲授北京大学出版社的教材《职场综合英语教程》第一册,这套书是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国家级规划教材。该书共8个单元,每个单元都由四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听说部分,主要培养学生的口语能力和听力,内容与单元主题相适应,听力训练的范围要广于说的训练,并为阅读做铺垫;其余内容分别为阅读、写作、语法和文化速递部分。同时,强化北京英语口语证书考试的模拟与真题训练。第三学期围绕《艺术设计英语》教学内容,完成以5个工作场景为主题的教学内容。读懂一般的艺术专业英语的阅读材料,理解专业术与词汇,掌握中心大意及说明中心大意的事实和细节。然而,教材缺乏与未来职业相关的口语学习,由此看出,在高职英语课程的教学中,听力和口语课时严重不足。而《基本要求》中教育部对学生的运用英语的能力提出新要求,确保学生在今后的工作能够运用英语灵活处理各项业务和工作,做到活学活用,目前课程的设置和《基本要求》还有很大差距。

调查中发现,本院所有英语教师的平均周课时是15.5节,教学任务繁重,工作量负荷大,不少教师兼课太多,基本没有提高进修的时间,缺少精力与时间研究自己的教学对象、研究新的教学理念。在教学中,75%的教师比较重视听、读、写、译能力的培养,不太重视学生口头交际的能力,原因是要完成教学任务,根本没有时间安排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说的练习。教师对学生评估的方式只采用了平时成绩(占60%)和期末成绩(占40%)两项。由于学生的英语基础较差,教师在进行英语教学的过程中不重视学生英语口语能力的提升,侧重对英语词汇的教学及英语应试能力的提升。现行的高职英语教学的教学方式导致学生英语交际能力的培养与现实之间存在很大的差距。

2.培养高职学生英语交际能力的策略

2.1隐性分层,构筑立体化教学模式。

语言技能的获得需要个人的实践。学生要自觉应用语言技能,积极参与全方位的语言技能训练。在这一训练与学习过程中,教师首先要尊重学生,要看到学生虽不成熟,却是充满生命活力、个性张扬、情感丰富的群体。学生之间的个性差异也是一种客观存在,这种差异不仅表现在能力、需要、兴趣及认知水平上,更表现在性格、性别、焦虑度上。隐性分层强调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发现问题与寻找答案的过程中逐渐增长知识并掌握学习的主动权。可以根据学生前期的口语测试成绩划分学生的层次,然后设定相应的分层次口语教学目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开展分层次的口语训练,辅以多媒体的配套资源,从文字材料、图示、声音、音像等多个方面出发,建立高职英语立体化的教学,从而有效地调动学生英语口语学习的主动积极性。这样既对学生口语的学习策略运用和情感态度的形成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又有利于其潜能发挥和个性发展。积极向上的情感因素能极大地促进学生参与学习的主动、自觉程度,提高学习效率。

2.2依据学生岗位需求合理选取并使用教材。

课程知识体系结构中有关对高职学生英语交际能力的训练强调应从学生的职业能力和岗位能力知识考虑设计,不同的职业岗位对英语技能的要求是不一样的,根据职业岗位的实际情况,权衡学生英语技能的侧重点。现有教材体系应结合专业的培养目标,学生的语言需求、认知需求及兴趣爱好,遴选出适合该专业的英语口语教学内容。以建立工作情景式的模拟实践教学为基础,发展高职英语实践教学材料,作为高职英语教材的有力补充。可以以场景模拟之角色扮演的技巧为依托,设定以未来职业话题为主线的内容开展口语教学。以职业为导向的主题式教材体系可以使英语口语教学实现由单个的语言词汇教学到语言运用的转变,激发学生学习英语口语的动力,达到因材施教的目的,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更好地满足社会的需求。

2.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重视教师培养。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教育者、领导者和组织者,在教学中占主导地位。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是高质量教学的保证。英语教学改革能否成功,关键还是在于教师本身。学校要重视教师培养,为教师学习提供条件,并督促教师学习。高职院校应对教师进行不同类型的培训,以便提高专业技能,更新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称职的高职英语教师,应该能够根据时代和社会需要的变化,根据学生和用人单位的需要,主动转变教学理念,吸收先进教学思想和教学原理,不断巩固、更新知识,提高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能够积极主动参与到教学模式和管理模式中改革实践,能够创造性地指导学生探索和掌握英语信息,真正把学生培养成为适应社会需要的有用人才。高职院校还可以健全教师在岗轮训制度,为教师的成长提供更多更好的发展平台。可以对口语任课教师开展定期和不定期的培训、研修、出国访学,使其了解最新的市场信息,更新专业知识,使英语教学人才队伍合理流动和更新,积极进行英语口语教学的课程改革。

总之,基于工学结合模式的高职学生交际能力培养体系,将企业要求和学生的未来职业发展融于整个教与学,有的放矢地进行实践,能大大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唤醒学生对英语职业需求的意识。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培养高职学生的交际能力是一项系统工程,如何使教学手段更丰富,课程设置更趋合理,教材内容更趋实用,依然是教学实践中需不断探索的课题。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教育部.高等职业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试行)[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3]陈琦,刘汝德.当代教育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4]唐小涛.培养高职专科学生英语交际能力的策略研究—以四川商务职业学院为个案[D].重庆:西南大学,2008.

[5]江友君.CBI主题式教学模式在高职英语口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湘潭:湖南科技大学,2013.

[6]龚竹.略论高职学生英语交际能力的培养[J].校园英语,2014(5):8.

[7]毛英芝.高职英语口语课隐性分层教学的探索与实践[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12.

[8]王先荣.大学英语隐性分层教学实验研究[J].山东外语教学,2005(1):51.

猜你喜欢
交际能力工学结合高职英语
基于工学结合的《仓储岗位实训》学习成效评价体系探究
标准发音对英语学习的促进作用
工业机器人现场编程工学结合课程开发
在新形势下创新汽车技术专业“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模式的初探
运用情景会话构建高效的初中英语课堂教学
关于高职英语课堂教学的几点体会
高职市场营销专业中“工学结合”模式的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