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田径运动中常见运动损伤分析

2015-09-10 07:22张竹琴
考试周刊 2015年29期
关键词:田径运动预防对策运动损伤

张竹琴

摘 要: 中学生作为田径运动的参与群体,具有一定特殊性。中学生由于缺乏专业的田径运动防护知识,在田径运动中难以通过科学的方式实现对自身的有效运动防护,很容易导致运动损伤。加之很多中学生在参与田径运动的过程中,不能正确衡量自身能力,为了追求成绩而不顾身体,更加导致中学生在田径运动中运动损伤频发、易发。本文以这一情况为出发点,对中学生在田径运动中经常出现的运动损伤进行了分析,并找出可行的中学生田径运动损伤预防对策,希望对相关中学生田径运动参与者有所帮助。

关键词: 中学生 田径运动 运动损伤 原因分析 预防对策

1.引言

田径运动包括两部分内容,分别是田赛和径赛,田赛以高度和远度作为成绩评判标准,而径赛则以时间作为成绩评判标准。这两种类型的运动项目,都要求参赛选手具有足够的肢体运动能力,同时,在比赛中也会给运动员的身体造成很大压力,尤其对于参赛经验不足、训练程度不够的运动员来说更是如此。中学生作为田径运动的参与群体,多数成员并不是专业的田径运动员,因而在参赛经验和训练程度上都存在明显不足,因而很容易在田径比赛中出现运动损伤。对于中学生在田径运动中的损伤类型、损伤原因的分析,有助于找到科学的中学生田径运动损伤预防策略。

2.中学生田径运动中常见运动损伤类型

通过对多项中学生田径运动损伤数据的分析,发现中学生在田径运动中发生的运动损伤的类型是多种多样,损伤的部位也多种多样,不同种类的运动损伤出现的频率并不相同。从损伤部位说,中学生在田径运动中经常出现的运动损伤部位包括腿部、踝部、腰部、肘部、膝部、肩部、腕部、趾部等,其中,运动损伤出现最多的部位是腿部,出现较多的部位是踝部,出现最少的部位是膝部,其他部位运动损伤的出现频率差别不是很大。从损伤的性质说,中学生在田径运动中经常出现的损伤包括骨膜炎、肌肉拉伤、关节扭伤、皮肤擦伤、挫伤、关节脱臼、骨折等,其中,出现最多的是骨膜炎,其次是皮肤擦伤,然后是肌肉拉伤,骨折和脱臼的出现频率是最低的,关节扭伤和挫伤的出现频率居中。

3.中学生田径运动中发生运动损伤的原因分析

中学生在田径运动中运动损伤多发的原因,主要包括四个方面,分别是思想心理方面的原因、运动环境方面的原因、运动设备方面的原因及运动方式方面的原因。以下对这些原因进行具体分析。

3.1思想心理方面的原因

思想心理方面的原因,是造成中学生田径运动中出现运动损伤的主观原因,也是重要原因。造成中学生田径运动中出现运动损伤的思想心理方面的原因包括两方面,分别是思想上轻视运动安全和运动防护及参赛心理调节不良。思想上轻视运动安全和运动防护,指的是中学生在参加田径运动时,思想上没有对田径运动的注意事项有全面、系统的认识,甚至一些中学生还存在轻视运动安全和运动防护的行为,主观地认为自己不会受伤,这种运动安全防护认识不足和轻视运动安全防护的思想的存在,往往会导致田径运动损伤的发生[1]。参赛心理调节不良,指的是部分中学生在参加田径运动时,心理状态调节得不够好,出现了过度紧张、过度兴奋、恐惧、犹豫等情况,在这样的心理状态下进行田径运动,会导致运动判断能力下降,同样容易导致运动损伤的发生。

3.2运动环境方面的原因

运动环境方面的原因,也是引发中学生田径运动损伤的重要原因。具体来说,引发中学生田径运动损伤的运动环境方面的原因包括环境温度过高或过低、刮风、下雨、下雪等,凡是不利于进行田径运动的天气环境条件,都很容易导致运动损伤的发生。并且,环境越恶劣,越会增加运动损伤发生的几率。如在冬季进行户外田径运动,就很容易造成冻伤,而在炎热的天气下进行户外田径运动,会很容易导致运动员中暑和疲劳。

3.3运动设备方面的原因

运动设备质量低下或者存在缺陷,也会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中学生的田径运动损伤。例如,跑道老旧、不平整甚至出现坑洞,就容易导致运动员在跑步过程中摔倒,发生运动损伤;沙坑硬块或者存在异物,会导致跳远运动员在跳远时发生损伤;投掷器材表面不平整、生锈,会导致运动员在投掷时划伤手部皮肤。此外,运动员运动护具不合格或者穿戴方式不合理,使之起不到应有的保护作用,也容易导致运动损伤的发生。

3.4运动方式方面的原因

运动方式方面的原因,也是在田径运动中经常会导致运动损伤的原因。例如,很多中学生在进行田径运动之前,没有进行科学的热身运动,就很容易由于大运动量和运动幅度的突然出现导致肌肉拉上或者关节扭伤;一些运动员在田径运动中运动量过大,超过了自身能够接受的程度,也很容易造成运动损伤;投掷运动如果动作不科学,则很容易由于发力过猛而导致肌肉拉伤或者关节扭伤。

4.中学生田径运动中运动损伤的预防对策

为了提升中学生田径运动的安全性,需要采取科学的预防对策,预防田径运动中中学生可能出现的各类损伤。根据中学生在田径运动中运动损伤的发生原因分析,提供以下一些可行的预防对策供参考。

4.1提升思想认识

提升中学生田径运动中对运动安全和运动防护的认识,非常有助于减少中学生在田径运动中运动损伤的发生。对此,一方面,应当由体育教师牵头,在体育课中为学生教授运动安全和运动防护的必要性以及具体的安全防护方法,另一方面,应当向中学生展示一些运动防护的积极案例和反面案例,通过正反案例的结合,让中学生充分了解田径运动安全防护的意义及必要性,使中学生能够在田径运动中自主自发地进行安全防护。

4.2考察运动环境

学校在举办田径比赛时,应当科学、适时地考察运动环境,通过天气预报等方式,对运动当天的运动环境进行合理估测,评估进行田径比赛的可行性及环境中的不利因素对田径比赛安全性的影响大小。在运动环境良好,并且有利于开展中学生田径运动的时候,举办相关的田径比赛项目,切忌不顾天气状况盲目举办田径比赛,以免造成中学生田径比赛中出现运动损伤[2]。

4.3检修运动设备

在举办中学生田径比赛时,应当对相关运动设备进行全面检查和检修,及时发现质量不够、安全防护能力不够的运动设备,及时维修和更换,保证进行田径项目时,不会出现由于运动设备不合格而造成中学生运动损伤。检修运动设备的工作万不可忽视,而应当作为田径项目举办之前的一项必须进行的工作来抓。

4.4改善运动方式

对于中学生在田径运动中的各种不科学方式,要着手进行改善,使中学生按照科学的、安全的流程进行田径运动。具体来说,进行田径运动之前,中学生要进行必要的准备工作,包括热身、检查器材、适应场地等;进行田径运动时,中学生应当尽力而为,不可超过极限,避免运动超过自身能够承受的范围而造成运动损伤;进行田径运动之后,应当及时休息、正确调理,逐渐恢复身体状态,保持身体健康。

5.结语

中学生在田径运动中出现运动损伤的情况较多,并且运动损伤的类型多种多样。中学生在田径运动中出现运动损伤,既有思想心理方面,又有运动环境、设备方面的原因,更包括运动方式方面的原因。针对这些原因,制定科学的、全面的、合理的预防对策,可以在较大程度上对中学生田径运动中运动损伤的减少产生积极作用。相信随着中学生自身对运动损伤相关知识的认识加深,运动环境的科学选择,运动设备质量的提升,以及运动方式科学性的提升,中学生在田径运动中运动损伤的发生一定会显著减少。

参考文献:

[1]冯国敏.田径运动中常见运动损伤分析[J].湖北体育科技,2011,02:179-180.

[2]夏义山.中学生田径运动员常见的运动损伤及预防措施[J].体育师友,2007,04:57-59.

猜你喜欢
田径运动预防对策运动损伤
私设“小金库”引发的职务犯罪预防对策研究
当前体育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
田径运动可持续发展的因素及对策
浙江天台县森林防火现状及预防对策
关节镜治疗踝关节运动损伤的临床应用意义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