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驱动法在Word教学中的运用

2015-09-10 07:22李绪陵
考试周刊 2015年29期
关键词:任务驱动法高职教育

李绪陵

摘 要: 高职Word应用软件教学,主要是让学生学会Word软件的应用和操作技能,采用任务驱动法有利于强化教学效果,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适应社会对计算机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需求。

关键词: 高职教育 Word课程 任务驱动法

Word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要想学生真正学好Word,提高操作能力,学以致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很难适应其内容学习。对此,笔者在教学实践中,采用任务驱动法,较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教学中学生从完成某一具体典型“任务”出发,综合应用课程中的各个知识点,从而掌握新知识,效果非常好。

一、什么是任务驱动法

任务驱动法是指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以若干个具体任务为中心,通过完成任务的过程,介绍新知识,学习新技能。

“任务”在任务驱动教学中起到关键作用,因为任务是学生学习的直接动力,教师设计的教学目标任务隐含将要讲授的教学内容,要求学生带着问题学习。一个好的任务是成功实施任务驱动法的基础和前提,其设计要符合学生特点,难易适中,要符合教学目标,重、难点突出,贴近专业实际需要,让学生真正感受到所学知识的重要性。

完成任务的过程有多种:一是通过教师演示或讲解,给出完成任务的思路、方法、操作步骤和结果,引导学生边学边练,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习相应学习任务。二是以自学为主,学生通过看书自学或分组讨论,想方设法完成任务,实在不会时,教师才加以点拨。总之,要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习教学内容,综合应用教学内容,让知识的学习和知识的应用有机结合,达到掌握所学知识的目的。

二、高职Word课程教学现状

目前,高职学生计算机基础参差不齐,有的学生已能熟练运用计算机,有的似懂非懂,有的一窍不通。如果用传统方法教学,如讲授法、演示法,那么可能基础好的觉得枯燥乏味,学生吃不饱,失去学习兴趣,而基础差的学生学不会,也无兴趣。

三、任务驱动法在Word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用任务驱动法,可让各层次学生都保持较高的学习热情。同时,计算机软件更新换代快,教师既要“授人以鱼”又要“授人以渔”。传授知识重要,传授学习知识的能力更重要。任务驱动法是一个提出任务、分析任务、完成任务、评价任务、总结任务的过程,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以“任务”为主线、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注重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

在Word课程教学中,我首先根据教材内容把Word课程中的知识点划分为4个模块:Word基础、表格处理、图文混排、Word综合应用。每个模块对应一个任务。

Word基础:我提出的任务是制作“广播站招新海报”。其包含的知识点有:汉字输入、页面设置、文字格式设置、段落设置、首字下沉、分栏、项目符号和编号、保存。因为是Word第一次课,我先把事先做好的“广播站招新海报”展示给大家看,让学生对本次课程学习内容有整体认识。其次,分析海报的结构组成,向学生讲解做海报的具体步骤:①页面设置:设置页面的大小和页边距;②输入文字;③段落设置:首行缩进,行距;④文字格式设置:字体,字形,字号等;⑤首字下沉;⑥分栏;⑦项目符号和编号;⑧保存。学生知道操作步骤和最终结果,按照教师的要求一步步做,在做中学到新知识。因为这些知识点虽多,但不难,学生通过翻阅课本、相互交流讨论,最终都能自己操作,完成海报制作。通过制作“广播站招新海报”这个任务学会了如何用Word文档完成一篇文章的全过程。从打开Word文档到关闭Word文档的全部操作,在动手做中学习,学生学得快、记得牢,不会忘。

表格处理:我提出的任务是制作“个人自荐书”。其包含的知识点有:插入和编辑表格、格式化表格。“个人自荐书”是以表格的形式介绍自己的方方面面,这里的内容既包括部分旧的知识,又增加没有讲过新知识。任务下达以后,我暂时不讲,要求大家借鉴上次课程的学习自己尝试,自己学习。学生自己查看教材,相互讨论,等到实在解决不了的时候,我再和学生共同分析任务,找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最后学生独立完成任务。任务完成的过程体现了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

图文混排:我提出的任务是制作“保护环境 从我做起”海报。“保护环境 从我做起”海报事先精心设计好,鼓励学生参考案例设计一张风格独特的海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包含的知识点有:插入图片、艺术字、文本框、自选图形。任务下达后,充分发挥教师主导、学生主体作用,引导启发和鼓励学生主动探究,大胆尝试、亲身感受认知的过程,完成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Word综合应用:我提出的任务是完成一篇毕业论文的排版,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包含的知识点有:插入页眉、页脚、背景、尾注、脚注、题注、批注、目录。学生通过完成这些任务,学到文字处理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任务的设置要体现教学目标,保证教学质量。通过任务的设计将教学目标中的各个知识点贯穿起来。学生通过完成具体任务,掌握教学目标所规定的知识和技能。每次任务完成以后教师都要进行点评,肯定成绩、弥补不足,最后总结任务,查漏补缺,对知识进行梳理,让学生对所学知识具有完整性、系统性的认识。

四、使用任务驱动法的效果

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好的任务本身吸引学生,激发学生主动探索,想方设法完成任务,通过完成任务,产生成就感,从而有更进一步学习的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2.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热情。采用任务驱动法,课堂上始终围绕完成一个具体任务,在强烈问题动机的驱动下,学生思想上就有紧迫感,教师讲解过程中,就会主动参与,不再是被动接受。因为任务设计的难度适中,学生通过阅读教材、同学间相互交流、讨论都能解决出现的问题,完成任务,从而体会到自己探索的成功感,充分激发学习积极性和主动参与热情。

3.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任务驱动法的特点是:提出具体任务,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习。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其实就是进行实践活动的过程。由于任务的开放性,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不仅要分析问题,而且要充分发挥想象力,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得到提高。

4.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精神。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生相互讨论,相互启发,共同学习,共同进步,培养团结合作精神。

5.容易实现教学目标。采用任务驱动法,“教”和“学”都是围绕如何完成任务进行。整个教学过程条理清楚、层次分明、重、难点突出,学生学习目的明确,更容易完成学习内容。

猜你喜欢
任务驱动法高职教育
胶囊剂的制备课程教学设计
物流运输管理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任务驱动法在土木工程测量教学中的应用
人文主义视野下的高职教育研究
任务驱动法在车工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