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教学中微课的设计与应用

2015-09-10 07:22邓荣霞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15年23期
关键词:微课信息技术设计

邓荣霞

摘要:本文就微课的设计做了具体的介绍,谈了微课的类型,还探讨了如何将微课资源融入到信息技术教学中。

关键词:信息技术;微课;设计;应用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674-2117(2015)23-0037-02

微课短小精悍[1],被广泛运用于教育教学中。微课资源适用于对知识点的反复学习。信息技术课有着运用微课资源的独特优势:网络教室环境。信息技术课的教学往往是在网络教室进行,一般能够做到一人一机。所以,信息技术教师应积极开发和利用微课资源,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微课的设计

开发微课资源,设计环节很关键。一节微课的知识点是哪些,要达到怎样的目标,运用怎样的策略等问题都是在设计微课的时候要解决的。微课的设计包含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1.微教学设计

微教学设计指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策略、教学过程的设计。正所谓“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它与普通的教学设计包含的内容相似,主要的区别在“微”上,每个微课只聚焦一个点,只解决一个问题。以文本信息加工的知识点为例,根据《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和《贵州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大纲》的要求,高中阶段学生主要学习用Word软件来处理加工文本,知识点划分的思维导图如图1所示。

普通的教学设计中,一节课会涵盖多个知识点,再结合知识点的情况划分出重难点。在重难点的地方,教师将花更多的时间去讲解,但这并不适合所有学生。微课是将每一个知识点设计成一课,能满足所有学生的需求。

2.微脚本设计

微课的脚本设计至关重要。每一个镜头该出现什么场景、用什么道具、台词怎样组织、片头片尾的设计等都是值得考虑的问题。

微课中的场景不宜过多,最好不要超过3个场景。场景如果设置得过多,就容易冲淡微课主题。微课道具的准备重在“精”,出现在场景中的东西,都应是完成该节微课的必需品。

设计的台词要精练,并且要用正确的教学用语,不能有知识性的错误。有些教师有“啊”“那么”“这个”等口头禅,这是录制微课很忌讳的,录制微课能帮助教师改掉这样的坏毛病。录制微课对教师的普通话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普通话要标准、清晰,切忌夹杂方言。

片头是为了突出本节的主题,要简洁明了。片尾往往要表达感谢之情、联系方式等。恰当地选择背景音乐能够烘托气氛,它可以放在片头、片中或片尾,也可以贯穿整个微课。如果教师拿捏不好音乐表达的情绪,微课中也可以不设计背景音乐。

设计微课还要考虑关键点添加文字说明。到关键点时,学生的耳朵和眼睛两种感官同时在接收信息,能够加深印象。

3.按类型设计微课

微课按视频的主要录制方式分为摄制型微课、录屏型微课、软件合成式微课、混合型微课。[2]信息技术的教学中主要用到的是摄制型微课和录屏型微课。摄制型微课适用于信息技术实验课的教学。录屏型微课适用于信息技术技能课的教学。这两种微课的设计主要区别在场景的设计和道具的准备上。

摄制型微课是用DV来拍摄教师做实验操作的过程,所以场景最好只有一个。录屏型微课是用录屏软件来录制教师操作某款软件的过程,可以切换1~3个场景。摄制型微课的道具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实物。录屏型微课的道具是看得见却摸不到的东西。例如,信息技术实验课中“网线的接法”适合制作成摄制型微课,其场景只有一个,就是教师演示如何制作网线的过程。道具有双绞线、水晶头、网线钳,都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实物。实验过程中三种器材在同一个场景出现,学生一下子就会明白制作网线需要这三种器材。信息技术技能课中“Word文档的打开”适合制作成录屏型微课,因为有三个场景,即桌面、盘符选择、打开文档。

微课的应用

微课资源虽好,但并不是所有的信息技术课都适合用。根据教学涉及的内容属性,可将信息技术课程分为四种课型:理论课、技能课、实验课和作品制作课。[3]信息技术的技能课、实验课、作品制作课都可以用微课资源。

技能课和实验课上,教师根据某项任务,先讲操作要领和学生容易出错的地方,再由学生去完成任务,未掌握的学生可以观看老师提供的微课再次自学,最终达到所有学生都能完成任务的目的,如图2所示。这样既满足了操作技能较好的学生的学习需求,又能满足操作技能较差的学生的学习需求。既能突破操作中的重难点,又充分节约了讲授时间。

作品制作课是综合运用某款软件完成作品的课,学生会用到在技能课上学习到的多种操作技能。由于信息技术课一般一周只有一节,到综合运用的时候,学生可能已经遗忘了前几节课学到的操作技能。教师可以将学习该软件的所有微课资源全部提供给学生,让学生根据自己对知识的掌握情况来选择微课进行学习。

利用微课资源,教师能够轻松地解决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分层问题,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传统的信息技术技能课教学,往往采用讲练结合的方法来进行。由于学生的操作水平参差不齐,在学生操作的过程中,教师除了实时指导学生外,还应鼓励操作水平较高的学生协助教师一起指导其他同学学习本节课具体的操作要领。但这种教学方式有一个突出的矛盾:教师注意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操作水平之后,往往没有足够的时间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而没有信息技术操作水平作为基础,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也无法体现。这导致信息技术课更像软件学习课,离课标的要求甚远。在微课模式下,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学习节奏和步骤来学习,可以反复观看微课,直至完全掌握方法和技能。教师不再需要花大量的时间去教授基本的操作技能,而是需要研究如何提高学生选择最优方法的能力,如何使学生体会信息技术蕴含的文化内涵,如何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的求知欲,如何激励学生去创作内涵丰富、个性鲜明的作品,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真正达到课标的要求。

结语

将微课引入信息技术课堂,是教学不断进行改革创新的一种探索,满足了课堂教学的需求,满足了学生多样化学习的需求,为信息技术教学带来了新的教学资源,为课堂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

目前微课还是个新生事物,它或许还存在着一些不足,但微课的本质特点决定了它在信息技术教学乃至其他学科的教学中必然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1]胡铁生.微课的内涵理解与教学设计方法[J].广东教育,2014(4).

[2]胡铁生.中小学微课建设与应用难点问题透析[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3(4).

[3]朱彩兰,李艺.信息技术课程四种课型的界定[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1(1).

猜你喜欢
微课信息技术设计
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思考
巧学信息技术课程
浅谈初中信息技术项目式学习教改实践
微课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与反思
巧用“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效率
BUBA台灯设计
微课在初中英语课后作业中的应用
微课在心理健康团训师培养中的应用探讨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微课”教学模式的探讨
有种设计叫而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