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信息技术校本选修课的实践与探究

2015-09-10 07:22王胜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15年23期
关键词:方法途径

王胜

摘要:为了进一步满足学生对信息技术知识技能的需求,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促进每位学生全面、和谐、个性地发展,进一步深化素质教育,凸显学校信息化特色教育,笔者所在学校开设了一系列的信息技术校本选修课。通过几年的摸索实践,笔者所教的信息技术校本选修课取得了一些成绩,现就选修课开设的背景意义、方法途径、反思感悟等方面进行整理,期望自己能在实践、探究、总结中提高,在分享中成长。

关键词:信息技术校本选修课;方法途径;反思感悟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674-2117(2015)23-0051-03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为保障和促进课程适应不同地区、学校、学生的要求,实行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学校在执行国家和地方课程的同时,应视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结合本校的传统和优势,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开发和选用适合本校的课程”。校本选修课程作为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有益补充,其开发意义是不言而喻的。

那么,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借助以信息化教育为特色的学校平台,开发信息技术校本选修课程的目的是什么?如何开发?在实践和探究过程中又有哪些收获和感悟?对此笔者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讲述。

开设背景与条件

1.开设背景意义

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教育内容分为基础性内容和拓展性内容。基础性内容是学生运用信息技术开展学科学习和综合实践活动,并适应现代社会生活的必要基础,属于必修内容。拓展性内容是针对信息技术条件较好的地区以及在信息技术方面学有余力的学生设置的选择性学习内容,以引导学生在信息技术学习的广度和深度上进一步发展。笔者所在学校开发的信息技术校本选修课是在满足国家、地方课程规划的基础上,根据四川地域特点和学校传统特色构建的分级管理课程体系。

信息技术选修课也属于学校为明选修系列特色课程的兴趣特长培养课程,它侧重于学生的个性特长发展,充分尊重学生的发展意向和需求,是开发领域宽阔的选修系列特色课程,能够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多元化、差异化发展。

2.开设环境与条件

笔者所在学校有4间多媒体计算机网络教室,为信息技术校本选修课的课堂教学提供了良好的硬件基础。领导的重视和支持,教师优秀的专业素养与较强的工作能力,不断参加学习培训的机会,为信息技术选修课的开展提供了人文支持。

开设方法途径

1.计划阶段

(1)开设科目

笔者所在学校开设的信息校本选修课科目主要有电脑绘画、网页制作、电子报刊制作、Flash动画设计、Photoshop平面设计、信息学奥赛、机器人竞赛等7门选修课,针对学生需求、科目特点,安排专业教师负责教学。

(2)制定切实可行的课程实施计划

学校根据学生年龄和学段特点,同时结合学校课程设置了各年级各学期的选修课程门类及相关主题课程内容。1~8年级信息技术选修系列特色课程,原则上每周开设2课时,每次2课时连排,一学期安排15周课,总计30个课时。每个年级学生根据所选课程名称实行走班制上课,教师合理安排一学期的教学内容。按照不同专题、不同学段开班,每班25~35人。

课程内容则具体到每周每节课,任课教师根据课程内容,结合学生特点,充分备课;在计划阶段准备丰富的教学材料,去粗取精,使知识点由浅入深、环环相扣;提供经典案例的练习,让学生的学习事半功倍。

2.实施阶段

(1)落实课程计划,规范课堂教学,因材施教

信息特长课选修系列一般属于技能型课程,它要求学生具有较好的动手能力和操作能力,学生在学完基本操作技能后,就要学会用技术表达自己的思想创意和艺术审美。因此,在此类课程开设中,教师在前期注重要求学生模仿练习,后期则需要培养学生思维创新的能力,使其学会用技术表达思想,学以致用。

(2)以赛促学,形成“学习—进步—学习”的良性循环

根据选修课内容,以学生的兴趣为契机,把兴趣发展为特长,鼓励学生参加各级各类电脑制作比赛,如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活动、中小学电脑制作活动、中小学信息技术动漫大赛等。为学生的才华争取更多的展示平台,争取更多的荣誉和成绩,以激励学生不断学习、成长,形成“学习—进步—学习”的良性循环。

(3)规范成果,开发校本教材

每学期结束后,笔者认真梳理已有的特色课程成果,打造信息选修课的品牌课程。编写整理课程教材,明确课程教材建设的基本规范,尤其是如何撰写主课程及教学方案(教材)的编写等,并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优秀校本教材(课程教学资料)的评选、校订、推广和整理。

3.评价阶段

(1)课程评定

教师根据学校要求,参与所在学部校本课程的检查评价,争取成为学期或学年的优秀课程甚至精品课程。其中,学校对校本课程的评价主要由学生评估(占35%)、家长评估(占15%)、教学评估(占50%)三部分组成。学生评估采用问卷调查或座谈的方式;家长评估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教学评估则由教导处负责,组织学科组长、资深教师、名师等,从课程内容、教学过程、学习效果(包括学生选修课评定、学生作品、竞赛成绩、汇报演出等)、资料成果(教案设计、学习资源、教材编写等)四个方面进行评价。

(2)教师评价

任课教师必须有进度计划,有教案,有考勤评价记录,并保存学生的作品、资料,资料包括学生在活动、竞赛中取得的成绩资料。信息中心教研组制定信息技术校本课程教师教学评价标准,评价结果纳入教师学期/年度考核。学校将根据《为明特色课程奖励方案》或《教科研奖励方案》给予表彰奖励。

(3)学生评价

为明特色课程的学生学习评价方式,主要有过程观察、成果展示、考查评比等。小学阶段实行描述性评价,初中可实行描述性评价和等级评价(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相结合的评价方式,高中可实行学分制评价。

指导教师在对学生评价时,重点考查三个方面:一是学生参与该课程的学时总量;二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如态度、参与度等;三是学习效果。

(4)课程成果评鉴

学校每学期期末对所开设的校本课程进行评定,分合格课程、优秀课程、精品课程三个级别,对教师课程资源、精品课堂、课程团队以及校本教材质量进行评价,期末总结表彰并推广成果,对已成熟的校本课程整理出版教材。

(5)课堂内评价

关于课堂评价方式,笔者喜欢采用学生与教师、作品与课堂表现相结合的方式组织评价。教师根据实际上课的学生人数,进行“群众意见”的反馈,这样让学生在评价和被评价中,学会欣赏和发现,学会吸取众人之精华。同时,也是调节课堂气氛的一种良好方式,以学生为主,让学生来做主。当然,还要有“集中”,教师就像航行中的船长,需要对学生的评价进行正确引导,这样才能获得良好的课堂教学成效。

反思感悟

1.抓住学科特点,准确把握重难点,游刃有余

因为学科本身的特点,选修课几乎没有现成的教材,这就要靠“博观而约取”,从各种专业书籍到网络资源,不断总结,更新、完善适合学生的校本教材,只有平时的日积月累才能保证教师在课堂上的“居高临下,游刃有余”。

2.活跃课堂,让学生真正学有所乐,学有所获

“有趣味、有吸引力的东西使识记的可能性增加一倍”。信息技术选修课堂,常常能以文字、图片、声音、视频等各种方式呈现与教学主题相关的内容,创设良好的与学生密切相关的教学情境。这样的课堂形声并茂、生动活泼、情境交融,不仅为学生提供了认知的材料,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而且可以在学习中的疑难处再现情境,启发学生对表象进行分析、综合、概括,使其思维向深层发展,有效地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

3.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理性和感性共生辉

有句话说,不仅要埋头拉车,还要抬头看路。这正如理论和实践,只有两者兼顾、完美结合,我们才能走得更远。因此,信息技术选修课的优秀作品,应是技术与艺术的高度融合、理论和实践的有机结合。

路漫漫其修远兮,笔者深切希望自己能在实践探究总结中不断提高,在分享中成长,为信息化教育的高楼添砖加瓦。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Z].2001.

[2]赖红英,等.为明特色课程学生评价细则[J].为明学校,2014,(8).

[3]高铁刚,等.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学评价的理论与方法[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

[4]教育部.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Z].2000.

[5]叶澜.课程改革与课程评价[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6]赖红英,等.学校为明特色课程建设实施方案[J].新课程研究,2013,(8).

[7]美国卡内基小组.准备就绪的国家:二十一世纪的教师[J].新课程研究,1986.

猜你喜欢
方法途径
小学语文备课之我所见
初中英语高效课堂的打造
高中英语课堂学生主体性的体现
浅谈小学语文如何备课
小学语文教学中多媒体的作用
小学体育教学中游戏的有效运用
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和途径
浅析老干部管理工作方法
激趣创新让中专学生真正“爱”上生物学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