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道德小切口,生命自觉大文章

2015-09-10 07:22祁小明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15年23期
关键词:道德计算机德育

祁小明

“老师,我们班的两位同学在某论坛里对骂。”学生告诉我,这两名男生以前关系就紧张,平时总因为一些小事吵架,自从在课上接触了网络,两人就把战场转移到了网络。

我过去极少关注论坛,这次学生向我提起后,我才进入论坛浏览。通过浏览,我发现有些帖子的内容有不文明语言,甚至还充斥着一些暧昧的语言。

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学生获取信息的速度超乎我们的意料。“教书如果没进行德育,只是一种没有目的的手段;道德教育如果没有教学,就是一种失去了手段的目的”。学生模仿力强,当一些不道德的言论在网络肆意传播时,他们很容易受影响。信息技术课堂必须将德育渗透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与道德,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建立坚实的道德防线。

严在规范,提高认识

网络的隐蔽性使不少学生在网聊时口无遮拦,将道德修养抛在脑后。传统道德规范中的诚实守信等道德品质在网络世界中受到严峻挑战。在网络环境中,生活中“好”学生的表现有可能让我们意想不到。但学生认为,在网络这样的虚拟世界里随心所欲地说话是很正常的事情。

在讲授《走进论坛》一课时,我了解到多数学生在论坛中注册时,不会关注注册时出现的“服务条款和声明”。当学生看到这一页面时,都直接点击“我同意”按钮。我适时控制学生机并问学生:“刚才你们同意了什么内容?”学生对此感到茫然。我并没有将页面后退让学生浏览服务条款,而是播放了一段准备好的视频。视频的主要内容是:刘某某为某互联网站的经营者,为提高网站点击率,在未经证实的情况下,发布了一些虚假信息,并且连续跟帖,对他人造成了不好的影响,最后涉案人员刘某某被依法劳动教养两年。一句谣言被判刑两年,学生感到这样的惩罚实在严厉。学生有了敬畏之心后,我再让他们认真学习“服务条款和声明”。然后,在每个班级中挑选出一名“网络文明小卫士”,让其监督其他学生的上网行为,共同构建良好的网络道德规范。

重在沟通,积蓄情感

在信息技术课堂中,有时会出现一些不和谐的画面。当教师让学生上网查资料时,有些学生却偷偷摸摸地玩网络游戏。你是否觉得学生只会玩游戏,但你真的了解学生吗?观察是了解学生的第一步。某节课,我发现一位学生对所讲知识不感兴趣。我询问后得知,她是刚转来的新生,连鼠标操作都不会。我没有放弃她,而是从鼠标的单击、双击开始手把手地教她,以至于后来她喜欢上了信息技术课。只要教师不放弃,学生就会带着感激之心去学习。

学生中有操作计算机的高手,教师要因势利导,注重培养他们的探究意识。例如,在讲授《软件的下载与安装》时,我知道有的学生从网上下载游戏,然后安装在计算机中偷偷玩。课前,我找到这些玩游戏的学生,要他们上课时给同学们讲解软件的下载与安装。没想到这几个平时课上让人头疼的学生,竟讲解得非常认真仔细,没有讲清楚的地方团队成员立即补充。学生听得也很认真,超出了我的预期。

实在内容,锤炼意志

网络中的一些不良内容很容易侵蚀学生的内心,消磨学生的意志。信息技术教师要用正面的信息去影响学生,让德育随时随地进行,如介绍计算机的发展史、浏览神舟飞船的信息等都是对学生进行信息德育的最好形式。这些正能量,可以开阔视野,丰富他们的精神世界,锤炼其为科技发展努力学习的意志。

例如,学生第一次走进信息技术课堂,我通过介绍计算机发展史,让学生知道国外垄断着计算机的核心技术,使学生明白我国计算机技术还很薄弱。课堂中,我特意穿插讲了汉字输入法的相关知识:汉字是我国五千年文明历史的见证,但最初在计算机中输入文字时,国外学者提出汉字在计算机中不易使用,应该抛弃。可王永民不为困难所吓倒,以五年之功研究并发明了“五笔字型输入法”,被评价为“不亚于活字印刷术”的伟大发明。

贵在实践,引导行为

学生年龄尚小,难辨真善假恶,缺乏判断是非的能力。网络上的游戏和聊天等功能容易使他们沉溺在虚拟世界中,弱化了他们在现实生活中的识别能力。因此,引导他们强化对信息的识别能力,是信息技术课堂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

例如,在学生利用网络搜索浏览信息时,我故意引导全体学生浏览两位学生发布的含有不良信息的帖子。有学生问:“在网络上可以这样骂人吗?”学生纷纷发表意见,有位学生说:“平时在学校里骂人会被人告状,在网络里没人会知道是谁在骂,有何不可?”这也正是我想抛出的问题,我发现时机已到,便将此作为重点内容展开讨论。学生在网上查找相关的法律法规和道德规范,依据《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的内容思考两位学生的做法。最后,学生认识到在网络发表错误言论不是儿戏,如果骂人者提到真实的名字,就侵害了被骂者的名誉权,同样会受到法律的制裁。

上课前,有学生悄悄去借鞋套,我不责备;下课后,有学生从队伍里返回机房,因为他要把椅子摆放整齐,我在等待。学生会暂时忘记课堂的一些常规,但他们不是故意的,他们在不断地改正。“欲立其业,先树其德”,信息技术教师要有计划地寓德育于教学之中,内化信息道德认识,引导信息道德行为,使学生在学习信息技术的同时,养成信息道德的好习惯。

猜你喜欢
道德计算机德育
中国计算机报202007、08合刊
跟踪导练(五)(2)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德育无痕 渗透有方——小学语文教学的德育渗透方法探析
中国计算机报2019年48、49期合刊
中国古代的“计算机”
道德
道德认同感提高≠道德包容度提高
德育测评:质性与量化的平衡
道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