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行世界与全息教育

2015-09-10 07:22魏忠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15年23期
关键词:达芬奇诸葛全息

魏忠

西汉元帝年间,司隶校尉(也称卧虎,皇帝的禁卫军统领)诸葛丰,刚正不阿,得罪权贵回到故乡琅琊,“诸葛”原本是从山东诸城迁徙过来的“葛”姓,为区别琅琊本土的“葛”姓,人们称这一支路为“诸葛”。诸葛丰也许是第一个正式自称姓诸葛的人。诸葛丰死后200年,这支也许是汉朝人口最少的姓氏家族,却成为三国四大家族之一,其后代诸葛亮、诸葛瑾、诸葛恪、诸葛瞻、诸葛诞成为三国时期的常委或三军总司令。诸葛丰去世后,后代继承了他的家风,就连诸葛亮的称号“卧龙”,也来自祖先的官职“卧虎”。诸葛亮每自比于管仲、乐毅,其实他最想超越的是其祖先卧虎,成为卧龙。汉末虽然世风日下,兄弟相残,然而诸葛家族还是相帮相助。诸葛瑾投奔东吴后,诸葛亮和弟弟诸葛均却投奔东吴的死敌刘表属下的叔叔诸葛玄。诸葛两兄弟胸怀世界,却记住了祖先的风险——鸡蛋不能装在一个篮子中。

诸葛家族的人们正直、才气、果敢、文武双全、心怀天下,具有理想主义情怀和理论素养。然而,往往被人遗忘的是,诸葛家族深入世俗,巧妙营销,是理论与实践的高超一族。天才不仅仅是诸葛一家,文艺复兴时代的到来,来自中国的四大发明、来自印度的数学、来自古希腊的哲学和科学,最终汇聚在了欧洲。在这种汇聚中,诞生了第一个理论和实践平行世界中的奇人——达芬奇。他不仅数学奇好,还总结、发明了大量的物理公式及装置,解剖并研究了尸体和头颅,绘出了很多世界名画。现在看来,那个时候的达芬奇一点也不奇怪:他精通绘画,通晓物理学、几何学、数学和生理卫生知识,没有这几方面的融会贯通,就不会有达芬奇,说重了甚至不会有文艺复兴和工业革命。在我们看来原本平行不相干的世界,在达芬奇的思维中都是交汇的,所以才有了达芬奇的艺术。

自从工业革命后,教育将理论和实践紧紧地联结在一起。科学和哲学原本同源,却和工程发生联系,于是人类突然变聪明了,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打通任督(理论与实践)二脉,人类发展进入指数级发展。

然而,社会的发展使社会分工越来越细,到了工业化的后期,学科也越来越细,反而造成理论和实践的脱节。苏联是最后进入工业化的西方国家,而它又是在废墟上建立的工业化,于是苏式教育所带来的专业割裂与片面追求单一效率,让整个系统效率提高的同时,也把人变成机器,反而将形而上的理论和思维世界机械化。

我国的教育继承了苏式教育。刚上大学时,学校还是非常经典的苏式教育,虽然死板,却也非常重视实践。我记得上学第一课,教授就讲到:20棍轧钢机可以轧出厚度比头发丝还细很多的钢板。虽然这么薄的钢板没有什么实际用途,虽然我以后也没有进入轧钢这个行业,但是大学就“玩”未来世界的东西,影响了我未来的职业生涯。北京钢铁学院还是锻炼并提高了我的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毕业20周年,再去母校,我所在的材料学院已经成为国家重点实验室和材料学方面的榜首,然而那个20棍轧钢机早已不存在。那么,目前学校里面还有多少为未来准备的实践呢?

心中有一个世界,眼中有一个世界,只有实验室,才能将心中的世界和眼中的世界合二为一,让学生在灵魂与现实之间旅行,这也许就是现代教育的精髓,也是现代实证科学时代的精髓。因此,我们不能忽略太多。

2015年6月3日,上海交通大学一位硕士研究生,实现了用人脑控制蟑螂前进的实验。这种意念控制是目前的研究热点。而该研究的焦点是:这个硕士研究生只用不到数百美金就买到开源硬件,并辅助自己编的程序实现了意念控制。科技的发展,使得在今后用数百美金(也可能只有20美金),你就能够实现让蟑螂左转、右转、钻洞的意念控制,巧妙地将蟑螂的现实世界和理想世界解密。

蟑螂能够解密并意念控制,猴子也可以。猴子用意念控制机械手去拿自己想拿的香蕉,这样的技术在匹兹堡大学已经展开了10年,且已经成熟。而华盛顿大学最新的研究可以让不同房间的人通过网线相连的头套,感受到对方玩游戏时的输赢。

目前的科技进步,已经逐渐打通了人们的现实世界和头脑中的世界,其中的桥梁就是脑电波,而脑电波所传输的信号,来自现实世界数码化的结果。在现实世界和思维世界被逐步打通的同时,平行世界的这个词汇却在另外一个地方开花结果。美国加州大学圣芭芭拉分校的量子物理学家将一个头发丝宽度的微型“划桨”放入一个真空罐中,随后拨动“划桨”,它同时出现了振动和静止两种量子状态(quantum state)。从本质上说,这就意味着物体可以同时存在两种状态(或者说存在两个宇宙)。澳大利亚格里菲斯大学物理学教授霍华德·威斯曼说:“大概在1957年左右,量子物理学界出现了平行宇宙的想法。照此推断,量子测量每进行一次,一个宇宙就会产生出新的分支宇宙。所以就产生了无数的可能性——在有的宇宙里,陨石没有砸中地球,恐龙们幸存下来。再换一个宇宙,澳大利亚就成了葡萄牙人的殖民地了。”更有科学家认为宇宙是一个全息图,宇宙中存在九个空间维度和一个时间维度。日本研究人员证明数学原理也许能够解释全息理论,这意味着宇宙的全息性可能是正确的。而比起科学家的严谨或大胆,艺术家的想象就更大胆了,在美国电影《全息世界》中,就描绘了一个人在三个宇宙中穿梭的科幻故事。

随着信号和信息系统的发展,校园的全息化却迫在眉睫。教育是什么?教育是人们改造世界的信息模板,数码化的世界与人的思维旅行本身很容易对接。学生眼中的世界和实验室,是现实世界的映射,过去传统的映射不是现实世界,就是纸质的书,必须通过人脑的思维把它们联系起来。而如今,随着信息化的发展,我们可以用一套学生能够通过生理世界感受的物理世界叠加一层平行的数码世界,展现一个全息的世界。谷歌眼镜已经朝着这个方向迈进了一步,而基于地理信息系统的摇一摇、扫一扫、全景三维系统,更加现实地将数码校园映射进学生的头脑,从而使大数据建立的信号系统与单个学生需要的个性化学习建立关联。今后的学习就再也不会变成兵营,最接近未来学习的是网络游戏,而最接近实验智能的是平行世界叠加的全息真实认知。

猜你喜欢
达芬奇诸葛全息
全息“魔镜”在身边
诸葛恪:人萌嘴甜“小机灵”
一汽奔腾T77
达芬奇SP手术系统
“爪形手”致达芬奇未画完《蒙娜丽莎》
诸葛恪:人萌嘴甜小机灵
手机看三维全息影像有望成现实
达芬奇想飞
三国演异
全息,何以为全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