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情境,优化语文课堂教学

2015-09-10 03:45戴腾香
考试周刊 2015年21期
关键词:荷花教学效果创设

戴腾香

吕叔湘先生曾说:“成功的教师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们把课教活了。”语文课堂情境的创设,主要在于教师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不时给他们一种惊奇,引起他们欢欣、兴奋和激动的情绪,促使他们进入教学情境之中,使他们在喜悦的积极情感之中获得知识。那么在教学中如何遵循儿童的认知规律,根据教材特点创设情境,优化语文课堂教学呢?

一、联系学生生活,展现情境

陶行知先生说:“脱离生活的教育是鸟笼的教育。”学生虽然年幼,生活阅历不丰富,但他们对生活充满了热望,同时在学校、社会、家庭等方面积累了这样或那样的经验。联系生活展现情境,就是把教材中所写的生活与学生生活通过情境沟通起来,打开学生的生活库藏,强化他们的体验,增进对文章的理解。例如:教学《新型玻璃》一课时,我改变过去逐段讲解后填表总结的传统教学模式,放手让学生自学课文后举行“产品发布会”:学生选出一种自己喜欢的玻璃,假设自己是该玻璃厂的厂长,现在如何把自己的产品推销出去?同时让一些同学充当记者、经销商和客户,就自己想知道的问题进行发问。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记者身份出现,将同学们没有想到的问题加以提问。引导学生围绕玻璃的特点、作用进行发问、讲解,展望发展前景,最后完成课后思考练习。整堂课学生学得其乐融融,有效避免了说明文教学枯燥无味的毛病,培养了学生多方面的能力,促进了学生对生活的热爱。

二、运用美的语言,描绘情境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教学语言的运用、情感的传送有不可估量的作用。要激发学生的真情实感,教师要以丰富的情感与学生展开情感交流。当教师运用教学语言把某种情形、某种情境表现出来时,就会勾起学生类似的情感体验,使学生身临其境。在《荷花》一课教学中,为了让学生的情感与作者的情感共生、交融,使学生深刻领会作者把自己想象为荷花的情不自禁,有位教师通过这样的语言描述,引导学生入情入境:“这荷花真香啊!它香气幽雅、沁人心脾,怎能不深深地吸引‘我’前去观赏呢?这荷花真美啊!它婀娜多姿、亭亭玉立,怎能不让‘我’深深陶醉呢?这清清的水、绿绿的叶、洁白的花,又怎能不使‘我’如痴如醉呢?此时此刻,‘我’仿佛变成了一朵荷花。假如我们也在那儿,我们一定会变成一朵朵荷花。”这样抒情的语言把学生引入各具姿态、色彩明艳的荷花世界,让学生情不自禁地把自己想象成文中的‘我’,进而幻化成水池中翩翩起舞的荷花。这些言辞语句恰如春风化雨,润泽学生的心田;这浅声吟诵宛若无形的手,拨动学生的心弦,使学生由景生情、由情入境。这就是教学语言的魅力。

课堂教学中,教学语言能够起到“善于激趣、巧于启发、深于传情、工于表达”的作用,发挥教学语言灵活运用的极致作用,唤起学生的联想和想象,收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三、展开合理想象,体会情境

法国著名儿童心理学家卢梭说:“儿童有特有的看法、想法和感情。如果用我们的看法、想法和感情代替他们的看法、想法和感情,那简直是最愚蠢的。”在教学中,我们应该给学生自由想象的空间,让其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让学生有所感悟和思考,从而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如教学《秋姑娘的信》一文快结束时,我在学生扎实的读读写写、说说练练的基础上,利用文中的“空白”处,引导学生展开合理想象。如秋姑娘还给谁写了信,说了什么?如果你是秋姑娘的好朋友,读了她的信,你会怎么做?孩子们有的说,给可爱的狗熊,要保护好身体,别着凉生病;有的说给小朋友,别贪玩,要好好学习……接着我对小朋友们说:“其实秋姑娘还有更高兴的事呢!你看,她收到了好多回信,其中有四封是大雁、青蛙、松鼠和山村小朋友的,他们在信上会写什么,你愿意猜猜吗……”以此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体会当时情景,培养想象力,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在教学中,为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使教学内容与学生的想像世界、情感世界融汇起来,从而使课堂教学焕发生命的活力。

四、巧用多媒体课件,再现情境

创设语文情境,运用多媒体播放课件渲染情境是一种重要手段。语文教学中,用富有感染性的乐曲为学生创设情感画面,使他们积极主动地融入角色,找到情感的共鸣点,从而理解教学内容,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借助图画再现课文情境,可以把课文具体化、形象化,收到“一图穷千言”的效果。在运用多媒体课件再现情境时,教师要加以指点和启发,以引导学生认识的方向性;同时要有感情地讲述,便于学生充分感受形象,进入情境。在音乐的渲染中,在动画的表演中,在角色的互动中,在语言的描绘中,让学生潜入文本,去关注、品味、思考,去发现、辨析、表达,以个性化的理解解读文本的意义与价值。

如教学《春》一文时,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我精心设计了一个课前导入和朗读环节:在讲授新课前,先投影春、夏、秋、冬四幅风景图,让学生观察指出哪幅是春景图,口头简要描述画面,并背出表现春天的诗句,然后在声画背景下播放全文的朗读录像。那美不胜收的佳景和配音员丝丝入扣的朗读,让学生在身临其境之中感受到大地回春,万物复苏,生机勃发,花草树木竞相争荣的景象和作者热爱春天、憧憬未来的欣喜之情,从而达到了创设情境、激发兴趣的目的,使后面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再如《索溪峪的“野”》一文描绘的美丽景色与学生的生活相距甚远,文中描绘山峰不同形态的词语学生也不易理解。教学时,我运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了一段山景录像,随着画面的移动,我不失时机地解说:“这就是‘旁逸斜出’,这就是‘绵亘蜿蜒’……”学生惊喜地接上来:“哇,‘窈窕淑女’,看,‘横拦绿水’……”当文中的词语不足以形容湖光山色时,学生开始用自己的储备词汇描述景物,再与文中描写对比朗读。在这样“声”与“形”的情景中,学生感受了美,发现了美,表达了美,达到了最佳教学效果。

总之,课堂教学中,教师只有熟练而恰当地运用各种情境创设方法,精心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提高他们的智力水平,课堂教学才会生机勃勃、扎实有效。

猜你喜欢
荷花教学效果创设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创设情境 提高效率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Gender Differences in Language Learning and the Implications for EFL Teaching
荷花
荷花
夏天的荷花
如何提高高中声乐教学效果
提高病理学教学效果的几点体会
加强焊接教学质量提高焊接教学效果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