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思维导图在语文复习中的灵活运用

2015-09-10 07:22陆萍
考试周刊 2015年20期
关键词:教学运用思维导图

陆萍

摘 要: 目前,中学语文复习课存在高投入、低回报的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有语文复习课容量大﹑任务重,没有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复习课教学模式过于单一枯燥……因此,在中学语文复习课中巧用思维导图的教学方法显得尤为必要,它让复习课“轻负高效”,真正让学生在学习中发挥主体作用及调整改进复习课教学模式,为初中语文复习课注入活力。

关键词: 思维导图 中学语文复习课 教学运用

随着教育的发展,被誉为“21世纪全球性的思维工具”的思维导图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工具﹑教学方法,正被越来越多的教师应用到教学中。相对于国外的发展,国内思维导图的应用刚刚起步,很多教师在一些小学、中学、大学进行了思维导图与学科教学的尝试并对此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使思维导图的应用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有了很大发展。

一、思维导图及其优势

思维导图是由英国心理学家托尼·巴赞(Tony Buzen)提出的。他认为:放射性思维“是一种新的、以大脑为基础的高级思维形式,而思维导图是放射性思维的自然表达形式”①。“它是在层级和分类的信息组织基础上,从中心主题出发通过特定的关联展开分支。由关键词或图形标识分支,并充分利用色彩和字体的变化将放射状思维过程和结果变为可视化的工具”②。思维导图的核心思想是既运用左脑的词语、数字、逻辑等功能,又运用右脑的色彩、图像、符号、空间意识等功能,将思维痕迹用图画和线条形成发散性的结构,从而把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很好地结合起来。它的优点有:(1)采用能刺激大脑反应的表现形式,有效挖掘视觉信息。(2)具有层次感的组织连接,使学生的思维越来越清晰,越来越愿意接受新的事物,便于学生整体记忆。(3)运用抓“关键词”的表达方式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4)运用思维导图“放射状”的表达方式,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有新的发现,有效地刺激和鼓励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但为人诟病的是,由于思维导图自身的缺陷和学科特点,思维导图似乎更适合于数、理、化等学科,而对于语文这样的课程,其效果较差。思维导图真的对语文有“学科歧视”吗?

二、令人烦恼的中学语文复习课

语文复习课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上好复习课,能达到整体记忆、深刻理解、灵活运用教学目的。然而在实际教学中,语文教师们抱怨准备复习课劳心费力,耗尽心血;学生们埋怨听得头脑昏昏却收益不大。笔者认为中学语文复习课效果不佳,主要有以下原因:

(一)语文复习课容量大,任务重。

语文学科具有自身的特点,语文学习是一个长期艰苦的工程,范围广,战线长,容量大,知识多。学生要掌握的知识内容一般以单元(主题)的形式被分散编排在中学各年级语文教材中。尽管教材在编排上采用同主题集中的形式,但学生获得的很多知识都是零散的。复习课的任务就是让学生把这些知识用线连起来,形成一个全面系统的知识体系,需要运用时,就通过知识的内在联系,迅速准确地从中挑选出有关内容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把知识转化为技能。此外,复习课固然有巩固旧知识的性质,但更要温故知新,在巩固的基础上不断查漏补缺,不断提高能力,不断创新思维。总之,复习课教学的任务是“知识求深化、技能求熟练、方法求灵活、思维求深广”。

(二)教学模式单一,缺乏生动性、针对性。

复习课的有效性在于提高课堂的针对性,挖掘课堂的生动性。有针对性地复习,才能让学生在复习课上学有所获。然而,目前,有些老师的复习方法是从第一课开始,逐课“炒冷饭”,从字词句篇到语修逻文,面面俱到,几乎是再教一遍。或者只是简单地回顾以前所学的知识点,没有深化。这样既浪费时间,又使学生感到索然无味;有的老师复习课干脆上成题解课,一问一答。如此,使得学生感到一大片知识茫无头绪;有的老师一味采取题海战术,进行战前练兵,多管齐下,不分主次。

(三)难以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现代教育观强调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然而在上复习课的过程中,因其既不像新授课那样有“新鲜感”,又不像练习课那样有“成功感”,学生往往不那么感兴趣,老师说什么,他们就记什么,非常被动,几乎是被老师拖、拉、拽地学习。同时由于中学生的年龄和思维特点,他们大多不具备自主地把所学知识系统化从而形成知识的整体性的能力,从而限制了他们学习主体性作用的发挥。另外,复习的知识点越多,脑子就会越乱,烦躁的情绪马上又会把对语文的趣味性冲得一干二净,这就进一步造成学生没有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学生缺乏主动,教师的“主导”几乎完全代替学生的“主体”,学生对复习课怨声载道。

三、巧用思维导图,优化中学语文复习课

只要结合语文学科的课程特点,巧妙适当地将思维导图引入语文复习课中,就能为有效开展中学语文复习课教学注入新的活力。具体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就能化“烦”为“简”,达到优化中学语文复习课的目的。

(一)巧用思维导图,让复习课“轻负高效”。

思维导图具有“梳理”和“压缩”的功能,它仅用关键词、图形和连线等,就可以把一个单元、一本书的内容组成一张图,即思维导图。思维导图把大脑中的隐性知识显性化,以图的直观性特征对当前的新知识内容加以定向和引导,使学习者看到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并从与旧知识实质性联系中找到同化、吸收当前新知识的固着点,从而有助于促进新旧知识结构的整合,实现复习课的“轻负高效”。那么在语文复习课教学过程中,如何巧妙运用思维导图温故知新﹑查漏补缺﹑构建体系﹑让复习课“轻负高效”呢?

首先,将学生分成几个组,在复习具体章节或某个模块之前,要求学生整体浏览本章节或模块所有知识点,然后小组讨论本章节或者本模块的所有知识点及知识间的层次和联系,并绘制出本节或本模块的知识结构图。这个过程有利于其领会知识,学习研究问题方法,使知识脉络清晰,加深对知识之间的联系的理解,从而构建整个知识网络。同时,通过小组讨论和相互补充可以使学生在巩固的基础上不断查漏补缺,从而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

其次,在教师解析完典型例题后,教师与学生一起画出解决问题的思维导图,这样可以避免学生思维的盲点,更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综合分析,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联想、抽象的能力,达到把知识转化为技能、技巧的目的。

最后,在拓展训练后,教师再和学生画解题思维导图,这样可以使学生训练发散思维,强化整体思维意识,为以后解决综合性问题打下良好的基础。

例如,复习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下第三单元说明文单元时,在学生整体浏览《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巍巍中山陵》、《凡尔赛宫》、《黄鹤楼》、《于园》的基础上,分小组讨论本单元所有知识点及知识间的层次和联系,并绘制出本单元的知识结构图,各小组进行交流探讨﹑补充后,深入理解说明文的文体特征、常用说明方法、常见说明顺序、语言特点等知识,形成说明文阅读的知识体系;在教师解析完2009年苏州中考题《我国水资源现状》典型例题后,通过绘制解决问题的思维导图,学生深入掌握说明文阅读题的解题技巧;拓展训练《松鼠》阅读题后,学生通过画解题思维导图,系统地了解说明文阅读常考题型及其解题思路。通过以上三步,化杂乱的知识为清晰,变繁重的任务为简单。

(二)巧用思维导图,调整改进复习课教学模式。

巧妙地将思维导图这种新的教学方法引入中学语文复习课课堂,调整和改进了传统的复习课模式,在充分体现师生合作精神的前提下,很好地解决了巩固知识和培养能力的矛盾。

笔者结合思维导图,在教学实际中做了适当调整,调整后的复习课教学模式如下:学生展示知识结构图(使知识脉络明晰)——解析典型例题(介绍重要方法技巧的运用)——画解题思维导图(激发学生思维,寻找解决问题的知识联系)——拓展训练(巩固知识,方法,提高解题能力)——画解题思维导图——总结方法规律。例如,初三复习现代文阅读时,借助思维导图绘制知识结构图,学生深入理解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小说﹑散文﹑诗歌﹑剧本各自的特点,形成现代文阅读的知识体系;在教师解析完典型例题后,通过绘制解决问题的思维导图,学生深入掌握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小说﹑散文﹑诗歌﹑剧本相关问题的解题技巧;拓展训练后,学生通过画解题思维导图,系统了解现代文阅读常考题型及其解题思路。运用这种复习课模式,教师全面分析学生情况,精心设计复习提纲,明确提出复习目标,严格把握复习进程。同时,教师精心适量选择、设计有针对性、典型性的复习题,为学生树立规范的解题模式,便于学生举一反三,加以迁移,并逐步由典型的解题技巧形成解题规律、解题思想,提高解题能力。这样就巧妙地解决了巩固知识与培养能力的矛盾。此外,这样的复习课遵循认知规律和学生的智力发展规律,由浅入深、由简到繁、由易到难、由单一到综合、由具体到抽象。

(三)巧用思维导图,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思维导图的绘制有利于学生实施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促进小组学习和交流,真正把获得知识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具体教学中如何巧妙运用思维导图达到这一目的呢?

首先,思维导图围绕中心主题展开分支,创设语言交际的情境,引导学生发散思维,使学生不仅有话可说,而且知道从何说起。这就改变了中学语文复习课学生完全被动地被老师牵着鼻子走,不愿参与课堂也不知如何参与课堂的现象。教师可以运用思维导图提供师生对话或生生对话的支架,让学生通过同桌、小组合作,相互启发,创作思维导图并进行表演,变教师展示为学生展示,真正发挥学习主体作用,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其次,中学生由于自身掌握知识和思维发展的局限,复习课中,几乎所有学生都有薄弱环节,这些薄弱环节因人而异。通过组织学生与小组同学合作绘制思维导图,学生针对自己的不足,弥补不足。小组合作力量能最大限度地完善思维空间,最大限度地达到互相借鉴、共同进步,从而培养学生的协作交流能力,提高其合作学习能力。此外,知识结构图有利于学生自我评价,直观形象地表达知识结构;解题思维导图有效呈现思考过程及知识的关联,使思维可视化。最后,绘制思维导图时,漂亮的图案、鲜艳的色彩、容易辨识的符号,会刺激学生大脑的神经系统,让学生更快掌握关联词内在的联系,也能提高学生上好复习课的兴趣,激发其学习动力。

总之,巧妙运用思维导图为初中语文复习课注入新的活力,使中学语文复习课走向“轻负高效”。当然思维导图在优化语文教学中的应用还有很多,只要我们在教学过程中积极探索,不断实践,就一定能够把我国语文教学带到一个更高的层次。

注释:

①托尼·巴赞.思维导图——放射性思维(第二版)[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社,2004.

②欧阳苹果,陈清.思维导图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作用[J].湖南第一师范学报,2008(3):18-19.

猜你喜欢
教学运用思维导图
建构主义理论在高校小提琴教学中的运用探究
思维可视化技术应用于课堂教学
浅谈实验教学法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运用
论思维导图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的应用
思维导图在初中物理概念课教学中的应用
思维导图软件辅助初中数学教学的应用研究
词块策略在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的运用
巧用思维导图提高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