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分层走班教学的体会

2015-09-10 07:22李大琼
考试周刊 2015年20期
关键词:学生分层高中数学教学

李大琼

摘 要: 国家推进的高中新课程教学改革,对高中课堂教学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以往千篇一律的题海战术显然已经不适合教育体制改革的发展要求,满足不了学生的学习要求。如何能够领会、执行好课改精神,探索出行之有效的、贴近实际的教学模式是摆在一线教师面前的首要任务。

关键词: 学生分层 教学分层 检测分层 高中数学教学

为了更好地推进高中新课程教学改革的实施,学校开展了“高中数学分层走班教学”的实践活动,活动对象是高一四个班的学生,活动目的是使这部分学生共同进步,同时也使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落到实处。以下是我在分层教学活动中的体会。

一、学生分层

学校选择了两个“快班”和两个“慢班”的学生,在认真调查了他们的基础知识、学习习惯、学习兴趣及学习能力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平时表现及几次数学考试的成绩,结合学生的智力水平和学习态度等因素,把学生分成了A、B两个层次。B层为优秀生,这一层次的学生占学生总数的百分之二十,他们学习基础比较扎实,接受能力较强,学习方法正确,成绩优秀;其余的学生全部在A层,把他们均分在三个平行班:A1班、A2班、A3班。学生原来所在班级被称为“行政班”,分层走班后的班级被称为“教学班”,各数学老师为教学班班主任,专业实行分层走班制。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开启知识大门的金钥匙。兴趣能使学生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是学生创造力的原动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手段之一。通过学生分层,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教学分层

1.备课分层

对学生进行分层后,我们4个教学班的老师,每周都集中在一起进行集体备课。在备课时,对A、B层的同学分别提出不同的要求。按教学大纲要求和教材内容确定不同的教学目标,设计不同的训练内容和不同的课堂活动。

例如教学目标可分为这样两个层次:对A层学生,要求应达到教学大纲中的基本要求。以会考为目标,立足课本知识,注重实效。要求他们熟练掌握基础知识,并能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对B层学生,要求则应达到大纲中的较高要求。以高考为目标,在A层的基础上,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使他们具有较高的数学分析能力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2.课堂分层

想提高教学质量,就必须向课堂40分钟要效率。因此,我们在集体备课过程中,精心挑选的训练内容、严格设置的分层练习就派上了用场。在课堂的前15~20分钟时间内,面向全体学生,我们使用“启发式”或“探究式”的教学方式,重点解决全班学生需要解决的共性问题,进行基本能力训练,指导基本的学习方法。对A层学生而言,他们在这短时间内接受知识有一定困难,我们就让他们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共同阅读教材、完成例题。老师通过辅导,了解他们学习中存在的困难,再讲解指导,使他们利用课堂时间达到基本要求;而B层学生基本可以在规定时间内掌握新课内容,我们就对他们在新知的运用能力上提了较高的要求。同样以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的方式,完成我们设置的分层练习。老师在其间进行指导,若有疑难,也可进行个别指导。下课前的8~10分钟,对所做练习进行讲解及小结,突出培养学习方法。在教学中,教师要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使学生在自主探究中潜能得到更好的发展。教师要有目的地组织学生观察、分析、操作,从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中我们还根据情况设置了“全体”、“提优”、“补差”三条线索。在课堂容量上,针对学生的接受能力有不同的要求,在课堂提问上针对学生智能的差异也有所区别。

3.作业分层

为了在教学里做到“上不封顶,下要保底”,我们对学生的课后作业进行了分层。我们将作业的题型分为三类:基础题、选做题、思考题。一般来讲,A层学生的练习以基础题为主,以能够独立完成为目标;而B层学生则以选做题为主,当然基础题也要求他们快速解决,还要加上一定量的思考题。我们的作业数量一般为3—4题,难度设定在不抄袭的前提下各层学生能够独立完成。这样循序渐进地训练,使他们不断得到进步。

三、检测分层

在数学测试中,我们的试题采取“120”(80+20+20)分制。其中基础题80分、中等题20分、选做题20分。A层学生做完了基础题即得100分,若是可以完成中等题题量的一半,就可记为120分;B层学生则要完成基础题和中等题才可得100分,若是再完成选做题题量的一半,也可记为120分。命题以教学大纲为主,注重课本,力求让每个层次的学生既能够按自己的学习目标完成测试卷,又有努力提高的机会。从而使学生在达标中取得好成绩,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在数学分层走班教学实践活动中,我体会到在数学教学中对不同的学生就应该有不同的教学目标、不同的教学方法和不同的检测手段,以期学生有不同的发展,让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收获和进步。只有真正做到了面向全体学生,才能使学生全面发展,人人有收获,个个有进步。教学活动的成功与否,与教师精准、生动的教学语言密不可分。教师的语言必须声情并茂、富有情趣,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及时调整教学语言的速度、节奏、语气,使课堂教学高潮迭起,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营造出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使刻板的数学教学变得生动有趣。

参考文献:

[1]韩力.激发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数理天地参考,2012.

猜你喜欢
学生分层高中数学教学
浅谈高中体育的分层教学实践研究
实施分层教学创建适合课堂
分层过滤创新教学的探究
关于高中数学学科案例教学法的探讨
解析情景教学对高中数学教学的积极影响
初中数学多层次教学论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