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中学物理教学中的动态教学

2015-09-10 07:22王焱泽
考试周刊 2015年20期
关键词:社会实践

王焱泽

摘 要: 本文着重阐述了作者在教学实践中用演示实验、生活化语言、趣味练习与社会实践活化教材,进行动态教学的一些方法与体会。

关键词: 动态教学 趣味练习 社会实践

在构成和影响教学过程的诸多要素中,教师是联系其他要素的媒介,教学中,通过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与教材之间形成最终联系。然而,教材本身是“死”的、固定不变的,而学生是“活”的、发展变化的,“死”的教材与“活”的学生之间存在矛盾,只有解决了这一矛盾,才能在他们之间建立稳定的联系。而解决这种矛盾的有效方法就是:教师对教材进行动态的、生活化的处理,巧妙地把“死”的变成“活”的,“静”的变成“动”的,枯燥的变成有趣的,使固化在教材中的知识在学生手中动起来,在学生心中活起来,在学生生活中用起来,这一方法我称之为动态教学。下面,结合我在教学实践中的具体做法,对动态教学作一探讨。

一、演示实验方法

纵观每次新课程改革,演示实验在物理教材中所占比例越来越大,足以说明它在物理教学中的重要地位。教师上课可制作一些生动有趣的动画,或设计一些新奇、惊险的演示实验,使教材上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有效突破重点、解决难点,降低学生掌握抽象概念的难度;同时,丰富学生的想象,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结合中学生的特点,可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1.动。即利用幻灯机、投影仪等现代化电教手段使“静”变“动”,连续演示物理过程。如讲机械波波形变化时,利用Flash软件可以通过动画使波形形象地运动起来,用这样的方法给学生讲解会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Flash软件中的工具能使抽象的概念形象化、复杂的演示简单化,使教学内容丰富多彩、生动有趣、重点突出,从而帮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大大提高课堂效率,使学生获得较为深刻的印象,使“死”的东西变成“活”的,自然比用挂图来讲效果要好得多,学生学起来也兴趣倍增。

2.新。即教师按照学生的求新心理推陈出新,设计一些新颖的刺激学生感官的演示实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如演示空气有重力,可在杠杆的一端系钩码,另一端系打足气的足球,使其水平位置平衡,用一气针插入足球,使足球放气后杠杆倾斜,杠杆的平衡态发生变化。这个实验学生没见过,引起极大注意与兴趣,很快体会到空气有重力。再者用三棱镜做“为阳光染色”实验,学生反映既新颖又刺激,很受启示。

3.奇。即有悖于学生心中的“常理”。例如,讲“水是热的不良导体”时,预先在试管中放一条活的小鱼,然后将试管上端放在酒精灯上加热,发现上部的水开了,而底部的小鱼仍在自由自在地游动,这样就变成了开水养鱼,妙趣横生,学生拍手叫好。再有讲“大气压”课时,可以先做如下演示实验:在玻璃杯里装水后盖一纸片,把杯子倒过来,水和纸杯都没像学生预料的那样落下来。他们自然产生“这是为什么”的疑问。由此,唤起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他(她)们的求知欲望,使学生的兴趣不只停留在被观察的物理现象表面。

4.险。即惊险,表面看会造成破坏或损坏的严重后果。我在惯性习题课教学中演示了如下实验:把一瓶未开封的茅台酒放在桌上,瓶底放一纸条,然后慢慢拉动纸条,让学生看到瓶随纸条而动,其险何在?接着,把酒瓶和纸条移到桌子边沿重做上面实验,学生的心顿时被吊起,当教师突然用力抽动纸条时,学生随之异口同声:“啊!”面对“奇迹”同学们认真思索,终于想通了这是惯性的缘故。

总之,新奇、惊险的演示实验会深深打动学生的心,给学生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使“死”的教材“复活”,何乐而不为呢?

二、巧妙运用生活化语言

物理教学语言是传递物理信息的工具,优美动听的、生活化的言语可使干巴枯燥的教学内容变得妙趣横生,活化物理教材,营造愉快、生动、活泼的学习气氛,使学生轻松愉快地掌握所学知识,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下面结合几个例子浅谈一下语言修饰方法。

如讲原子核的半径只有原子的万分之一时,教师可以说:“真是牛栏里关猫。”

如在电磁感应教学中,针对“磁铁进,线圈退;磁铁退,线圈进”的现象,可以用“敌进我退,敌逃我追”比喻磁铁与线圈相互作用的过程,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又如历史上许多人致力于制造一种机器,他们希望这种机器不需要任何动力或燃料,却能源源不断地对外做功。教师把这些人的想法挖苦为“想让马儿跑,又要马儿不吃草”。

再如当谈到飞行的子弹具有很大动能时教师说:“静止的子弹头与我们相安无事,但它一旦快速飞起来,谁都不愿意和它接吻。”

再有针对学生总是记不住正负点电荷的电场线分布情况,总结出正点电荷的电场线是“光芒四射”,负点电荷的电场线是“万箭穿心”,学生听后哄堂大笑,一次就记牢了。

从上面例子中我们看到,在物理教学中巧妙运用富有趣味性的生活化语言,比用干巴巴的语言,教学效果好得多。

三、趣味练习

课堂上三五分钟的趣味练习也是活化教材,使教材由“死”变“活”,进行动态教学的一个重要举措,可使学生学得活、记得牢、用得巧,提高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下面略举几例:

1.问题抢答。如针对学生对物理概念、规律、物理学史记不牢的情况,我在班级内开展问题抢答活动,把班上学生分成四个组,由各小组推荐出四名答题者参加抢答,答题者每答对一题该组就得10分,每答错一题该组倒扣10分。以总得分从高到低分别评出一、二、三等奖和鼓励奖,给他们颁发奖状和奖品。

学生对问题抢答活动表现出浓厚的兴趣,活动开展前几天就掀起了记忆物理概念规律和物理学史的热潮,收到了预期的效果。

2.物理趣事。如“据国外报纸报道,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一个法国飞行员正在空中执行任务,忽然发现有一个‘虫子’在脸旁浮动,随手抓住一看,竟然是一颗飞行的子弹!高速飞行的子弹原本是要打死(打伤)人的,这个飞行员竟然能随手抓住一颗子弹,具备了什么高超的本领?”这种物理趣事给学生创设了一定的情境,而且问题比较有趣,能调动学生思考问题的积极性,提高其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趣味选择题。如一学生课余练习投掷飞镖,将自制镖盘固定在竖直的墙壁上,手持一枚飞镖从高于镖盘中心的位置水平投向镖盘,结果飞镖扎在中心的正上方。不计空气阻力,假如你是该同学,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为使飞镖扎在镖盘中心,下次投掷时应该( )

A.适当降低投飞镖的高度

B.到稍近些的地方投飞镖

C.适当减小投飞镖的初速度

D.换用质量稍小些的飞镖

此题在学生中引起激烈争论,通过争论,同学们弄清楚匀速直线运动、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以及这两个运动之间的联系,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趣味练习题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更多的有待于我们在今后教学中不断探索和改进。

实践表明,学生对这种练习具有浓厚兴趣,因为它可以启发思维,检查和发展智力。

四、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在课堂上所学知识得以应用、巩固、加深和拓宽,使学生深刻领悟到学习物理知识的意义和作用,调动其学习物理的积极性。

1.开展课外小制作、小实验。如学了“曲线运动”一节后,我布置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自制飞镖,并拿自制飞镖研究曲线运动中速度方向的任务;学习了圆周运动和向心力之后,让学生制作水流星,并像杂技演员那样表演水流星,体会向心力;学习了电源以后,让学生制作水果电池,并测定其电压,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2.有目的地组织学生外出参观、学习。如学习了匀速直线运动后,我组织学生到县医院听医生介绍心电图机,看医生做心电图,回来后让学生根据心电图计算人的心率;学习了超重、失重后,让学生带上体重秤和铅球,到高层大厦体验超重、失重的感觉,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3.观看科技电影或视频。如学习了万有引力后,组织学生观看杨亚平的太空授课视频,以加深他们对所学物理知识的理解,激发他们对科技的兴趣,激励他们的爱国热情,为他们的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课程资源。

学生普遍认为,通过社会实践活动,扩大了自己的知识面,加深了对所学物理知识的理解,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印象更深刻,从而真正实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新课程理念。

总之,动态教学要求教师千方百计地对教材进行动态的、生活化的处理,活学活用教材,把教材讲活,使教材进一步与当前教育、教学改革相适应,以期达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目的,培养学生能力,提高学生素质。

参考文献:

[1]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

[2][苏]别莱立曼,著.符其珣,译.趣味物理学.中国青年出版社.

猜你喜欢
社会实践
大学生社区法律服务的困境及对策
多媒体时代的受众反馈
加强计算机技术在“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中的应用
宁夏大学生课外社会实践情况调查及分析
拓展语文外延 提升核心素养
新形势下构建大学生社会实践长效机制问题的探析
高等美术专业学生社会实践能力的研究分析
自我教育活动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途径
结合“室内检测与控制技术”专业教育浅谈高职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
对高校思政课教师暑期社会实践的探索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