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情境和实效性在九年级化学教学中的作用研究

2015-09-10 07:22曾小园
考试周刊 2015年20期
关键词:化学教学情境教学实效性

曾小园

摘 要: 近年来,随着教学改革深入和发展,要求在教学中提高学习效率,实施情境式教学,充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提高学生的化学水平。这给传统化学教学带来一定的挑战。本文阐述了情境式教学方法的内涵和作用,并分析了情境式教学方法在九年级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 情境教学 实效性 化学教学

引言

九年级学生处于学习的冲刺阶段,是从初中过渡到高中的重要时期,加强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具有重要意义。传统教学使学生处于枯燥乏味的学习环境中,丧失对学习的兴趣。情境教学法具有互动性、趣味性及启发性的特点,运用于九年级化学教学可以有效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以及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因此,加强对情境教学法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一、对情境教学法内涵的分析

所谓情境教学法,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借助于语言、音乐、实物等因素,有目的地引入或者在教学课堂中创造以形象为主体,具有情绪色彩场景,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实实在在的场景[1]。采用情景教学方式,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学生个性化发展,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会主动学习、独立思考,激发学生思维。

二、情境教学法运用于九年级化学教学的作用

(一)可以强化学生的主体地位

九年级学生在学习中面临中较大的学习压力,一方面,要学习的科目比较多,因此要掌握的内容也比较多,面临着巨大的学习压力。另一方面,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面临着升学压力。化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了学生能够考上一个好的学校,难免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对学生实施灌输式讲解方式,把学生视为机械的吸收者。这种传统教育方式使学生处于被动地位,在学习中难免对化学产生厌倦情绪。情境式教学方式的导入,可以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当学生在教师设定的情景中学习时,可以按照教学不同要求,把学生分为几个小组,让他们在学习中自主合作学习,有效培养学生学习中的主体意识,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在化学教学中导入教学情境,可以让学生感受到真实的教学内容,让学生自然进入到真实的学习环境中,感受到真实的问题。如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手段,将教学情境引入教学,丰富学生的感官,让学生在视觉、听觉上得到充分享受,从而有效吸引学生的目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三)可以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和学生之间有着不可逾越的距离,教师在学生中有着不可动摇的地位,即教师在教学中有着绝对的领导权。但随着现代教学改革和发展,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不复存在。新课改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做好教学的引导者,将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因此,情景教学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可以有效缩短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距离,他们在教学情境中处于平等地位,可以展开平等对话,共同参与学习和讨论。

三、情境教学法在九年级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一)做好课堂导入工作

课堂导入工作是实施化学教学的关键环节,课堂导入做得好坏与否,直接关系课堂教学效率的高低。一个好的课堂导入往往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2]。因此,化学教师在实施情境教学方法之前,必须做好课堂教学的导入工作。例如,化学教师在为学生讲解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中的使用燃料对环境的影响这一知识时,就要做好课堂导入。环境问题日益严重,特别燃料燃烧对环境造成的污染是不容忽视的问题。通过探究活动,认识煤燃烧对空气的污染。关于“模拟酸雨的危害”实验,因学生同时做硫燃烧实验存在污染问题,可由教师课前配好“酸雨”,课上分给学生做实验。如果当时现象不明显,则可能与所配“酸雨”的浓度或植物叶子等不同有关,可以将被试物浸泡稍长时间后再观察。酸雨中不只含有亚硫酸,通过学生的亲自试验加深对酸雨危害的认识,从而将该课题导入课堂。

(二)创设良好的情境

化学教学相对比较单一枯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能很好地克制自己,容易出现注意力不集中、走神的现象。良好的教学环境有助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集中注意力,全面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3]。如教师在为学生讲解《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这一内容时,课前,教师准备了一只空饮料瓶,向其中倒入半瓶热水后倒掉,然后迅速拧紧瓶盖,将其浸入冷水中,瓶子立即变瘪了。然后教师又拿出一只事先收集满二氧化碳的饮料瓶,对同学们说:“刚才我用热水做的这个实验,现在改用冷水,看看能否成功。”当教师向瓶中注入约1/3体积的水后,立即拧紧瓶盖,用力振荡,发现瓶子也慢慢变瘪了。这时学生有点迷惑了,教师趁机给予鼓励:“大家想不想亲手做一下,在每组仪器用品中,都有一只塑料瓶,大家试验一下吧!”学生模仿教师的实验后,他们的瓶子都没有变瘪。这样教师就可以告诉学生教师的瓶子里边装了二氧化碳,然后教学生如何制取二氧化碳,将学生带入教学情境中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结语

情境教学法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应用于九年级化学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化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情境教学的应用,提高化学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余俊鹏.中学化学教学情境创设的理论与实践[D].福建师范大学,2013.

[2]曾凡玲.新课程理念下创设化学教学情境的探讨[D].四川师范大学,2012.

[3]占海红.创设化学教学情境优化课堂教学[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12,04:79-80.

[4]张婷婷.创设化学教学情境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D].苏州大学,2010.

猜你喜欢
化学教学情境教学实效性
小学德育工作实效性的提高
怎样增强人大专题询问的实效性
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情境教学模式探究
浅析高中化学教学中探究式教学的实施策略
多媒体技术与化学课堂教学
化学探究性学习方式的构建
浅谈语文课堂阅读教学
英语情境教学中的问题探析
提高初中历史教学的实效性
协商民主的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