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生命力

2015-09-10 06:06赵利娜
考试周刊 2015年20期
关键词:学生主体地位政治课堂

赵利娜

摘 要: “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生命气息”是叶澜教授“新教育基础”改革的核心部分和精华内容,是现阶段素质教育课堂改革的方向。把课堂还给学生,就是要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三疑三探”教学模式,是从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出发,依据新课标的要求和学生的认知规律探索总结而来的,通过设疑自探、解疑合探、质疑再探等教学环节,把“疑”字贯穿课堂教学始终,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发现问题、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能让学生养成敢于质疑、善于表达和不断反思的良好学习习惯,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关键词: 学生主体地位 三疑三探 政治课堂

伴随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课堂教学的形式发生了很大变化。然而,课堂上仍存在教师讲得头头是道、口干舌燥,学生听得昏昏欲睡,缺少学习积极性、主动性,课堂气氛沉闷的现象,这不仅影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而且与素质教育的要求相违背。为了改变这种状况,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学校领导本着“充分相信学生,全面依靠学生,课堂交给学生,一切为了学生”的理念,进行了大刀阔斧的课改。学习借鉴河南西峡的“三疑三探”教学模式,把生本教育引入课堂,通过“学习、实践、发展”的步骤,把课堂还给学生,让生命在课堂上绽放精彩。那么,如何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呢?笔者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借鉴“三疑三探”教学模式,以“消费及其类型”的课堂教学为例,谈谈对这一问题的思考。

一、设疑自探——让学生“动”起来

(一)设疑激趣,导入新课。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课堂导入直接影响到学生学习动力和课堂气氛。教师可以通过生活实例、社会热点、音像资料等途径,迅速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使学生一上课就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比如在“消费及其类型”导入新课时,创设问题情境:小张和妻子关于“买车问题”的一组对话。

(背景介绍:小张,29岁,在鄂尔多斯一家私企工作,每月工资3800元。妻子也是企业职工,每月工资3500,家里现有存款约3万元,最近,单位里越来越多的人选择购买汽车代步,小张也有了买车的想法。)

小张:我想买车!

妻子:今年金融危机,经济形势不好,企业经济效益不好,孩子刚出生,老人身体不好……

小张:唉,那就再等等吧!

同学们,哪些因素影响小张买车犹豫呢?这就是今天要学习的内容——“消费及其类型”。

这组对话来自一个家庭的真实对话,充满生活气息,运用在教学中,激发了学生对消费问题的探究兴趣,为导入新课做了一个很好的铺陈。

(二)自学课本,独立探究。

1.学生阅读课本P17—P19的内容,找出本节课的重点知识和自己关注的问题。

2.师生共同梳理归纳出自探提纲:

(1)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有哪些?

(2)恩格尔系数是什么?有何意义?

(3)消费有哪些类型?

此过程中,学生安静下来动脑思考,通过自主学习,吸收凭自己能力可以吸收的知识,找出自己学习中的困难和问题,以备讨论和解决。同时,教师要不断巡视,以便及时了解学生学习情况,要特别关注学困生,观察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二、解疑合探——让课堂“活”起来

“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新课程改革的一个亮点。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理念下的一种重要学习方式,也是打造高效课堂的主要途径之一。合作是必需的,合作学习是政治课堂教学的必然。合作是情感交流的过程,是互相学习的过程,也是智慧碰撞、潜能发挥的过程。学生可以畅所欲言,发表独到见解,在共同学习中互相激励,取人之长,补己之短。针对学生在自探中遇到的“收入差距影响消费”这个难点问题,创设了以下问题情境:

(课件展示)材料一:中国奢侈品消费全球第一。根据最新报道,今年春节期间,中国人在境外消费高级时装、服饰、箱包等奢侈品累计达72亿美元。

材料二:根据中国社科院最新公布的统计数据,中国还有1.28亿贫困人口。

(一)学生设问。

学生提问:是不是中国的消费水平已居世界前列了呢?

应该说,学生的这个设问比较高明,它来自学生对生活观察后产生的一个冲突,一方面是中国奢侈品消费全球第一,另一方面是中国尚存的1.28亿贫困人口。于是,自然而然就有了“中国的消费水平是否已居世界前列”的发问,这个问题诱发了其他学生探索与求知的欲望。

(二)合作探究。

新课程改革要求“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究,为学生提供足够的选择空间与交流机会,能够从各自的特长出发,主动经历观察、讨论、质疑、探究的过程,富有个性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学习小组的探究讨论就是利用同龄人的共性思维实现“兵教兵”,这种在共性思维规律上的讨论是平等的,讨论出的结果令人惊喜,成果丰硕。所以,在合作学习的基础上,每组会选派一名同学把本组的讨论结果在班级中进行展示,清晰地表达解题思路。

这个环节是课堂最精彩的时间,学习变得既积极又有趣。组内每个人的思维火花碰撞,认真完成布置的任务,各组之间既有竞争,又有互相学习促进。

在此环节中,教师要巡视和聆听各小组讨论交流的情况,有些小组遇到困难需要教师援助时,教师也积极参与讨论,重点放在鼓励小组成员大胆表达思想、陈述观点。

(三)适时点拨。

教师在学生的探究过程中并非无所作为。由于学生知识储备量不足,学习习惯和能力相对欠缺,在探索知识的过程中,学生可能会走弯路、走错路,研究探索的深度不够等,这时就需要教师及时援手,适时对思路、方法、路径、观点给予提醒、点拨,从而起到拨云见日、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功效。

笔者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展示了两种不同的收入分配结构图,即“金字塔形”和“橄榄形”收入分配结构,适时引导、归纳:社会总体消费水平,看的是大多数人的消费状况,如果在金字塔形的社会中,则大多数人只拥有少量的社会财富,即使他们将自己所拥有的全部财富都用于消费,社会总体的消费水平也不高,收入差距是影响社会总体消费水平的重要因素。至此,学生对“收入差距影响消费”这一重难点知识心领神会。

此外,教师还要做到“三讲三不讲”。“三讲”即讲学生自学和讨论后还不理解的问题,讲知识缺陷和易混易错点,讲学生质疑后其他学生仍解决不了的问题;“三不讲”即学生不探究不讲,学生会的不讲,学生讲之前不讲。“我的课堂我做主”,让每个学生真正动起来。这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质疑再探——把问题“露”出来

“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在课堂上多鼓励学生质疑问难,是培养学生质疑问难,养成良好学习习惯,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学生的潜力是巨大的,教师要充分相信学生,给学生提供展示的舞台,学生的精彩表现将会还我们一个精彩。

教师要引导学生自我质疑:“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同学们还有什么疑问?请大胆提出来。”学生提出问题,其他学生帮助解决,教师适时指导。

当然,质疑问难并非易事,不是每个学生都能办到的,这就需要教师的激励、引导和培养,是一个需要长期坚持的过程。

四、运用拓展——把知识“串”起来

知识的落实巩固是教学过程中最重要的一环,要重视每节课的课后小结。放手给学生,让他们自谈收获,找自己的不足,明确以后努力的方向,当知识体系比较复杂时,教师还要加强引导。

关于课堂中练习题目的设计,要循序渐进,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心理特征及现有的能力水平,首先进行巩固练习,再变式延伸,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

总之,大胆放手,把课堂还给学生。教师要解放思想,突破传统教学思想,充分重视学生自学能力、质疑能力和自读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让自主的课堂展现灵动的智慧,绽放生命的精彩。

参考文献:

[1]思想政治课程标准研制组.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03.

[2]河南省西峡县基础教育教学研究室.课堂教学的革命——西峡“三疑三探”教学模式理论与实践[M].河南大学出版社,2009.12.

猜你喜欢
学生主体地位政治课堂
浅谈学校体育中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地位的关系
探究初中数学有效课堂的构建
高校学生工作开展中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
基于学生主体地位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探究
论语文教学模式与教学创新
浅析如何在高中政治课堂提升学生的探究和实用能力
如何让高中政治课堂“活”起来
在政治课堂上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创设情境,激活政治课堂
浅谈如何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