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职业教育专业与地方产业对接的思路对策

2015-09-10 07:22陈青娇彭翔
教师博览·科研版 2015年2期
关键词:吉安市在校生职校

陈青娇 彭翔

[摘 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是推动经济发展、促进就业、改善民生、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是缓解劳动力供求结构矛盾的关键环节……是满足经济社会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需要。”职业教育如何与地方产业对接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学校应分析专业建设与地方产业对接存在的问题,分析出对接的思路,并思考制定出优化调整职业学校以适应区域经济发展;打造品牌专业,实施重点专业建设;促进校企一体合作;强化师资队伍建设;强化实训基地和装备建设,加强职业教育公共投入;强化责任意识,加强评估考核等措施。

[关键词]职业教育;地方产业;对接

为协同吉安市经济发展、产业转型升级、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进程的快速发展,在现代农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蓄势待发的关键时期,就必须重新思考现阶段究竟应如何发展职业教育。笔者认为优化调整职业教育专业结构、合理设置专业、构建与区域经济产业发展相适应的专业产业体系,是职业教育发展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职业教育与地方产业对接存在的问题

目前,吉安市辖区内有各类中等职业学校(含职高部)45所,一所公办高职院校已经省政府批复将于2014年秋季招生,虽然已有国家级重点职校(含技校)5所,省重点建设示范性职校3所,省示范性职校2所,省级精品专业23个,有中职在校生27449人,但真正具有职业教育成分的工科技术类职校有14所,服务事业类职校14所,其它为无职业教育成分的对口高考三校生类11所,无生源职校6所。目前中职学校的专业布局,在校生按三次产业结构比例为0:35:65,而吉安市就业人员结构三产比例为49:24:27,一产农林类专业为零,二产的绿色食品、医药、化工、冶金建材、新能源和三产的物流服务和管理、人力资源和管理、园林绿化、工艺美术等相关专业设置几乎空白。由此可见职校规模普遍偏小。平均每所学校在校生617人,其中在校生规模低于600人的学校36所,占总数的73%;在校生规模低于200人的学校20所,占总数的40%;在校生规模低于100人的学校6所,占总数的12%。专业点设置普遍分散。专业点设置共涉及12个门类66个专业206个专业点,平均每个专业点在校生133人。其中在校生规模不超过200人的专业点165个,占总数的80%;在校生规模小于100人的专业点109个,占53%;在校生规模小于40人的专业点53个,占36%。专业结构与产业发展不相适应,专业实训设备滞后。这些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吉安市产业转型升级和经济发展。

二、对接的主要思路

(一)对接的主要原则

1.突出重点,统筹安排。根据吉安市区域经济发展、产业升级的要求,按照优先发展现代农业、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的产业布局,围绕吉安市经济发展,以目前与电子信息、医药化工、冶金建材、绿色食品、机械制造、新能源和微生物农药等七大产业、六大基地为重点,培养高素质技能型紧缺人才,重点建设与社会需求相匹配的专业,严格控制就业方向不明确、与地区经济发展不相适应的专业,强化“7+1”支柱产业所设置相关的13个专业建设。

2.扬长避短,专业错位。努力避免同一区域内中职学校重复开设热门专业,不考虑自身办学条件,不考虑专业师资缺乏和实训设备欠缺而审批开设专业,这就避免审批一个专业而倒了一批学校的现象再次出现。

3.校企合作,产教结合。职业学校的专业建设必须依托行业、企业,充分发挥企业的作用,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教师到企业实践、企业工程师到学校任教、实训设备与生产车间实行资源共享,最终实行专业教学和企业生产相结合,才能培养符合企业需要的技能型人才。

(二)对接的主要目标

到2016年,中职学校专业分布结构争取第一产业占5%—10%,第二产业占60%—70%,第三产业占30%—40%;“7+1”支柱产业相关的专业点及在校生数占总数的60%以上,每个专业点在校生规模达到150人以上。与当地企业实行“订单培养”达到40%,毕业生在当地企业就业的学生达到60%。

三、对接的主要措施

兴办职业教育的目的就是要主动适应经济社会需求,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培养面向重点行业和支柱产业的技能性人才,从而形成具有吉安特色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促进对接:

1.优化调整职业学校以适应区域经济发展。为了适应市区产业结构调整的特点以及城市发展需求,市职业教育发展的策略是:压缩限制产业发展的中等职业学校和专业的数量;积极发展为“7+1”支柱产业、现代农业和现代服务业服务的中等职业学校的数量;根据“7+1”支柱产业、六大基地以及区域经济特色的人才需求量,通过“撤并、联办、划转、新建、扶持”等方式,调整职业院校布局结构,盘活、重组现有各类教育资源,通过进行土地和资金置换,优化职业院校布局。力求所有中等职业学校在校生规模均应符合国家有关设置标准要求。

2.打造品牌专业,实施重点专业建设。为了引导学校结合自身优势,形成与地区产业结构相匹配的专业布局,职业学校建设以吉安市“7+1”支柱产业为依托,精心打造电子专业群相关的专业,加大专业化、品牌化、连锁化、市场化、国际化的运作力度,为吉安市全面实现职业教育专业品牌化提供模版和示范。在精心打造品牌专业的同时,以现代制造业、服务业人才信息标准、服务标准和管理标准为切入点,从电子信息产业岗位和机械制造、财经商贸三大产业岗位标准的研究入手,争取先试先行,不断提高人才标准化的水平。通过开展重点专业建设,全面推进职业学校为产业经济服务。

3.促进校企一体合作,探索“联合体”集团化办学途径。吉安市未来工业发展战略的重点是全力打造吉泰走廊工业经济核心区。根据测算,“7+1”支柱产业未来三年产业工人需求约7万人。要使这7万人达到熟练产业工人的要求,每所校企合作示范校至少要与6家以上企业紧密合作,签订合作办学协议,建立合作关系。同时积极探索职业教育集团化、园区化办学模式。扶持和推进职教集团在人才培养目标、教学管理、教育质量监控、招生与学籍管理、跨区域合作与交流等方面实行集团的统一协调;在专业设置、教学计划、基本建设、师资设备、毕业生就业等方面由集团实行有效统筹;在后勤管理、学生就业、教学研究、课程设置、专业开发、设施设备、实训基地等方面实现集团有效对接。最终实现企业、学校、学生共同获益。

4.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培养优秀教学团队。重点专业建设的关键是需要一批优秀的专业骨干和学科带头人、优秀的专业教学团队。因此,必须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定期接受在职培训。完成指定课程,获得相应证书者才可以在行业内任教。教育部门要制订切实可行的专业师资培养计划,落实职业学校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的评选奖励工作,努力培养优秀的专业带头人、专业教学团队。同时应建立和健全教师进修制度,以提高教师师德水平和教学实践能力为重点,全面提高教师专业素质。专业教师每两年必须有两个月以上时间到企业或生产服务一线实践。学校要聘请行业、企业的专家担任兼职教师,并使兼职教师占专业教师总数的20%。

5. 强化实训基地和装备建设,加强职业教育公共投入。实训基地、装备建设是提高职业教育办学质量与水平的关键,是培养高素质实用型人才的必备条件。因此,必须强化实训基地建设,改善实训条件,实训设备的配置。政府应按照专业建设标准,建设高水准、现代化的实训车间、厂房,为学生的技能培养创造条件,为开展项目教学、案例教学、场景教学、模拟教学、岗位教学和岗位练兵和实践能力培养提供场所。

6.强化责任意识,加强评估考核。为推动县级人民政府落实人才强市和教育强市战略,促进县域内职业教育快速健康发展,吉安市制定下发了相关通知,强调把 “办好一所与本地主导产业相衔接的达标中等职业学校,建设与当地支柱产业相适应的骨干特色专业”等内容纳入了考评范畴。评估结果将作为各县(市、区)项目建设申报、项目资金分配、职业学校评优评先的重要依据;对评估结果为优秀给予表彰奖励;对评估结果为不合格的县(市、区),给予通报批评,并由市长对县(市、区)长进行约谈。

责任编辑 满令怡

猜你喜欢
吉安市在校生职校
数说高教
吉安市:“四化四早”防返贫 构建“遇困即扶”新机制
吉安市老年大学正式揭牌
吉安市脱贫攻坚图片展
山西省普通高校在校生在籍学习证明
我的职校我的梦
吉安市松材线虫病发生规律初探
职校数学翻转课堂教学探索与实践
高职高专护理在校生升本现状调查及对策
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生本式”中职校社团活动之新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