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妖怪文化看日本人的心理特征

2015-09-10 07:22谢荣
考试周刊 2015年11期
关键词:敬畏

谢荣

摘 要: 妖怪是人们想象中超现实的、非人间的生物。无论妖怪是善是恶,本质上都是人类心理活动的一种反映。妖怪文化是日本文化中的独特文化,体现了日本人的自然崇拜、敬畏及不可思议的心理特征。

关键词: 妖怪文化 自然崇拜 敬畏 不可思议

一、日本妖怪的定义

所谓妖怪,日语字典上解释为人类智慧不能解释的奇怪现象或异样物体。日本妖怪的概念十分宽泛,日本传统的民间信仰认为,超出人类理解奇怪、异常的现象或因此引起的、具有非日常的不可思议力量的事物,都被称之为妖怪或者魔物、怪物。日本妖怪是日本文化中的异类形象之一,区别于现实中的人类,是人们想象中超现实的、非人间的生物。日本自古以来有很多关于妖怪的传说,是人们头脑中的自然神信仰的表现。随着人们对自然界的理解,妖怪范围稍有缩小。日本民俗学家柳田国男认为,妖怪就是沦落人间的神,即神衰落后的形象。一般来说,神有善恶之分,因此妖怪就有荒神之称,是会把灾祸带给人们的。

二、日本妖怪的起源

日本冠有“妖怪列岛”之称,相传境内生活着600多种妖怪,日本境内的妖怪据确切资料记载的已多达三百种以上,加上日本人的丰富想象且热衷于怪谈和妖怪传说,使得各种妖怪形象延续至今。可以说,妖怪文化作为日本民俗文化的一部分,是日本文化的特色构成。日本妖怪的语源来自“物之怪”,带有侵入、扰乱、来历不明的攻击等含义。一般认为它会附身在人的身上,带来疾病,如同先民们流传下来的所谓“妖怪缠身”的说法。日本是一个自然灾害发生频繁的国家,火山喷发、地震、海啸等灾害危害着人们的生活。生命和健康是人的基本需要,疾病和死亡对人是一种巨大的威胁,另外与生产生活有关的灾难也是一种不可抗拒的威胁。生活在四周环海的海岛的先住民面对这些威胁感受到极度痛苦和恐惧,由于人们自己不能做出科学解答,而认为天地自然均为超凡神力所掌控,妖怪形象由此产生。对于大自然未知力量的恐惧,产生敬畏之心,加上抱持万物皆有灵魂的日本泛灵论宗教观,造就自古以来源源不绝、口耳相传的妖怪素材。由于原始时期人类对自然的了解不足,将人类能力达不到的一些动物习性当做超凡能力,“动物崇拜”成为“自然崇拜”的雏形。日本传统民族信仰属“泛灵多神信仰”,其“万物有灵”观念认为自然万物都是实体和灵魂的结合。也就是说,妖怪的原型有动物、植物、人的灵魂、器物等世间万物。

三、从妖怪文化看日本人的心理特征

(一)自然崇拜的心理

日本人慑于不可抗拒的自然的威力,把山川草木均视为神,一切加以顶礼膜拜,以护佑众生。日本学者梅原猛指出:“日本信仰的基本点是对树木的崇拜,神道本身就是一种自然崇拜,神道是森林的宗教,森林信仰乃是日本文化的起点。”①日本人的宗教信仰同森林结下了深厚的关系,远古以来的“万物有灵观”、自然之间的“生命平等”观念等,都同森林环境紧密联系。

原始时期的日本人在改造自然的过程中,从日月星辰、江河湖海、山川草木、风雨雷电等自然现象中感受到自然原因超过人力神威和神圣性,于是对自然产生敬畏和崇拜,认为世上万物各有掌管的精灵,可谓“物之所至,神之所在”。日本的神道教是多神教,属于泛灵多神信仰,认为有八百多万个神,视自然界各种动植物为神祇,神道影响了日本历史,塑造了日本的民族性格和文化风格。对古代人们来说,这个精灵崇拜的世界是个未知的宝库,人们对大自然的一切都抱有感谢和敬畏,这样就产生了众多神类。众神有时会给人们带来灾难而祭祀神,这样众神中就产生了各种妖怪。

(二)敬畏的心理

妖怪的产生起初是出于对自然、动物的敬畏之心,人们把自己看不见、摸不着、无法控制的力量统统称为妖怪。日本是个水域文化国家,所以很多传说和水有关,如豆子婆婆,就是一种在河边用筛子捞人吃的妖怪;河童,就是一种生活在水中的妖怪,其原型是一种较为凶猛的淡水鳄鱼;桥女则是一种为了情而投水自尽的女鬼。同样,日本还是一个山川较多的国家,所以传说中有很多针对山上妖怪的。如雪女,据说是被情人抛弃于雪山的女子所化,经常诱惑上山的行人,凡对其动情的人便会冻死。因此,在最初民间故事中,妖怪往往造型恐怖,让人望而生畏。

日本由于自然灾害多发,人们对自然界蕴含的神力有着较为深刻复杂的感情,而能够精准概括这种复杂感情的,大概只有“敬畏”二字。正是这种敬畏之心,使得关于鬼神的传说能在日本广泛传播,并形成独一无二的“妖怪文化”。妖怪世界是人类世界的投影,很多人喜欢妖怪、研究妖怪,其实并非出于迷信,而是想透过这些独特怪异的想象,窥探人类暗藏在思想深处的隐秘心理。作为苍茫世间的渺小生命,人若能终生保持对世界的敬畏之心,将是一件难能可贵且值得感怀的事。心中常怀敬畏的人,更能意识到自己的不足,拥有博大的胸怀,懂得悲悯,懂得自省,懂得宽恕,懂得珍惜。日本斑斓炫目的妖怪文化,或许正是其民众对万事万物心怀敬畏的一种特殊体现,彰显日本人民坚忍的意志和不失轻松浪漫的生活态度。同时,长盛不衰的妖怪文化也在提醒着人们,切勿忘记对自然和生命的敬畏。

(三)不可思议的心理

人们初次听到妖怪一词时,会本能地感到害怕,那是因为各国对妖怪的定义不同。因为妖怪的样子很奇怪、可怕,更拥有人类没有的强大法力,还会经常加害人类。日本妖怪的印象里,称得上绝对坏妖怪的比较少,通常具有两面性。日本妖怪的特征在于具有善恶两面,从实质内容来看,变成坏妖怪角色的原型有时被认为是善良的妖怪。另外还是人类心理的现实投影。人类创造了妖怪,同时想办法对付妖怪。对人类来说,并不是为了期待消灭妖怪才产生妖怪的。因此,人类一方面害怕妖怪,另一方面亲切地接受、喜爱妖怪。对日本人来说,妖怪既是破坏者,又是魅力存在。那是因为妖怪的变化是自然的象征。自然有时给人类带来灾难,同时给予我们各种各样的恩惠,对我们来说是爱的存在。人类这种对妖怪的恐怖、喜爱的不可思议感情正是深层心理存在的人和自然关系的象征性体现。

日本的妖怪无法简单地以“善恶”进行区分,它们担任着人世间的各种角色,且随时不断地发生着变化。无论妖怪是善是恶,其本质上都是人类心理活动的一种反映,是信仰、观念的一种趋向。人们会尝试以各种妖怪的想象解读未知的事物,满足求知的渴望,借由妖怪安慰自己,将那些无法以常理判断或解释的现象加以合理化,其实只是调皮捣蛋的妖怪在作祟。这可以视为人们对世界观、宗教观的一种认知模式。人类在畏惧自然的同时,更期待与自然和谐共处,因而日本的妖怪不光是他们内心恐惧不安的呈现,还成为人与自然沟通的桥梁,赋予美好愿望的一种载体。

四、结语

妖怪文化已成为日本文化中独特的文化,在日本人看来,到处都存在妖怪,这与其土生土长的神道教中的“万物有灵论”密切相关。理解日本的妖怪文化,能更深刻地理解日本文化。日本妖怪文化的魅力不仅仅是刺激和恐怖,它折射的是人类自身的影子,无论妖怪善恶,其本质上都反映了人类的心理活动,是信仰观念的一种体现。通过妖怪,日本人重新审视自己的内心。妖怪不仅存在于日本人的内心里,而且通过电影、小说、漫画等占据着日本现代流行文化。通过现代流行文化的传播,妖怪文化会得到进一步传承。

注释:

①杨薇.日本文化透视.天津教育出版社,2010:16.

参考文献:

[1]小松和彦.妖怪学新考[M].東京:小学館,2000.

[2]杨薇.日本文化透视[M].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10.

[3]三浦節夫.日本人はなぜ妖怪を畏れるのか[M].東京:新人物往来社,2011.

猜你喜欢
敬畏
学习三个敬畏,践行当代民航精神
敬畏自然 敬畏设计
一些敬畏
敬畏一粒米
敬畏“签字权”
SF Motors:怀揣敬畏之心造车
放弃哗众取宠,永存敬畏之心
敬畏先烈
知敬畏 守规矩 重实效
“敬畏”和“信任”去哪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