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引领下的大学数学课程建设

2015-09-10 07:22李志斌梁波戴晓鸣徐天博李宁
考试周刊 2015年11期
关键词:大学数学课程建设精品

李志斌 梁波 戴晓鸣 徐天博 李宁

摘 要: 工科本科院校的大学数学课程由“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数值计算方法”、“复变函数与积分变换”等课程组成,其中“高等数学”和“线性代数”是大学数学课程的龙头课程。大学数学课程是工科院校培养各类专业人才的重要基础课程,做好该系列课程建设至关重要。大连交通大学理学院数学系列课程教学团队,目前有教师33人,承担着全校各专业数学系列课程的教学任务。为了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在加强课程建设上,确立了“打造精品,追求卓越”的指导思想,大学数学课程建设,在理论研究和教学实践上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 大学数学 课程建设 教学改革

一、规范制度建设,规范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

1.集体备课制度:团队分成若干个教学小组,长期坚持只要两人及两人以上任同一门课程的教师进行集体备课,有利于统一要求,有利于青年教师迅速成长,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整体提高。

2.分层次教学制度:针对目前学生层次差别大的实际情况,将“高等数学”分成A、B、C、D四个层次进行教学,实现了教学目标、内容的细化,达到了因材施教的效果。

3.定期教学检查制度:配合学校教学督导组,学院也相应成立了由专家教授组成的教学督导小组,增强各门数学课程教学的严谨性。

4.青年教师导师负责制:每一名新上岗的青年教师都配备一位教学经验丰富的老教师作为其教学指导教师,过好教学关,等等。这些制度的建立保证了全校大学数学课程教学工作的平稳有序开展,更是为追求卓越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苦练教学基本功,推出名师铸就团队

以“高等数学”、“线性代数”为龙头课程,全方位进行地大学数学系列课程“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数值计算方法”、“复变函数与积分变换”等五门课程教学组织和建设工作。具体做法是精选课程负责人,优化组合组建各门课的教学团队,进行各教学团队集体备课。在教学过程中,进行教学大练兵。通过观摩名师教学、组长定期听课、组员相互听课、导师听课、青年教师教学比赛等,切磋教法,取长补短,整个教学队伍得到了提升,青年教师教学水平显著提高。以上举措使教学团队涌现出多位教学骨干,先后出现省级教学名师1人,辽宁省优秀教师2人,大连市劳动模范1人,校级教学名师5人;省级青年教师教学技能竞赛二等奖获得者1人;校级青年教师教学大赛一、二等奖获得者5人,校级课程名师2人。这些教学高素质人才为团队整体教学水平的进一步提高起到了显著的带头及辐射作用。

在多年的师资队伍建设和发展中,高等数学教学团队于2009年获批校优秀教学团队;工科数学系列课程教学团队于2007年获批校级优秀教学团队,2011年获批辽宁省优秀教学团队。

三、抓住课程龙头,做好精品建设

课程作为教学内容的载体,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和完成根本任务的关键。在不断深化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的同时,不断强化课程内容的系统性、科学性、针对性。多年来注重课程建设,成果显著。“高等数学”(本科)、“高等数学”(高职)、“线性代数”3门课程分别于2008年和2009年建成省级精品课程;“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复变函数与积分变换”、“数值计算方法”已建成为校级精品课。这些精品课程的建设对人才培养的质量起到很大的保证作用。

四、总结教学经验,打造精品教材

为了编写适应我校专业特点的教材,积极收集整理教学资料,提炼教学经验,通过鼓励编写校内讲义以及校级教材立项,整合集体智慧,将教学经验和现在用人市场对专业需求融入了教材之中。目前已主编4部教材:《线性代数》(第二版)、《复变函数与积分变换》、《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数值计算方法》,它们在2008至2010年分别由机械工业出版社和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其中,《线性代数》教材在2009年获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省级精品教材,2012年获辽宁省首批“十二五”规划教材;《数值计算方法》教材在2014年获辽宁省第二批“十二五”规划教材。这些教材均在我校广泛使用,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五、坚持教学改革,培育和凝练教学成果

教学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助推器。工科数学系列课程教学团队应积极投身教育教学改革工作。

目前已先后承担省级教改项目7项:

①辽宁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1年度立项课题“高等院校基础课教师教学质量评价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G11DB052】;

②辽宁省教育厅2009年度辽宁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校企合作,搭建高职学生‘第一实践’平台的研究”【A-463】;

③辽宁省“十二五”高等教育科研课题立项“构建高校专业教师全员全程参与人才培养体制的研究与实践”【GHYB110093】;

④辽宁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立项课题“发挥传统优势,推进铁路特色化专业建设”(2006—2010,2011年结题);

⑤2012年度辽宁省普通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研究课题:适应性人才培养体系的探索与实践(辽教发[2012]130号);

⑥2012年度辽宁省普通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研究课题:省部共建高校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辽教发[2012]130号);

⑦辽宁省教育厅2009年度辽宁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本科院校中的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B-346】。

承担校级教改项目8项:

①“高等数学的资源库建设”(2008);

②“提高大学生数学素质的探索与实践”(2008,成果培育项目);

③“大学数学课程体系改革与实践”(2008,成果培育项目);

④“双专业复合型高等数学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2009);

⑤“概率统计资源库建设”(2009);

⑥“工科数学立体化教学资源构建”(2011);

⑦“五年制双专业高等数学课程教学内容与考试方法的探索与实践”(2011);

⑧“新形势下大学数学综合性改革的研究”(2011)。

通过教改项目的研究与实践,取得了一批优秀教学成果:

① “‘精品’引领下的大学数学课程建设”,2012年获大连交通大学教学成果一等奖,2013年获辽宁省教学成果二等奖;

②“提高大学生数学素质的探索与实践”,2007年获校教学成果一等奖,2009年获辽宁省教学成果三等奖;

③“联合调节器—C”教学课件,2010年获国家教育软件大赛一等奖;

④“数学模型(C)教学课件”,2010年获辽宁省教育软件大赛三等奖;

⑤“全面落实‘15112’工程 努力构建科学完善的教学质量监督与保障体系”,2011年获辽宁省教育评价协会第二届优秀学术成果一等奖;

⑥“全面落实‘15112’工程 努力探索提升办学水平综合评价的新途径”,获辽宁省高等教育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优秀论文三等奖;

⑦“大力推进协同创新 全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获辽宁省高等教育学会2012年学术年会暨第三届青年学者论坛上交流优秀论文二等奖。

六、深入科学研究,夯实“精品”根基

教学是流,科研是源。团队各位教师积极参与科学研究,及时将研究成果融入到教材及高层次本科教学中。其中在核心期刊上发表科研论文达百余篇,主持省级以上科研项目8项,目前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

①递归神经网络动力学行为若干问题研究(6127302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12面上项目,60万);

②四阶退化抛物方程若干问题(11201045),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12青年科学基金项目,20万)。

七、注重第二课堂建设,促进本科拔尖人才的培养

增强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是高校培养人才的重要而艰巨的历史责任。

1.数学建模竞赛创佳绩。经过多年工科数学课程建设的努力探索,学生在第二课堂上凸显数学素质,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意识得到检验。常年坚持在大三、大四年级中举办校级、省级、地区级、国家级、国际级数学建模竞赛。在近五年的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中,我校有4支队伍获得全国二等奖,多支队伍获辽宁省一、二等奖的好成绩。

2.高等数学竞赛结硕果。为了检验和锤炼大学生的数学素质,认真选派优秀教师为指导教练,精心组织大一、大二学生参加校、市、省、国家级高等数学竞赛。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在近五年的大连市大学生数学竞赛中,我校70多人获得一等奖,近300人获得二、三等奖;在2010年第一届辽宁省大学生数学竞赛中10人获一等奖,21人获二、三等奖;2011年章世骏同学在第二届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非数学类)决赛中以仅差2分满分的成绩获得一等奖。值得一提的是,此次决赛全国共有29名同学获得一等奖。

总之,“打造精品,追求卓越”的“精品”引领下的大学数学课程建设,既锻造了精干的师资队伍,又提高了我校本科数学教学水平。

本论文由2014年度大连交通大学教改项目“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高等数学教学内容改革的研究与实践”资助。

猜你喜欢
大学数学课程建设精品
心经精品
心经精品
心经精品
职业教育中大学数学案例式教学模式探究
以学习能力培养为核心谈大学数学的教与学
“误差理论与数据处理”课程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基于卓越计划的金属结构材料课程实践化改革与建设
资源、生态与环境学科群体系下普通地质学课程建设思考
中高职一体化课程体系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港珩隆2015大型春季拍卖·精品荟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