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有效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2015-09-10 07:22李国安
考试周刊 2015年11期
关键词:多媒体信息技术课堂教学

李国安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多数互动活动都是通过听说读写进行的。各种调查研究表明,这种教学活动存在一定的问题,表现在教师讲授能力的差异、信息量、学生个体差异、自主学习等方方面面。信息化普及实现了办公现代化,优化了课堂教学效果,为课堂带来更实用的辅助作用。以计算机多媒体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拓展了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从根本上改变了课程的概念、教学的概念、学习的概念,有效提高了教学质量,很好地改善了这一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为此,笔者根据多年数学教学实践经验,谈谈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有效应用。

一、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1.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从数学问题出发创设情境,让学生产生疑惑,激发了学生探索的动机,培养了他们自主动脑、力求创新的能力。如在讲解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时,可以采取实例设疑导入法:用一张纸(厚约0.1毫米)对折30次,想想,这叠纸有多厚?对折100次呢?在学生作出种种估计后,我们说明其厚度远远超过珠穆朗玛峰的高度。学生感到惊讶,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欲......再用多媒体演示叠纸厚度随着对折次数的增加而呈爆炸增长趋势。于是适时引出课题,师生共同分析,推导通项公式,并计算其结果远大于8848米。这样,学生的求知欲就被充分调动起来。

2.使抽象的概念、复杂的公式形象化。多媒体可以提供声音动画等多种信息,图文并茂,动静结合,能使抽象的概念、复杂的公式形象化,使学生可以通过各种感官同时接受信息,在轻松愉快的教学环境中学习,不再感到单调枯燥,又因为可以反复操作,没看清的可以反复看直到看清为止,从而便于理解与记忆新知识,提高学习效率,增强学习效果。例如,在进行点、线、面投影规律的教学中,利用几何画板演示,首先引导学生认真仔细地观察分析形体上的几何元素在三面投影中的位置和三维几何元素与二维投影图之间的对应关系,然后观察当几何元素的空间位置改变时,投影图上的对应投影又是如何变化的,从而更好地帮助其掌握点、线、面的投影规律。又如在“幂函数性质”教学中,学生可以不断演示幂函数的动态变化过程,先发现一些明显的性质,如单调性、奇偶性等,然后发现图像在第一象限过点(1,1)等,直至在反复观察中发现新的较隐蔽的性质特征,如随着指数的变化,函数图像的变化趋势,以及与y=x直线在区间[0,1]和[1,﹢∞)上的位置关系。

3.增加课时信息量。在课堂教学中,对于板演量大的内容,都可以借助投影仪完成,从而减轻板书量,使教师能有精力讲深讲透所举例子,提高讲解效率。如立体几何中的一些几何图形,文字量较多的应用题,复习课中章节内容总结、选择题的训练等。教师也可以自制课件,借助电脑生动形象地展示所教内容,如高中数学讲授正余弦曲线的图形,棱锥的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都可以用电脑进行演示。

4.对整堂课所学知识的回顾和小结。在课堂教学结束时,教师在引导学生总结本堂课的内容,学习重点和难点时,通过投影仪等工具,同步将内容瞬间跃然“幕”上,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本堂课的教学内容。

5.课后,借助计算机进行知识的复习。老师可以提供一些辅导软件帮助学生复习和巩固已学会的知识和技能,提高学生完成任务的速度和准确性。这种课件教学内容的组织多按章节划分知识点模块,同时提供文字、图形、动画和视频图文并茂。学生可以自己决定进度,针对自身情况逐步深入地复习已经学过的知识内容。另外,利用计算机信息容量大的特点,可以做成一些智能题库,或利用教育软件,学生可以用它做题、复习知识。计算机还能同时测试答题者对于某些知识点的掌握程度,从而智能地调节题型、题量,并在线调出相关知识点的理论讲解,复习教学内容。

二、信息技术在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应用

信息技术的发展,使教育传播媒体已不再仅限于印刷书本上的单一文字,还有融文字、声音、图形、动画、影像于一体的电子教科书、多媒体软件,以及网上传输的影视节目、卫星节目和虚拟现实的学习环境等。对于学习者来说,可以是实时的、非实时的,可以是在线的、非在线的。在这种教育方式下,受教育的地点不一定是学校中的教室,也可以在家里,对于越来越不想受到束缚的现代人来说,这不失为一种理想的教育方式。学习的时间、地点和进度的控制权将交还给学生,彻底改变传统课堂教学形式及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方法。在信息化时代,学生只需轻轻点击鼠标,就可以“畅游”世界,并可自由进入校园网进行自学。学生如果有疑问,就可进入课堂网上的聊天室与同学或教师讨论。在线讨论不仅让那些性格较外向的同学更活跃,而且让那些较腼腆、性格比较内向的同学也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通过阅读网上文章,发送e-mail及参与网上讨论、网上聊天等形式,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他们的学习提供了必要的技术前提和丰富的资源,还帮助他们由被动学习变成主动学习,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从在信息化环境下学习,学生自尊心受到较好的保护,自信心得以增强。由于每个人生长的历程是不一样的,导致不同人具有不同的性格。在网络教育中,学生可以任意放慢“教师”授课的速度,可以任意要求“教师”重新讲授,而不必担心老师的责骂。他们从自己不断取得的学习效果中看到了自己的成功,增强了自信心,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学生通过网络教育方式进行学习时,他们的提问信心和积极性较之传统班级授课有较大的增强,他们强烈的好奇心使师生与学生之间的协作显得更明显。

信息化环境下的学习能力的培养,实际上也可以通过学生“自学”的方式获取。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学生对信息技术的浓厚兴趣,新知识接受快,爱动手等特点。精心设计具有一定难度,且利用现有的书本知识不能顺利解决的问题,提供相关的信息,让学生利用现已掌握的信息处理手段完成。这样,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实际上也就不知不觉地获取了学习能力。

三、现代信息技术教学应该注意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多媒体是一种教学辅助手段,在使用过程中,要避免喧宾夺主,不能脱离教材,避免课件内容华而不实。在制作课件时,如果一味设置各个内容的动画及声音效果,如每一张幻灯片的出现都设置“伸缩”、“百叶窗”等动画效果,有的甚至截取影片中的声音等,结果本末倒置,脱离教材,分散了学生注意力,教学效果无从谈起。在教学中必须做到多媒体展示的知识内容与教材相适应,与学生的认知水平相匹配。

多媒体是一种教学辅助手段,不可以取代传统教学活动,运用不当,则事与愿违。滥用多媒体也淡化了师生交流,每个有经验的老师都能从学生面部表情上接收信息,学生也可以从教师的表情和手势上得到鼓励,受到启发。如果教师手不离鼠标,学生眼不离屏幕就隔断了这种无声的交流。虽然在课堂上节省了板书时间,看似精彩,其实许多内容给学生一种过眼云烟的感觉,收效甚微,也使课堂上师生面对面的教学相长的热烈与融洽的气氛大减。我们是利用多媒体优化设计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上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在教学活动中适时展示多媒体,是为了让学生更直观、更形象地认识知识,以便更有效地掌握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应用多媒体教学的同时,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必要的监督,察言观色,善于引导,以免个别学生纪律松散,影响了学习气氛,弱化了学习效果。

总之,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相结合是新课程改革的热点,二者的结合一改传统的单一的教学方式,创造了一种新颖的教学手段。我们要认真总结多媒体在教学中的经验,扬长避短,将传统教学与信息技术相结合,给自己的课堂教学增添更多的内容和手段,让多媒体真正服务于教学,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刘萍.新课程理念下高中数学教学策略初探[J].高等函数学报,2006.

[2]付彩芹.新课程高中数学教学反思.考试周刊,2010.

[3]邓文新.网络教育环境下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华南师大.

[4]林中山.探索信息技术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读与算,2012.7.

猜你喜欢
多媒体信息技术课堂教学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借助多媒体探寻有效设问的“四度”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多媒体达人炼成记
适切 适时 适度——说说语文课堂的多媒体使用
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导入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