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发展观对中学英语教学的启示

2015-09-10 07:22李瑾璟
考试周刊 2015年11期
关键词:发展观教育实践英语教学

李瑾璟

摘 要: 英语教育作为一种长期的教育实践活动,是在相关理论指导下进行的。本文以哲学思想的发展观为指导,以发展的眼光看待整个中学英语教育过程。依据发展观包括的主要内涵,从四个方面探讨其对英语教育实践活动的指导作用,即我国英语教学应该:一是重视整体教学思维;二是顺应学生学习规律;三是提升情感教学;四是着重训练英语基本交际技能。

关键词: 发展观 英语教学 教育实践

在英语新课程改革及高考改革新方案出台的大背景下,中学英语教育作为一门语言教育,面临着提高教学质量,创新教学方法,运用多渠道评价手段等一系列挑战。英语教育的过程是持续、动态的,不断由浅入深。从哲学思想发展的角度来探究整个英语教学,对处理在实际英语教学中突出的一些矛盾有一定的指导作用。本文从发展观的四个主要内容出发,将普遍联系、客观规律性、人主观能动性及人的全面发展与英语教学实践中的要素结合起来,探究相关的启示作用,真正把发展观理论落到实处,促进英语教学效果的强化。

一、发展观的相关论述

哲学上的发展观是指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问题提出的基本观点,属于唯物辩证法的范畴。马克思主义发展观深刻地揭示了社会发展的一些规律和本质,是科学的发展观。马克思、恩格斯两位政治家哲学家认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处在运动发展变化之中的,提出并主张用发展变化的观点看待事物和分析问题。“辩证法不承认任何一成不变的东西,除了发展和变化,什么都不存在”[1],由此发展观的形成是唯物辩证法的特征之一。恩格斯强调理论必须与实践活动结合,指出:“物体处于某种联系之中,它们是相互作用着的,而这种相互作用就是运动。”[2]这种运动变化可以理解为发展。

唯物辩证法发展观主要涉及:首先,用联系、发展的观点看问题,世界上的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联系是客观存在的,主要表现为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包括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其次,人类社会是发展的,“任何事物的产生和发展,都具备其规律性,不论其发展的具体进程如何,最终都不能摆脱客观规律”[3]。再次,人的认识是不断发展的。最后,发展观里还强调和重视人的全面发展。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价值理念,就个体的人而言,“人的全面发展主要包括了人的能力、人的社会关系和他们的个性的三个方面充分发展”[4]。详细来讲,个人能力主要是指人的体力、智力、社会能力,等等。社会关系则是人与人、人与社会等的相互关系。个性的发展主要是创造性的培养和激发。

从以上发展观的四方面改善中学英语教学,提高学生的外语能力,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

二、发展观对中学英语教学的启示

1.重视英语教学的整体性思维

运用普遍联系的观点指导中学英语教学,首先,在英语学习内容上,课本是主要教学材料,每册的课本是相互关联的,每本里的单元话题排列又有浅到深的规律,前面某一单元的语法点或知识点是为后面的学习打铺垫的。比如学习过去完成时的结构和用法,这与现在完成时的掌握程度有关系,了解了现在完成时(have+done)才有助于了解过去完成时(had+done)的结构和运用,教师应从整体上把握课本的单元内容,适当调整教学顺序。其次,英语作为一门语言,最终用途是用来交流,交流属于实践,课堂上呈现的知识点或者其他的文化意识方面属于理论方面,这也就强调了“用”的作用,学生学会了语法和单词这些固定性的知识,是为了将它们用于实际的交流中。可现在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是重语法讲解,轻灵活运用,如何达到学与用的有效结合,在教师今后的教学中是值得思考的。最后,量变到质变的发展过程中,教师应强调语言学习的持续性,英语的阅读、听力等都是由“量”到“质”的发展过程,“并且这个过程在不断积累与更迭,长期的坚持才会逐步增长、提高”[5]。因此,英语教学思想应上升为整体性思维。

事物的相互作用促使了运动,新的事物不断代替旧的事物,这就要求英语教学方面要坚持与时俱进,把学生的学习过程看成是动态的过程。教师的教学虽说是反复的过程,但也需渗入新的内容,结合实际,找到兴趣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整体把握,细节深入。

2.英语课堂组织应顺应学生发展规律

发展观中强调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及人的认识不断发展变化,要尊重其发展的规律性,顺应其发展,不能尝试改变规律。从这点引申到英语教学中,学生学习的过程是有规律的,他们的认知发展水平阶段和身心发展阶段也是有规律的,所以英语教学策略应根据每一阶段的差异性进行相应的调整。“只要是符合学生发展规律的,并能促进其健康发展的教法都是可取的方法”[6]。可取的教学方法是有条理性的、顺应规律的。在初中英语的教学中,七年级学生与九年级学生相比较,七年级学生的抽象思维还较差,但感性认识能力较好,据此,应提供给学生大量丰富感性材料,如图片,通过反复识记,引导达到熟悉运用某个单词或词组的目的。在教学方法方面,七年级学生刚由小学升入,注意力持续时间不佳,所以只有通过多种课堂活动,不断引起学生的注意力,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九年级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他们在这个阶段已能理解一些抽象概念,其他方面也有一定的提升,教授时侧重知识点或英语语法的系统性。可能需关注的问题应该是九年级的特殊性——来自中考的压力。所以教师除了在语言知识点的整理和归纳之外,也应关注影响学生学习其他方面的因素,采用不同的教学策略,传授合适的练习方法。

教师教学顺应学生认知发展规律,相反,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参与度对教师教学效果也有影响,同时对他们自己在学习方面的进步有影响,这种相互作用是动态的。这也正说明发展观里人的活动也对社会的发展是有作用,应把这两个方面辩证统一起来。

3.提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渗入

发展观中提及人的认识不断深入全面,把认识也看成发展的过程。在英语教学中,理解为不仅从认知的提高,还涉及学生的情感与意识的培养。在以往的英语教学中,着重强调语言的认知因素,情感因素被忽视,这是造成教学效果不佳原因之一。课程改革中,新《英语课程标准》[7]把情感态度作为课程目标之一,通过英语课程,树立自信,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提升非智力因素等。每单元的知识学习可以引申出情感态度方面的内容,教师可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诱发学生积极的情感。相反,当情感因素得到抑制时,学生的创造力就得不到激发和提高。渗入情感教育对英语教学的质量与效果的增强有积极意义,“外语教学反过来能帮助学生培养积极向上、健康优良的情感”[8]。了解学生内心世界,才能激发他们的英语学习热情,增强对英语学科自信心,特别是成绩较弱的学生,除了在认知方面的类似理论的强化之外,情感教育的渗入显得尤为必须,这也是英语教学中探究的热门话题。

4.培养英语综合技能及交际能力

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发展观强调和重视的内容,它所涉及的三个方面都是从抽象的角度来谈论的。就具体的英语教学来说,从微观角度看,“全面发展”指的是英语的综合技能的发展,包括听、说、读、写等几项基本英语技能,关键是这些技能的平衡发展问题。一方面,课堂上的活动不应仅限于某一技能的培养。比如上阅读课,不只是教阅读策略或是技巧,还应涉及读、拼写等技能。另一方面,重视技能培养的协调性。除了课堂上知识的输入外,适当的课外听力练习和写作练习是必不可少的,语言学习的输入和输出是相互的,输出以一定的输入为基础。英语语言的交际性要求学生会说、敢说,英语教学对学生交际能力的培养更不容忽视。从宏观角度看,“全面发展”包括语言知识掌握,学习策略运用,语言技能的提高,文化意识及情感态度的培养等方面,这是与英语课程标准相一致的。因此,从教育出发,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对社会层面有积极的意义。

总的来说,本文从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出发,深入英语教育教学领域,突出发展观的理论指导作用,这些深刻内涵的指导作用和深远意义指导不应仅限于某些领域,更广泛适用于各个领域分析事物的变化发展,有丰富的科学价值。总之,用联系发展的思想看待英语学习的过程,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渗入新事物,尊重学生学习规律和身心发展规律,多交流,多运用,注重情感渗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从而达到英语教育中各因素的协调和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多来等.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中国化[J].湖南社会科学,2004(05).

[2]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四卷)[M].人民出版社,1995(第二版):347.

[3]杜新昉等.正确认识资本主义的历史进程,坚定社会主义的必胜信念[J].河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2(04).

[4]丁祥艳.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观的时代诠释[J].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2009(1).

[5]宋维瑾.新课程下中学英语教学中常见问题与对策[J].创新教育,2013(33).

[6]余凤秀.英语教学需要适应学生身心发展阶段性规律[J].教研论坛,2012(12).

[7]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Z].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8]金彦海.英语教学中情感教育的实施原则和方法[J].教学与管理,2012(3).

猜你喜欢
发展观教育实践英语教学
巧用“五法”激趣——以英语教学为例
如何提高英语教学的有效性
笑傲2017乃至未来 三观之外你还需要“发展观”
阐述及辨析阿玛蒂亚·森发展观
何谓教育理论联系实践
对高校传统音乐教育落实到教育实践的思考
顶岗实习支教学生评价问题探究
Long的互动假说及其对英语教学的启示
基于发展观的电力企业党组织建设探讨
高职高专公共英语教学中EGP+ESP模式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