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国学”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2015-09-10 07:22冀宇
考试周刊 2015年11期
关键词:国学中华民族传统

冀宇

传统的中国文化是一个以伦理为核心的文化系统,中国人崇奉以儒家的“仁爱”思想为核心的道德规范体系,讲求和谐有序,倡导:仁、义、礼、智、信,追求;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些内容和我们今天倡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致的。习近平同志2013年在中央党校80年校庆时讲道:“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学习和掌握其中的各种思想精华,对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很有益处。”下面我从校园文化建设角度,就“国学”在今天学校中的德育作用谈谈看法。

一、“国学”是今天学校德育的重要内容

我们今天处于一个大变革的时代,西方文化、中国传统文化和各种形形色色的理论、学说相互交融、相互激荡,无不影响着尚处于世界观形成之际的学生的头脑。作为培养祖国下一代的学校,我们既要承认学校德育中应积极吸收西方文化中的合理成分,更要继承传统,注重德育的民族性,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传统文化的德育价值,可以概括为以下方面:

1.自强不息的拼搏精神:历史上,中华民族虽曾有过多起盛衰起落,但一直绵延不绝,保持旺盛的生命力,这和我们民族血液中固有的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是密不可分的。自强不息源于《易传》“天行健,君子当自强不息”。意思是:天道刚健,运行周而复始,永不止息,君子应效法天道,自强不息。清华大学以此作为校训,要求清华学子具有奋发图强、勇往直前、争创一流的品格。古人云:有志者,事竟成。孔子自称:发愤忘忧,不知老之将至。孔子的弟子说: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当今世界,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国家间是综合国力的竞争,强必治,不强必乱。因此,培养学生从小立志,自强不息,无论是从个人还是国家角度来讲都十分重要。我们有古代贤人丰富的自强不息的素材,这是德育工作之大幸。

2.敬老慈幼的人文关怀:中华民族是一个讲求慈孝的民族,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有了人伦之道,中华民族才能成为礼仪之邦、文明古国。我们今天应大力提倡这种良好的古风,教育学生:爱之亲始,爱父母、爱家庭、爱学校、爱祖国。“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推己及人,将家庭内部的敬老慈幼推广到整个社会。同学们人人都充满一颗爱心,那社会就会变成一个美好的人间。

3.爱国主义的民族精神:爱国主义历来是德育教育的主题,它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和基石。历史上,中华民族先贤们留下了无数壮怀激烈、感人至深的爱国事迹和诗篇,从曹植的“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到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从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到林则徐的“苟以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趋避之”,先贤们舍生取义、精忠报国的精神信念,一直是中华民族得以延续和发展的精神支柱,是优秀传统文化中最美丽的花朵,是我们取之不尽的力量源泉。

4.见利思义的价值取向:见利思义、以义统利,是中国历史文化基本的道德理念,它提倡的是人们的精神追求应高于人的物质利益的追求,但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建立,有的人的人生价值观发生了扭曲。在多元价值冲击、转型阵痛的关键时刻,我们更应该加强对学生的价值观教育,强调人格自尊和完美。要做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要磨砺自己、完善其身,明白“天将降大任于其人也,必须苦其心志,劳其筋骨”,要培养学生“士可杀不可辱,决不为半斗米折腰”的风骨,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成为我们民族的脊梁。

二、传统道德精神的培养

1.形成良好的学习传统文化的氛围。学校是对学生进行优秀传统教育的主战场,在学校德育建设过程中,一方面,我们要加大正面宣传的力度,使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真正进校园,进课堂,进学生头脑,另一方面,我们要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和青年学生相适应,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如读书比赛、国学诵读、墙报、板报等形式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做到宣讲和管理相结合,在对学生的日常行为考核中,我们要求学生不说脏话,不高声喧哗,不随地吐痰,力争使他们达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的境界,通过点点滴滴、润物细无声的工作,力争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在学生心中生根、发芽。

2.把优秀的传统文化和现代企业精神结合起来,培养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型专业技术人才。职业中学是为当地经济建设培养具有一技之长的劳动者,他们中的大部分人一毕业就要进入社会,去拼搏、去竞争,因此在对他们进行职业道德教育时,我们响亮提出了“苦练基本功,为国献青春”的口号。我们购置了大量《国学》和与现代企业精神相结合的影像资料,如《国学应用智慧》、《道法自然》、《向孔子问道》,国内知名培训教师李强主讲的《优秀员工》、《为自己工作》等,通过有计划、有组织地安排学生学习,逐渐使学生明白要合作共赢、互利互惠;在事业上要有所作为,但不能恶性竞争;利而不害,为而不争;遇到困难要像水一样,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动脑筋、想办法,迂回前进,最终水滴石穿;要充实自己,一步一个脚印,否则就会“智小而谋大,力少而任重,斯不及矣”。经过努力,学生心理健康了,适应性强了,素质也得到了很大提高。

在1988年巴黎召开的主题为“面向二十一世纪”的大会上,诺贝尔奖获得者阿尔文博士呼吁:人类要生存下去,必须回到25个世纪之前,去汲取孔子的智慧。我们作为华夏子孙,更应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实现中国梦的精神力量,为实现中华民族的腾飞而努力奋斗。

参考文献:

[1]周易.

[2]孟子.

猜你喜欢
国学中华民族传统
“垂”改成“掉”,好不好?
中华民族的独立之路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聚焦中华民族之瑰宝“非遗”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保证
From Xia People to Han People and to Chinese Nation— A Study of the Trajectory of the Cohesion and Integration of Chinese Ethnic Groups
老传统当传承
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