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素质与教学效果

2015-09-10 07:22刁彩侠
考试周刊 2015年11期
关键词:心理素质教学效果素质

刁彩侠

老师的素质与教学效果有着紧密联系。教师的素质包括:职业道德素质、业务素质和能力、心理素质、政治素质、身体素质等。教师的认知、情感、意志对学生都有感染作用。教师的一个眼神、一句话、一个表情都会影响学生,在教学中亲切信任的目光、热情富有鼓励的话语、肯定表扬的手段、慈祥的面容都能提高学生的自信心,激起学生积极的学习情绪,产生愉快的学习心态,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职业道德素质是从事教师工作的前提和基础;业务能力素质是从事教学的根本;心理素质对学生的影响是深刻的、长期的、潜移默化的;政治素质(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学生的人生导向;身体素质是强化教学效果的基础。现就教师心理素质即教师的心理状态作探讨:

心理学认为,人在心理平衡、心情舒畅的情况下,思维敏捷,记忆清晰,感受力和创造力异常强,工作效率尤其高,思路更广阔,语言通畅,条理清楚,运用自如,得心应手,信手拈来。反之,当心理状态不佳、情绪消沉时,就会出现思维模糊迟钝、记忆力减退、语词不清、逻辑混乱等。我认为要想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非常有必要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一、心理素质的重要性

教师心理状态良好、情绪极佳时,语词形象幽默,声音抑扬顿挫,从而能自然地吸引和感染学生,使之兴奋,因为愉快的心境能有效激发人们对外界刺激的反应,注意力集中,敏捷性提高,积极思考,进入学习最佳状态,取得良好教学效果。有些教师有时在临堂发挥时感到轻松、自如,语言生动、妙趣横生,有时又感到别扭、迷惘、乏味,好像知识不够用,很困惑,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教师的心理状态和情绪受到了影响,或发生了变化。因为课堂教学是一项具有灵活性、创造性和艺术性的劳动,不仅是简单地机械输入知识,教师除了严肃认真地课前准备外,一定要在临堂时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和旺盛的精力,同时不受学生及外来因素的影响,掌握一些回避与对待情绪障碍的能力,教师必须懂得一些心理学原理,有计划培养心理素质,理解一些教学心理学,有利于研究学生心理,提高教学水平。

二、保持情绪稳定、心理平衡

心理学与行为科学的发展,使人们认识到情绪对行为的影响,不良的心理情绪反应导致心理矛盾,就会产生问题处理不当的结果。当教师走进教室,看到了一些不良现象时,可能直接影响教师的情绪,引起不良情绪反应,导致心理失衡。在这种情况下教师要极力克制自己,保持心理平衡,设法扭转局面,千万不能大动肝火。征服学生最有力的武器不是教师的尊严,而是教师幽默高雅的品质、渊博的知识和高超的讲课艺术,教师具有的心理优势,遇难不燥,冷静分析,临变不乱,能够使用各种灵活有效的方法化解不利因素,巧妙驾驭课堂,创造理想的课堂气氛,使学生维持良好的心理状态,为理想的课堂效果打下重要的基础。

三、充分的课前准备,充满信心

认真细致地备课,教学内容熟烂于心,课前安神静心,默想教学提纲、重点、难点,可能出现的问题等,从而进入良好的课堂教学境界。上课铃响了,教师怀着坚定的信心步入教室,走向讲台,有条不紊地拿出教案,环视学生,充满自信,对讲好课有十足把握。反之,因准备不充分,课前慌乱,首先自己已心虚,如何能驾驭一节课?课堂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对于医学教师来说,授课内容不是单一学科的知识就可以的,而要把相关学科的知识融会贯通,因此课前必须认真备课,才能信心才足。教师有一定的专业知识是不够的,平时还要增加一些新知识,在教学方法、教学经验方面要不断探索,只要你付出了辛勤劳动,就会有收获,丰富渊博的知识是树立信心的“物质”基础。

四、教师形象与教学效果

教育“成功的真正秘诀是兴趣”,要强化学生学习效果,首先要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要提高积极性学生要有学习兴趣,如何才能让学生有较浓厚的学习兴趣呢?我认为首先要让学生喜欢你这位老师,老师的穿着、个人修养、态度的亲和力、渊博的知识、幽默亲切的语言,都是吸引学生的优势,反之不讲卫生,不修边幅,作风懒散,讲课拖泥带水,漫无边际,迟到拖堂,课堂气氛沉闷,教师有气无力地重复着不必要的内容,学生上课如坐针毡,无谓消耗有效的教学时间,使学生感到此课内容乏味无趣,一见到教师走进教室就情绪低落,产生逆反心理,学习兴趣不浓厚。没有良好的教师素质,就没有良好的教学效能。因此,教师不仅要有渊博的知识,还要注意本身的精神状态,不仅做学生的良师还要做学生的益友,自身素质是吸引学生的关键。让学生喜欢你,“爱屋及乌”就是这个道理。

要懂得公正、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以此激发学生的上进心和自尊心,不要只看表面分数,而是要看到学生付出的努力,要注重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平和性格特点,多给予表扬和鼓励,有助于增强学生的信心和情感,提高学习兴趣;如常受批评,屡遭冷落,则会使学生兴趣低落,产生自卑感,态度消极,丧失自信心。

五、教师的积极期待,直接影响学生的进步

教师的积极期待是一种重要的教育力量。在教学实践中,教师抱有何种性质的期待,会有意无意地以相应态度和方式对学生施加影响,在学生身上会达到不同效果。积极期待,一段时间后学生确如教师所期待的那样进步了,反之,消极期待,则学生的成绩品行就会变坏。因为积极期待,对学生来说虽是一种外部力条件,但由于情感的交流贯通,教师的期待通过各种渠道渗透到各个环节中,如授课的用语、语调、表情、手势,乃至一个眼神,课间与学生的交谈方式等,微妙地传递给学生,促使学生产生积极反应,转化为学生努力学习、积极进取的动力。对所有学生一样关心、爱护,永远怀有积极期待,各类学生均获得心理平衡,并不断提升各自水平,这是教书育人的重要原则及手段。

猜你喜欢
心理素质教学效果素质
高铁乘务员的素质要求及其养成
素质是一场博弈
什么是重要的素质
激发学习兴趣,培育心理素质
论新闻记者的心理素质与写作思维
如何提高高中声乐教学效果
开展“解烦恼”活动提高青少年心理素质
提高病理学教学效果的几点体会
加强焊接教学质量提高焊接教学效果的探讨
抓好课的结束部分 深化体育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