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小学科学课堂活动的几点思考

2015-09-10 07:22吕卉
考试周刊 2015年11期
关键词:温度计灯泡颜色

吕卉

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承担着科学启蒙的任务。教师应精心呵护儿童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引导他们认识人类总结出来的、反应自然事物本质与规律的知识及科学的活动和方法。

我国新一轮的科学课程改革要求课堂教学树立以“活动为载体”的基本理念。以“活动”为载体是指课堂教学要以活动为主,以学生的亲身实践、亲身体会为主线,注重探究的过程,通过活动组织课堂教学。活动已经也必将成为科学课堂教学的主要组织形式,那么如何设计活动,使其发挥更好的作用呢?现结合我的教学经验阐述如下。

一、把握教材,合理取舍,有效重组

新课程标准对教材的使用提出新的要求,要求“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不是简单地学教材,而是把教材作为“引子”,作为“材料”;不是把教材奉为神圣不可侵犯的“圣经”,而是根据实际情况对其进行必要的取舍与加工,即要求“用好教材,超越教材”。怎样“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呢?教师首先要认真钻研教材,把握教材,吃透教材;其次要超越教材,就是要开发教材资源和整合课程资源。

教师在熟悉教材和课程标准,深入了解学生的情况下,对教材内容进行裁剪、拓展和重组整合,创造再生。例如:盛毓度小学马晓玲老师执教的《吸热与散热》一课,书中“研究不同物质的吸热和散热性能”这部分内容是选取常见的水和油做对比试验。而用油做这个实验有一个缺点,在停止加热后,油的温度仍然会上升一段时间,在考虑到这点以后,马老师根据对教材的理解,对教材进行了处理,教学如下:

一、吸热

1.炎炎夏日,你会选择哪件T恤?(出示白色、黑色、红色、蓝色T恤)为什么?

2.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研究它们的吸热能力怎样?

3.你认为哪一种颜色吸热效果好?

4.你打算怎样研究?

5.老师给大家准备了材料(出示温度计),有没有发现这个温度计有什么不同?(温度计液泡颜色不同)

6.具体怎么操作?小组讨论。

7.做这个实验,你有什么要提醒大家的吗?(温度计与灯泡的距离一样,时间一样)

8.下面两幅示意图哪一个是正确的?(出示判断温度计与灯泡距离图片)

9.怎样才知道水的吸热强呢?看什么?(温度)

10.老师把大家的想法总结了一下:

实验步骤:①搭建装置,调整好温度计与灯泡的距离。

②记录下每种颜色的初始温度。

③小组分工,一人观察一个温度计,一人做记录员。

④在老师喊开始的同时将灯泡插上电源。

11.学生搭建装置,开始实验。

12.小组汇报结果:

13.通过这个实验我们发现,颜色越深,吸热能力越强。

二、散热

1.实验时,老师发现同学们不敢碰灯泡,为什么?

2.热量通过玻璃散发出来,我们把这种现象叫做散热。

3.这几种颜色的散热能力哪个更强呢?

4.今天,老师也给大家准备了材料:黑白灯泡。

5.怎样才知道谁的散热多呢?(用温度计)

6.怎样观察哪一个散发的热量多?(温度升的高,散发的多)

7.这个实验你要注意什么?(温度计距离相等)

8.学生搭建装置,开始实验。

9.汇报实验结果。

10.小结:颜色越深,散热也越强。

马老师对“不同物质的吸热和散热性能”,选取的是不同的颜色,书中选取的材料是水和油,材料不同,但目的相同。从实际生活经验出发,炎炎夏日会选择哪种颜色的T恤?学生都会说选择淡颜色的衣服,为什么呢?学生都能说出:深颜色的衣服会吸热,那么究竟哪种颜色吸热能力更强呢?此时,学生的好奇心已经完全被激发,迫不及待地要研究了。

马老师正是对教材做了充分的理解、合理的取舍、有效的重组,整堂课学生在探究的氛围中开展活动,才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二、专注平时课堂,确保良好的活动纪律

科学课堂中,特别是活动课,面对众多新鲜的器材、实验材料,学生都有一种好奇与冲动,表现在:有的学生争抢仪器、争做操作,随意摆弄器材,只顾玩,忽视要研究的问题。有的学生争着动手,不愿做记录、观察。这都充分体现学生爱玩的天性。良好的纪律是教学活动有效的前提,课堂中发现学生有“偏离”现象,我们应该及时给予提醒,维持好课堂纪律,在日常教学中逐步使学生养成约定俗成的习惯,贯穿活动始终。也可以从小组人员搭配和评价上去改善,小组人员合理搭配,把不同能力、不同特长的学生分在一组,如动手能力强的、观察细致的、好记录的分在一组,让其各展所长、各尽所能。同时可以把小组分的小一些,如两人组可以满足学生爱动手的心理,注重实验活动全过程的评价,把从明确步骤到交流所得都纳入成绩的范围,让学生重视每一个环节。这样就可以杜绝争抢仪器,影响活动氛围,降低思维集中度,避免浪费时间的情况发生,增强科学活动效果。

例如在教学课堂中,新学期伊始,我会明确提出课堂要求。我的课堂相对宽松,但是也有我的规矩:坐端正,认真听,仔细思考,积极回答问题。这四点要求是我唯一的要求,难做到吗?学生都说不难。如果做不到,将会有相应的惩罚措施。

总之,提高课堂教学中科学探究的有效性成为当前深化小学科学课程改革的关键和根本要求。“科学探究的有效性”,是指通过探究活动学生获得的具体的进步或发展。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实现“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升,是每位科学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值得不断探索。

猜你喜欢
温度计灯泡颜色
“灯泡”诞生记
灯泡创意秀
正确认识温度计
各种各样的温度计
温度计的『一二三』
点亮小灯泡
点亮小灯泡
三招搞定温度计
特殊颜色的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