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协同发音和同化的关系

2015-09-10 07:22赵彩秀
考试周刊 2015年105期
关键词:界定类别

赵彩秀

摘 要: 协同发音和同化是语言的普遍现象,由于二者有很多相似点,很多学者对二者关系不明确。作者通过对同化和协同发音的界定及二者的类别划分,对二者进行了比较,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希望对同化和协同发音关系的确定提供参考。

关键词: 同化 协同发音 界定 类别

一、同化的界定和类别

(一)同化的界定

同化是比较常见的语流音变现象,在各种语言的语流音变中都十分活跃。叶蜚声对同化界定是:一个音位受相邻音位的影响而在某个区别特征或音位整体上趋同的现象①。陈其光也对其进行了界定:一个音受前面或后面性质不同的音的影响,变得跟它们完全相同或相近叫做同化②。

对于一个现象或事物的界定,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叶蜚声的界定比较中和,同化的范围比较清晰,是某个区别性特征或音位整体。陈其光的界定范围比较大,所以稍显模糊,但指出同化的程度有全部同化和部分同化之分。总体上两者的界定合起来应该是最适合的,即同化是一个音位受前后相邻音位的影响,而在某个区别特征或因为音位整体上变得与它们完全相同或相近。

(二)同化的分类

根据对同化的界定,可以从不同角度对同化进行分类。

按同化的方向可以分为顺向同化、逆向同化和双向同化。顺向同化就是后一个音位受前面的音影响发生同化现象,比如说汉语中舌尖元音受舌面辅音和卷舌辅音的影响,则体现出不同的语音形式。逆向同化,有人定义为后退同化,与顺向同化相反,是指前面的音位受后面音位的影响而发生同化现象,比如英语的否定前缀in-,如果加在以唇音(p、m)辅音为开头的单词前面,受唇音影响变成im-。双向同化又称融合同化,是指两个相邻的音相互影响,各自的特征相互融合在一起形成一个新的音。在英语中比较常见,最典型的是/t/、/y/的融合同化,如:I’m glad to meet you.这一句中meet最后一个音位/t/和you的第一个音位/j/,相互影响合并为一个音位/t?蘩/。

按音质音位和非音质音位同化的角度,同化的类别可以划分为辅音同化,元音同化和音高同化。辅音同化指的是在语流中一个辅音受另一个音的影响,在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上可以变得完全相同或部分相同。如“人”和“品”,单独渡音分别为/r?藜n/、/pin/,组合成词之后读/r?藜m pin/,鼻辅音/n/受后面唇辅音/p/的影响,具有唇音特征。元音同化是指元音受另一个音影响,在舌位高低、前后或者唇形圆展方面同另一个音变得完全相同或相近。如中低元音/?蘧/,当它在前元音/i/或前鼻辅音/n/之前时,被同化变为前元音/a/,如/ai/,/an/;但是当/?蘧/在后元音/u/或后鼻辅音/?耷/的前面时,被同化变为后元音/ɑ/。音高同化一般指在声调语言中,音节中的调值受其他音节音高的影响,调值变得与其他音节音高趋同。这类同化现象比较少,但可以在少数民族语言中得到大量求证,鉴于笔者才疏学浅,在此不敢贸然举例。

除上述之外,同化还有以下分类:(1)可以按共时历时角度分为历时同化与共时同化(有的称为语境同化);(2)从同化的结果的角度,可分为完全同化和部分同化;(3)按音的变化发生在两音的位置远近可分为临近同化和非临近同化,在此不再做过多解释。

二、协同发音

(一)协同发音的界定

协同发音这个概念相对于同化来说,出现得很晚。传统语言学对于语言的描写都是静止的,传统语义学的理论不能满足计算机合成语言的可懂度、清晰度尤其是自然度方面的要求,于是人们越来越多地关注言语的动态性。协同发音这个术语便产生了,到了20世纪60年代得到迅速发展,尤其在声学方面。在此要明确一点,协同发音现象自语言产生就有,只不过因为之前这方面没有引起人们注意,所以才没有一个专业的术语指称这类现象。

那么什么是协同发音现象呢?鲍怀翅认为协同发音是指在语流中,音段并非静止的、分离的,发音会相互影响,从而产生变化。从生理上说,发音器官的各个部分会不断运动,相邻音段的发音姿态相互叠加,以至于在任何一个时间点上,声道形状(特别是舌头)总是受到前后音段的影响③。陈肖霞对协同发音的界定为:在发声时,音位在语流中受前后音的影响而使两个以上的发音特征同时或几乎同时出现。

(二)协同发音的分类

和同化一样,协同发音从不同的角度可以有不同的分类。

根据影响方向的不同,可以分为后延性协同发音(或称左对右或顺向协同发音)指一个音段的属性向后延伸到下一个音段,如汉语鼻音音节/na/,/n/为鼻音会对/a/产生顺向协同发音,使其鼻音的特征延续到/a/,从而/a/产生鼻化现象。先行性协同发音(或右对左或逆向协同发音)指个音段的属性影响到前一些音段,如/ku/,因为预计到/u/的圆唇,所以/k/在发音一开始时,圆唇运动也同时开始,/u/的圆唇特征影响到/k/,产生逆向协同发音。因为音段之间都会相互作用,所有的语言中都存在协同发音的现象,只不过在不同的语言中,顺向协同发音和逆向协同发音所占的比例会有所不同,即顺向协同发音和逆向协同发音在两个音段内部同时的作用不对称。对汉语普通话而言,逆向协同发音作用是主要的,其影响可以超越一个因素;然而对于英语来说,顺向协同发音的作用大于逆向协同发音。

按音质音位和非音质音位的角度分,有音质音位协同发音和非音质音位协同发音。音质音位协同发音,顾名思义,就是在发音过程中,一个音位对另一个音位的影响。上个分类中的例子就属于音质音位协同发音,故不再多举例。非音质音位协同发音是指语流中一个音高(在声调语言中一般表现为声调)对相邻音高的影响。声调的协同发音是双向的,其双向作用是对称的,逆向作用和顺向作用是相似的④。它不但影响声调的始点和终点,还影响声调的所有高度。比如两个高降声调/55/序列中,第二个降调下降比第一个低,第一个降调受后面的影响没有降到单独念时那么低。

三、同化和协同发音的关系分析

从上述对同化和协同发音的界定和分类,可以对二者关系作如下分析。

(一)相同点

同化和协同发音的相同点主要有以下几点:

1.出现的环境相同。静态的或者单个的音不会产生道同化和协同发音,二者只在语流中存在,都是受前后音的影响而产生的异于单读音的语言现象。

2.对语音的作用都具有方向性。同化和协同发音都受前后音影响,因此二者作用的方向都有逆向作用、顺向作用及双向作用。

3.二者都可以作用于音质音位和非音质音位,同化和协同发音都可以影响音色、音高等语音要素,并且都可以按音质音位和非音质音位进行类别划分。

除了上述主要相同点之外,同化和协同发音有很多相同或相似,所以有不少人把二者看做是同质异名。

(二)不同点

1.二者所使用的领域不同。同化是语流音变的一种,语言学领域都可以使用。协同发音则比较受限制,一般在实验语音学这一领域较常见。

2.受二者影响产生的趋同的程度不同。受协同发音的影响,音的四要素虽然有影响,但音高的趋势、音质基本保持不变。同化不同,受其影响音质音位甚至可能会变成另一个音位⑤。

3.二者侧重点不同。同化注重的是音和音之间的叠加,多借助听觉感知,前提是其作用能够达到听觉感知。而协同发音则侧重于发音器官的生理限制,发音姿态的叠加,并且多依靠机器处理感知,即使在听觉上无法感知到的细节,也能通过机器分析得出。

4.二者对应的语言范围不同。同化是某一个语言系统中存在的现象,不同的语言,语音系统不同,所以同化影响的因素是不同的。而协同发音是因为生物力学限制产生的,每种语言发音都会受到发音器官生理限制,所以协同发音在不同的语言中普遍存在且类似。

5.二者具有因果关系。协同发音强调在发音过程中,因前后音的相互影响而使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发音特征同时出现或几乎同时出现,从可以发出声音生理机制上解释为什么会出现前后音的影响,因此可以说协同发音是引起同化等语音变化的原因⑥。

通过以上对同化和协同发音的界定及分类,以及二者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总结,最后可以得出,同化和协同发音并不是同质异名的关系。虽然二者之间有很多相同点或相似点,但同时也存在很多迥异之处,这些差异足以证明两者是异名异质。

注释:

①叶蜚声,徐通锵.语言学纲要[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76.

②陈其光.语言调查[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8,73.

③鲍怀翅,林茂灿.实验语音学概要(增订本)[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9.

④⑤沈晓楠,林茂灿(译).语普通话声调的协同发音[J].外国语言学,1992,(2).

⑥陈肖霞.普通话音段协同发音研究[J].中国语文,1997,(5).

参考文献:

[1]叶蜚声,徐通锵.语言学纲要[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

[2]陈其光.语言调查[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8.

[3]鲍怀翅,林茂灿.实验语音学概要(增订本)[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9.

[4]沈晓楠,林茂灿(译).语普通话声调的协同发音[J].外国语言学,1992(2).

[5]陈肖霞.普通话音段协同发音研究[J].中国语文,1997(5).

[6]张磊.普通话音节中协同发音的声学研究[J].华东师范大学,2012.

[7]周迅溢,王蓓,等.语句中协同发音对音节知觉的影响[J].心理学报,2003.

[8]陈其光.语言调查[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8,1.

[9]罗常培,王均.普通语音学纲要(修订本)[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1,12.

猜你喜欢
界定类别
我国首次对“碰瓷”作出明确界定
高血压界定范围
服务类别
对“卫生公共服务”的界定仍有疑问
怎么区分恐龙的类别?
多类别复合资源的空间匹配
“供犯罪所用的本人财物”的界定
论类别股东会
中医类别全科医师培养模式的探讨
安全软件变更的测试范围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