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语文教科书情感教育内容分析

2015-09-10 12:59龙娟
考试周刊 2015年104期
关键词:内容分析情感教育

龙娟

摘 要: 对青少年实施情感教育是现代教育的重要课题。语文学科在实施情感教育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作为载体的语文教材蕴含丰富的情感教育资源,正确处理和利用好语文教材中的这些资源,对学校情感教育具有重大的实践意义。

关键词: 情感教育 语文教科书选文 内容分析

高中生正处于青春期,青春期又是人生中的一个激荡并充满矛盾的时期,他们要求独立,过于关注自我,崇尚个性;他们对人对事有自己的看法,但因年龄经验的局限性,又缺乏理性思考;他们逐渐自我封闭但又渴求关爱;由于种种成长的矛盾,导致有的学生情绪变化无常,时而悲观,时而激动,时而暴躁;有的学生情绪两极化,顺利时趾高气扬,失败时催头丧气。这些情绪波动的冲击常常使学生无心学习,甚至有的学生因无法驾驭自己的情绪而走向犯罪边缘。学生能认识自己的情绪,善于自省,能调控自己的情绪,离不开教师的引导。

作为母语的语文学科,不仅是学习其他学科的基本工具,而且是传承我国优秀文化的主要载体。语文教科书由教育家们精心编写而成,里面蕴含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的丰厚资源。这些资源集中地或显或隐于一篇篇精美的选文之中。如果语文教师能利用好这些素材,发挥其激励作用,学生就能在潜移默化中得到心灵的启迪。

为了更加清晰地阐明语文教科书中所蕴含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我们选取了人教版高中语文教科书(必修1-5册)五册教科书中的阅读鉴赏和表达交流两部分作为研究对象,下面把五册教科书中所包含的心理教育内容以表格方式呈现出来。

表1 人教版高中语文教科书(实验)选文情感教育内容一览

高中的语文教科书蕴涵丰富的情感资源,有的文章通过对人间的各种真情真爱的歌颂,激发学生对内心感情世界的思考。如《大堰河——我的保姆》洋溢着满满的爱,既有大堰河对她的乳儿纯洁的、无私的爱,又有她的乳儿——诗人对养育自己的乳母刻骨铭心的爱,更伟大的是诗人对大地上所有像大堰河一样的劳动人民最真挚的爱。《陈情表》中李密与祖母刘氏之间真挚深厚的感情婉转凄恻,让我们懂得亲情是一种血浓于水的至爱,它是每一个人成长的精神滋养。《采薇》里主人公思念故土、牵挂亲人与抵御外敌入侵、保家卫国的交织之情丰富而复杂。学生在这些文章中品味浓浓的亲情,学会珍惜亲情、善待他人,能将感恩的心推及社会与国家,承担起作为一个社会人而应负起的责任。

教科书中含有大量爱情作品,这些文章可引导学生感受爱情之美,探寻爱情与婚姻之因果,通过正面的诱导培养积极的恋爱观与婚姻观。《雨巷》里一句“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把作者心中期待已久的那位美丽、高洁而忧郁的姑娘描写出来,这种朦胧的、无限惆怅的、让人怀念的感情能引发高中生的共鸣。《氓》描写了女子恋爱时的甜蜜动人、婚姻失败的痛苦及刚强,揭露了男子在爱情上的不忠,规劝女子不要沉溺于爱情“于磋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孔雀东南飞并序》中的刘兰芝、焦仲卿对爱情的忠贞不渝令人钦佩,但造成这个爱情悲剧背后的原因值得引发学生思考。固然有封建势力对自由婚姻和爱情的阻碍,但刘兰芝不能与婆婆和谐相处,夫妻之间信任的缺乏无疑也是造成悲剧的原因,这些在现代的婚姻观中具有重要的时代和现实意义。

有的文章在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积极情绪方面具有重要价值。如《兰亭集序》中作者认为“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对生命的价值和意义做了深入探求,启示人们在有生之年珍惜时间、以积极的态度做些实事。陶渊明《归园田居》追求“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恬淡自适。《逍遥游》中庄子追求的是没有任何束缚地、无功、无名、无待的遨游于永恒的自由世界。

有的文章给高中生提供了对自己的情绪进行调控的鲜活的榜样。这些文章的作者们虽然处于人生的低谷,或处逆境,或遭贬斥,或怀才不遇,但他们能积极主动改变自己的消极情绪,在生活中找到释放消极情绪的出口。如《定风波》中苏轼以自然风雨隐喻人生风雨,虽屡经政治风雨洗礼,但他并不甘心消沉,能主动地以泰然处之、潇洒从容的人生态度从消极、哀怨中解脱出来。《滕王阁序》的作者王勃满腹才华但没有机会展示,以李广、贾谊等人高才不遇的典故表达自己的不满和失落。但他并不一味自伤自怜,而是及时调整心态,表达了奋发向上、不甘沉沦的决心。

高中生无可避免会遇到多方面挫折,有学习方面的、人际关系方面的、兴趣和愿望方面的及自我尊重方面的。教师可利用教材资源让学生树立正确的挫折观,激发学生应对挫折、战胜困难的坚强意志,早日走出挫折的阴影。《短歌行》里曹操吟唱了“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的浓浓感伤,同时唱出了“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招揽贤才、统一天下的雄心壮志。教师可引导学生认识到生命苦短,人生无常,我们不应陷在消沉的情绪中不能自拔,而应以坚定的信念完成人生的超越。《老人与海》里的老人是一个胜利者。他捍卫了“人的灵魂的尊严”,显示了“一个人的能耐可以达到什么程度”。老人坚毅的感人形象可成为挫折教育的杰出榜样,面对生活的不如意,我们可以做到勇往直前,用恒心与毅力战胜困难。

语文课程较之专门的情感教育课有独特优势。作为语文教育载体的语文教材有丰富的人文内涵,正确处理和利用好语文教材中的这些资源,对实施情感教育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参考文献:

[1]卢家媚.情感教学心理学[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

[2]陈永娜.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方法[D].西北师范大学,2013.

[3]宋迎春.中学语文情感教育与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4.

[4]李媛媛.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加强情感教育的策略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8.

[5]严建群.浅谈语文教学中的亲情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6.

猜你喜欢
内容分析情感教育
改革开放以来幼师学前心理学教材发展演变历程
“老人摔倒”新闻正面报道的负效应研究
2016年《中国日报》“两会”数据新闻报道研究
从《远程教育》35年载文看远程教育研究趋势
浅谈情感教育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浅谈情感教育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渗透
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渗透研究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