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识课体系下的商务英语教学探讨

2015-09-10 12:59胡红娟
考试周刊 2015年104期
关键词:商务英语教学通识教育可行性

胡红娟

摘 要: 近年来,通识教育越来越受到各国教育学者及高等院校的重视,逐渐成为提高学生综合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同时,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下,商务英语教学越来越受到重视,然而由于教学起点过高,教学效果并不十分理想。本文着重探讨了通识课体系下进行商务英语教学的必要性及可行性,试图以此在大学基础英语教学与商务专业英语教学之间搭建桥梁,进而促进更多英语技能类通识课程的开发,完善大学英语通识课体系。

关键词: 通识教育 商务英语教学 必要性 可行性

一、通识教育概述

通识教育是一种针对专业教育提出的非专业教育,一般认为起源于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的“自由教育”(liberal education)的理念。后经过多个世纪的发展,这种“自由教育”在美国演化为“一般教育”(General Education)或“通识教育”。1945年,哈佛大学发表的《自由社会中的通识教育》报告(即哈佛“红皮书”)集中阐述了通识教育的理念,即“通识教育问题的核心是承袭自由与人道的传统。仅仅获得资讯或某种专门技艺和能力,并不能获得文明传承所必需的理解的广博基础。即使具有良好的数学、物理和生物科学基础,也有读、写几门外语的能力,仍然不能提供一个自由民族的公民所需的教育背景。因为这样的教育既缺乏与人作为个体的情感经验的联系,又缺乏人作为交际动物的那种实际经验”。由此可以看出,通识教育是完整的人才培养模式,不局限于专业知识的获取,不以实用性为目的,而主要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获得的健全人格、人文素养、善思博识、自由精神和社会责任感。20世纪80年代末,我国学者开始教育改革的理论探讨,提出素质教育,并把西方的通识教育进行引进介绍。进入21世纪,随着教育部对素质教育的强调与重视,通识教育概念在我国逐渐成为热点,各高校开始对通识教育进行积极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发展到今天,通识教育的研究重点已经转换为对通识教育与其他教育的关系及通识教育内部课程及结构的研究。

二、大学外语通识教育课的现状

通识教育的目的在于让学生全面协调地发展,培养其独立思考及善于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成为具有社会责任感的公民。外语通识教育就是以外语尤其是国际通用语言英语为媒介语言的通识教育。外语教育的本质在于其工具性、人文性和教育性(夏纪梅,2010)。王佐良先生曾说:“通过文化来学习语言,语言也会学得更好,语言之有魅力,风格之值得研究,主要是因为有一个大的精神世界,但这两者又必须艺术地融合在一起,因此语言表达力同思想洞察力又是互相促进的。”(张西平,2008)由此可见,外语教育不仅仅要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译技能,更要承担起人文主义教育的重担。通过大学外语通识教育让学生更多地了解外国文化,扩大视野,提高对外交流的能力,同时也有能力传播中国文化和文明。

近年来,随着大学外语教学改革的推进及通识教育课程在各个高校的普及,外语类通识教育课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山东大学(威海)作为国家重点院校之一,一直积极推进教育改革,鼓励各院系教师积极开设通识课程。以2015年秋季学期为例,全校共开设通识教育选修课110门左右,其中外语通识课仅为9门,开设的课程包括大多数为英语电影赏析、美剧与美国文化、英美文学选读等语言文化类的课程,语言技能类课程仅为一门。从学生选课情况看,影视类的课程尤其受到学生的欢迎,一方面由于其上课及考试形式比较轻松,另一方面部分学生对通选课不够重视,在大环境影响下往往会选择此类课程“赚学分”。而语言技能类的课程因为其授课内容和形式的相对单一而常常出现因选课学生数不满最小课容量而停开的情况。特别是近年来,我校外语技能类的通识课基本上是开不起来的状况。但对学生的课下访谈却又反映出大多数学生想通过通识课开阔自己的学习视野,习得不同领域的文化知识的想法。由此可见,外语通识课并未取得预期的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对外交流能力的效果。

三、通识课体系下进行商务英语教学的必要性及可行性

加强对大学生的通识教育是世界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潮流。作为一门人文学科,外语教育一直是通识教育的重要领域。商务英语作为一种复合型专业,首先是以英语作为交流的语言,同时需要学习和了解国外的商务文化、习俗、涉外礼仪等。因此,学生在商务英语课程上学到的应该不仅仅是地道的英文表达,更是一种西方的企业管理精神、工作心理,甚至是如何和外国人打交道,如何同他们合作,适应他们的工作方式、生活习惯等。而这些是包含在文化概念里的,在商务英语专业的课堂上往往是学不到或学之甚少的。在通识课体系下开展商务英语教学是一种全新的尝试,具有一定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一)通识课体系下进行商务英语教学的必要性

首先,通识教育作为一种非专业教育,其强调的是广泛的知识传授和对于人的综合素质和基本技能的培养。正是因为传统大学专业教育在社会发展中越来越凸显出它的弊端,通识教育才越来越受到现代大学教育的重视。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学的进步,知识的范围不断扩大,通识教育内容必将不断增多,课程量将不断扩大。随着国际间文化和经济交流的增多,通识教育的理念必将向着着重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科学精神和面向未来的方向发展。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影响下,商务英语已成了必不可少的交流语言,其所代表的商务文化成了所有从事商务活动的人士甚至于所有职场人士必须掌握的共同知识。通识商务英语课程的开设可以为学生提供学习相关知识的机会。

第二,在我国大学课堂中,大多数商务英语教学采用的是传统教学模式。教师占据课堂的大部分时间,主要以向学生传授语言知识为主,不注重学生思维的发展,忽视相关领域文化知识的传授,导致学生死记硬背、一知半解,无形中为学生的未来的职场生活埋下隐患。同时,由于多数学生在进行专业商务英语学习之前并未学习过相关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商务文化知识,造成其上课听不懂、下课无从着手复习的现象。在这种情况下,通识商务英语课一方面填补了学生商务文化知识的空白,另一方面起到了良好的过渡作用,在大学基础英语和专业商务英语之间搭起了一座桥梁。

第三,受全国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影响,各高等院校都在缩减大学基础英语(非英语专业)的课时。大学英语课由原来的两年压缩为一年半或一年,甚至有的大学已经取消大学基础英语的学习,直接让学生进入双语课程。以我校(山东大学(威海))为例,目前我校非英语专业学生只进行一年的基础英语学习,然后三年级直接进入专业英语学习,二年级对于大多数专业的学生来说处于语言空档期。商务英语应用广泛,在我国的发展相对较成熟,大学英语教师可以以商务英语为先导,积极开展各种语言技能类的通识教育课程如法律英语、旅游英语等,最终形成井然有序的大学英语通识教育课程体系。这样一方面改变了原来单一的仅有人文类外语通识课、学生混学分的状况,另一方面为学生将来的专业英语学习打下了基础,使学生更清楚自己的努力方向,积极地规划自己的学习。

(二)通识课体系下进行商务英语教学的可行性

通识课体系下的商务英语课程在讲解语言点的同时,更强调商务文化的渗透与讲解,旨在让学生了解商务职场的工作理念、合作方式及企业精神等,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促进其全面发展,更好地适应将来的职场生活。同时其授课内容决定了其授课形式必将不同于传统的专业商务英语授课模式,学习起来会相对轻松,这在一定程度上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选择此门课程。

其次,随着近年来国际商务活动的日益频繁,商务英语越来越受到社会的欢迎。据劳动人事部门统计,商务英语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率一直在各个专业中居于前10位,大多数院校商务英语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率保持在90%以上,就业前景乐观。因此,越来越多的学生选择商务英语专业或在自己专业之外辅修商务英语课程。在这种背景下,通识商务英语课程会有更多的市场。受到“实用性”的驱动,学生会学习这门课程。

四、结语

通识教育强调的是个人的全面发展,以人为本,是本科课程重要的一环。通识商务英语课旨在给予学生更多的商务文化熏陶,对其将来的专业英语学习进行良好的铺垫,使其更好地适应和应对将来的职场生活,成为一个素质全面的人。因此,从某种程度上说,通识商务英语课程提高了学生广泛就业的能力,必将受到学生的欢迎。另外,从外语通识课课程体系的建设考虑,笔者希望通识商务英语课程的开设能为外语类通识课注入新鲜的血液,为大学外语教学改革及外语通识课体系的构建提供全新的思路。

参考文献:

[1]王鲁男,外语专业通识教育:历史现状与展望[J].外语教学与研究(外国语文双月刊),2013(6):25-29.

[2]郭景文,郭涛.地方高校通识教育课程资源优化模式探究[J].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第17卷(4):81-84.

[3]马姝.通识教育环境下的商务英语教学法研究[J].神州教育,2013(12):88-91.

[4]韦兰献.探索中职商务英语教学中的情境教学模式[J].改革与开放,2011(5).

[5]于燕.情景体验式的高职商务英语教学模式研究[J].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4,第23卷(3).

[6]殷和素,严启刚.浅谈大学英语通识教育和专门用途英语教学的关系[J].外语电化教学,2011(137).

山东大学(威海)教研基金资助项目。

猜你喜欢
商务英语教学通识教育可行性
PET/CT配置的可行性分析
独立院校商务英语微课教学探究
通识教育与自由教育
工程教育认证模式T的人才培养模式
应用型本科院校“通识教育”的教务管理及对策分析
PPP物有所值论证(VFM)的可行性思考
自由选择医保可行性多大?
HDL-C,LDL-C,CK-MB和RBP使用朗道质控品作为室内质控品的可行性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