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我国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

2015-09-17 14:58谢思
商场现代化 2015年19期
关键词:经济发展

谢思

摘 要:人们的支出水平是整个社会总需求最核心的一部分,对国家的经济增长的快慢和好坏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研究讨论了近年来中国各个地方的人们的消费性支出现状,并对此给予一些建议。

关键词:消费性支出;经济发展;城镇居民消费

一、居民消费的相关理论

城镇居民个体的家庭在日常生活消费上的支出和集体用于个体消费的所有支出就是居民消费支出。用于商品的支出与用于非商品的支出都算在内,其中非商品支出涵盖体验文化服务和生活服务等等。针对农村人群,还要额外加上在日常生活中的供自己使用的产品支出。集体对个体供给的产品与劳动的支出为集体用于个体的消费,但排除所有的非消费性支出。

二、我国城镇居民消费支出的现状分析

1.各地居民消费性支出结构差异大

伴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循序渐进的发展,政府取消了毕业后直接安排工作、就业后免费或低价分房等的政策。取而代之的是医疗保险及养老保险以社会为导向和除义务教育外教育收费市场化等改革新政。我国各地人民的消费结构逐步优化,只顾吃饱穿暖的消费在城市已销声匿迹,城市居民开启了小康消费模式,并向富裕型消费迈进。但各地区,在用于吃的物品,居住,家庭日常用品和相关服务等各方面的支出显著不同,因此群众消费支出在城镇间较为不平衡。

2.城乡居民恩格尔系数下降

恩格尔系数指的是用于食品方面的支出占总的消费支出的比例。伴随着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的不同,上述比例也有所变化,这就是大家所熟知的恩格尔定律。它反映了居民的可支配收入和用于食品方面的支出之间的密切联系,用恩格尔系数来解释经济腾飞、收入提高对日常生活中消费支出的影响大小。这一系数越高表示生活水平越低,生活越困难,相反,这个系数越低,表示生活水平越高,生活越富裕。

自1978年之后,中国经济开始发展,居民恩格尔系数逐渐地下降,这既体现了居民用于食品方面的支出在总消费支出中所占的比例逐渐减少,也说明了中国各地人们过上了更加富裕的日子。改革开放以来,恩格尔系数在城镇和农村之间有很大不同,城镇的系数比农村的低很多,说明生活在城镇的人们比生活在农村的人们享受更高的消费水平和生活质量。因此,居民消费用途支出结构在往好的方面发展的同时,主要还是存在一个问题就是结构的不平衡性严重制约了经济增长的速度。其原因在于,这种不平衡性,必然会影响社会资源配置率发生变化,继而影响产业结构的变化,以致最终影响经济的增长。

三、对策建议

第一,要保持经济腾飞发展状态,努力使居民的收入水平更上一个台阶,并合理拉动各地消费。想要保持经济的健康稳步发展,就得快速改变经济发展的形式,调整经济结构是改变经济发展形式的主攻方向,是能够使国民经济整体素质改善,得到国际中经济竞争的主动权的战略重点,同时更是根本方法。调整经济的结构不得不优化需求的结构、改善产业结构、促使区域协同进步,着力解决一直以来约束中国经济腾飞的重大结构问题。坚定走我们国家的四化道路(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是推动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由之路。与此同时,要想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还必须要坚定不移地走具有中国特色的自主创新道路,开创创新驱动的发展模式,全面依靠创新推动发展,以达到提高经济水平和收益的目的。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也必须要健全城乡一体化体制机制,城乡二元结构是制约城乡同步与协调迈进的主要障碍。

第二,建立健全社会保障、社会保险以及福利制度,同时优化经济生活的环境,使之不经常出现较大动荡。许多不稳定因素都可以破坏或者降低居民的消费支出,如失业、物价持续大幅度提高等等。所以,只有稳定物价、增加就业岗位,提供优良的保障才能增加居民消费的信心,从而增加消费支出。目前中国城市和农村的社会保障制度明显不同,城市占用了绝大部分社会保障资源,农村相对较少。而二元结构甚至多元结构在城市内部制度划分性问题、社会保障和福利制度上的存在,一定会导致一部分的福利滥用与浪费及一部分的福利缺失。这样的社会福利结构,不但使公平准则消失,而且造成效率低下的局面。在中国这样一个人口基数巨大、地域跨度大,而社会福利资源不足的条件下,中国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重要任务就是使整个社会的经济发展与社会保障之间产生良性互动、优势互补以及各个相关利益主体协调一致。

第三,追逐效率的同时,注重公平。进一步落实西部大开发政策,缩小西部与东部地区的经济差距。中西部地区由于地理环境和历史原因,大多数地区经济基础薄弱,发展停滞不前,因此加快这些地区的经济发展是迫切的也是很有必要的。政府应当出台相关政策并且加大扶持力度,为这些地方提供良好的投资环境,以此吸引外部投资与开发。中西部地区也应学习率先发展的沿海地区经济发达的成功经验并结合自身实际,最大限度的利用自己的自然资源优势,找准时机快速发展。

第四,引领居民合理消费,形成正确的消费观,提高全国各个地区居民的生活水平,改善生活质量。政府应当制定相关政策措施,激发居民的消费热情,尤其是应对偏僻的地方实行政策扶持,引领各个地域人民的消费走上持续健康发展的道路。

参考文献:

[1]冯建中,何先平.基于因子和聚类分析的城镇居民家庭消费性支出应用研究[J].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农学卷),2010,7(1):97-100.

[2]孙彩虹.我国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变动的因子分析[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西部论坛,2007(1):103-105.

[3]赵巧芝,戴颖.用因子分析法对我国各地区城镇居民消费状况的分析[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4(20).

[4]廖为鲲,蔡国梁,涂文桃.基于因子分析法的城市经济发展评价[J].决策参考,2005.

猜你喜欢
经济发展
剧院舞台工艺设计概述
我国商业地产经济宏观调控政策研究
产业结构调整与转型升级的路径探究
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发展战略探究
“互联网+”时代经济发展的新模式
经济“新常态”下产业结构调整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信息化管理在公路运输经济发展中的作用研究
我国对外贸易促进经济发展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