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银行业面临的新变化及其发展趋势探究

2015-09-17 15:29刘思源朱晓辉孙胜南
商场现代化 2015年19期
关键词:民营银行银行业

刘思源+朱晓辉+孙胜南

摘 要: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金融行业特别是银行业正在面临一些新的变化,综合来看,主要有泛网络化、去垄断化和竞争化等等。这些变化正在不断影响着中国银行业的发展,同时,如何把握这些变化并在这些变化中占据控制权和主动权,对国有银行至关重要。本文着力于分析这些变化,并对可能对中国农业银行造成影响、竞争和挑战的因素进行一种纯粹的经济学分析。

关键词:银行业;网络银行;民营银行

一、银行业的泛网络化及其对传统银行网上银行业务的影响

使用“泛网络化”的定义是相对于网络化而言的。可以说中国银行业的网络化已经基本实现,虽然不能排除在个别地区、个别银行的网上银行业务运行仍然难以让人满意,但是实际上网上银行业务已经覆盖了大部分的银行客户群体,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消费习惯,促进了交易便利化。泛网络化可以定义为指的是银行网络化的“深化”和“广化”。所谓的“深化”,指的是网上银行平台承担了越来越多的银行业务,从电子账户管理、存取款业务等逐步发展称为集合存贷款业务、理财业务等的多维度综合型平台。而所谓的“广化”,指的是银行网络业务的登陆终端多元化。随着移动终端的多元化,诸如在手机、平板电脑等终端上使用银行的网上业务的诉求越发加强,在这种背景下,对支付安全提出了新的考验。传统的银行的网上银行业务的加密方式和安全保障措施是相当成熟的,通过K宝和证书的加密措施一直有效地保证了资金交易的安全。而在这种思维下来看,类似支付宝、微信支付、财付通等快捷支付的方式相对而言是不甚安全的。但是因为使用便捷快速且不断广泛化,加之快捷支付多采用密码-短信的支付双重身份验证和身份证-银行卡-账户密码的三重身份认证,其安全性其实是有保障的,导致了快捷支付的支付方式和移动数字终端的支付软件就被广泛接受。因而这些快捷支付和数字移动终端的支付的普及对传统银行的网上银行业务造成了冲击。

虽然这些支付机制对银行的竞争是显而易见的,但是却有着其难以避免的弱点。首先,相比于传统银行,新兴的支付平台和网络银行在资本实力、对政策影响力以及获得的经营权利等方面仍有待提高。除此之外,无论任何的新支付媒介,都要求与银行卡进行绑定,这样,传统银行就站在了这些机构的上游,因此可以通过设置额度限制等手段限制这些业务,从而保护自身的地位。最后,各银行尤其是民营银行正在探索新的方法来同这些支付中介机构进行竞争,如民生银行等银行已经推出滚动计息的借记卡,只要客户将资金存入卡中,将按照一定的收益率(年化收益率一般为4%-5%)给予卡中余额一定的利息,客户同样可以随时将卡中的资金取出,进而传统银行创造了更便利的服务:客户可以享受基本无差异与余额宝等的收益,同时不用承担转入和转出资金的时滞带来的不便。

二、银行业“去垄断化”对传统银行的影响

近期新出现的民营银行和网络银行是竞争性的另外一种表现。这很可能成为我国银行业发展的一个趋势。在这种趋势下,国有银行的垄断地位将会受到动摇,控制力和市场占有率将会受到影响,逼迫国有银行进行创新。

另外,大多数股份制银行和地方商业银行已经积极投身到金融创新的队伍中去,金融理财产品不断增加,各类优惠措施拼拼推出。可以说,在银行业去垄断化的过程中,伴随着的是更加激烈的竞争和更高的创新要求,国有银行能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不断推进金融创新,直接关系到其未来的发展。

去垄断化和竞争化可能会造成额后果,除了传统银行,有其是国有银行的客户流失以外,还有可能对经济面产生重要的影响:第一,存款利息将不断升高,贷款利息开始下降,银行利率差降低,存贷款业务的盈利空间减少。第二,政策对五大行的倾斜将有望减弱。第三,因为银行数量增多,银行经营不善可能造成的金融风险也会随之增加。第四,银行业务开始分化,专业性银行将会增多,银行的竞争化导致许多资本实力不是很充足的银行往往会在一些专业的方面——诸如小微企业贷款、网络银行业务等——深入经营和研发金融产品。

三、趋势和改革的必要性讨论

无论是泛网络化还是去垄断化和竞争化进程,都是国外银行业和金融业已经走过的道路,有其历史必然性和合理性。而传统银行尤其是五大行依靠行政干预和限制上游的手段进行限制,在短期内可以收到不错的成果,但是只能为其转型和创新提供时间,在长期仍然需要金融创新驱动的银行的新发展。在这一点问题上,传统银行尤其是国有银行应该有所认识。

正如前文所述,新条件的变化短期内仍然难以撼动传统银行的优势地位,传统银行仍有较为充分的时间和余地,在充分认识未来趋势的基础上,首先,应该重视管理体制的改革,以体制促创新,充分发挥优势的劳动力资源素质对创新的核心推动力,创新出更多更好的产品和服务;其次,重视自身特色的业务,实现差异化发展。

参考文献:

[1]刘璇,张向前.“淘宝网”盈利模式分析[J].经济问题探索,2012(01):148-154.

[2]李彬.“余额宝”高收益率震动银行业 互联网金融加剧冲击传统金融业[N].人民政协报,2013/6/18(B03).

[3]徐守萍,杨小元,杨群华.基于声誉信息的网络银行信任模型研究[J].南方金融,2013(06):25-29.

[4]魏建国,张炜.论建立我国网络银行的市场退出机制[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4):95-99.

作者简介:刘思源(1990- ),男,天津人,天津财经大学西方经济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互联网金融;朱晓辉(1989- ),河北省石家庄人,天津财经大学西方经济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国际金融;孙胜南(1992- ),河南商丘人,天津财经大学行政管理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政府公共管理

猜你喜欢
民营银行银行业
河北省银行业协会
河北省银行业协会
办理银行业务须谨慎
银行业对外开放再定位
利率市场化下的民营银行发展探究
邢台民营银行发展策略分析
我国民营银行混业经营发展趋势分析
浅析我国民营银行的缺陷及可持续发展
我国民营银行发展的风险及防范研究
河北省银行业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