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015-09-21 13:35陈绍芝
读写算·素质教育论坛 2015年17期
关键词:内角教师应三角形

陈绍芝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众所周知,人类对韵律、节奏、语言和美的感受是天生的本能,因而音乐、美术等学科较之数学科目来讲,学生兴趣点更高,而数学的抽象性和数字的单调性常常使学生对数学望而生畏。新《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提出了要学生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对数学产生亲切感。那么,如何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呢?

一、在游戏中促进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

(一)在生活中感知数学的秘密。数学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教师要在教学中使学生了解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使学生感到数学知识就在生活之中,从而对数学产生学习兴趣。例如在学习百分数知识时,教师要求学生搜集各种饮料瓶和食品外包装上的百分数;通过搜集日常生活中的百分数,让学生解释含义,从而加深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认知能力,使学生了解到生活离不开数学知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又使学生进一步关注数学在生活中的意义。

(二)在动手中提高学习兴趣。小学生身心特点是活泼好动,他们的认知能力处于从感性思维到抽象思维过渡阶段,因此教师在教学时必须创造条件,让学生动手操作,通过摆弄学具,帮助学生获取知识解决问题。例如在教学三角形面积时,先让学生动手把三角形转化成学过的图形,然后说一说学过图形与三角形之间的关系,最后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联系操作过程得到三角形面积=底乘高除以2。这种从动手操作到语言叙述,从语言叙述到公式的得出,就是由直观到抽象、由具体到概括的过程。在这种有教师指导下的实操活动中,学生手脑并用,发现和解决了数学问题,参与了获取知识的全过程,学得积极、主动,尝到了探求知识的乐趣。

(三)创设活动情境提高学习兴趣。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接近和探究事物本质及其因果联系的实质,这一过程本身乃是兴趣的源泉。”教师教学中应充分挖掘这些因素,充分发挥教材中内在的潜力作用,创设情境,使学生产生兴趣。例如在教学能被2整除的数的特征时,由学生间相互出题并比赛,看谁判断快,学生对教师的教学要求转化成了自我强烈的求知欲望,已经成为一种求知的“自我需要”。随着新课改的推进,教学手段已经实现了多元化发展,特别是利用多媒体设计情景,学生的兴趣被激发,课堂效率大大提高。

二、让学生在感悟中培养学习兴趣

感悟能力的培养是提高小学生数学空间思维的有效手段,外在活动引发的兴趣只是暂时的,教师应引导学生把其内化为对数学知识的欣赏和追求,让学生从感悟中领略数学的魅力。

1. 找到数学的“美”。数学中的美不同于美术中的视觉美,不同于体育中的运动美,也不同于各种音乐的听觉美。数学本身的美是一种立体空间的美,让学生进行体验并感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教学图形时,除了通过展示一幅幅对称美丽的画面,教师还可以在外学生的赞美声中进行引导:为什么大家对这些图形都说美,这就是数学中对称的神奇力量,除了这些图形外,大家还可以从我们的教室里发现哪些数学中的图形呢。从而让学生透过美的感悟达到对数学空间美感知。当然数学中还有许多的美(如统一美、奇异美等),教师应充分挖掘这些美的资源,激发学生兴趣。

2. 感知数学之“趣”。要让学生感悟到数学的趣,才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即使再苦再累也是乐在其中。比如在教学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时,为了巩固计算方法,必须进行练习,但大量的练习又枯燥乏味,有位教师充分利用回文算式的趣味性,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当学生知道计算方法后,出示了63€?2,21€?6,14€?2,28€?1四题,计算后发现了什么规律,你能创造这样的有趣算式吗?通过趣味提升后,没有一个学生不想计算的。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应充分挖掘数学中的一些有趣现象,如数字黑洞、趣味填图等,让这些材料成为数学课堂中的有趣的教学资源。

3. 推断数学中的“理”。数学是一门理性的学科,它需要思考、分析、推理,用科学的方法来说明理由,用空间思维能力来分析和解决问题。如果能让学生感悟到数学的理,必将激起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兴趣。比如在教学三角形内角和时,课本上提到了用量角度数相加,剪角相拼和折拼这三种方式,然而这三种只是从操作上得到,因此有一定的误差,所以有学生对内角和是180度不信服,由此可引导学生进行推理验证。先出示长方形,用对角线分成两个任意直角三角形,得到任意直角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度,然后让学生探究任意三角形内角和也是180度,可将任意三角形分成两个直角三角形,两个直角三角形内角和为360度,然后减去两个直角180度,正好等于180度。通过这样严密的推理,让学生心服口服,从而让学生感悟到数学的理。

三、让学生在激励中获得学习的兴趣

有人曾说过,没有什么东西比成功更能增加满足的感觉,也没有什么东西比成功更能鼓起进一步求得成功的努力。一次次的成功就会给学生带来无限喜悦和美好的憧憬,从而可不断地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让学生体验成功,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一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通过设计适合不同能力水平的作业,使广大学生都能得到相应的收获,让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充分的发挥。

通过积极评价,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在人的心灵深处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那就是使自己成为一个成功者。小学生很在乎教师的评价,因此教师给予学生多一些鼓励性的评价,尤其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有进步时,教师应及时对其给予激励性评价。俗话说得好:“良言一句三九暖,冷言一句三伏寒。”教师在教学中应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切莫让自己的评价使学生对学习数学失去兴趣。

当然,兴趣虽然是最好的老师,但学生对数学兴趣的产生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实现的,需要长期的积累和影响,如果教学方法得当,一旦学生对数学产生了兴趣,那么学生会对学好数学产生很强的自信心,会不懈地学习数学知识。

(责任编辑 楚云鹏)

猜你喜欢
内角教师应三角形
多边形内角和再探
三角与数列试题精选
三角形分割问题
三角形,不扭腰
三角形表演秀
多边形内外角问题的巧解
小学低年级教师应处理好的几种关系
画一画
教师应上好语文综合性学习课
教师应首先在道德上成为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