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历史新课标下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015-09-21 16:51徐清国
读写算·素质教育论坛 2015年17期
关键词:初中历史积极性学习兴趣

徐清国

摘 要 要想在教学中最大化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师应在授课前认真钻研教材,在授课过程中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课堂,明确教学目标,并且师生融洽默契,授课以后认真总结反思。

关键词 初中历史 学生 学习兴趣 积极性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7-0114-02

有人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些年,笔者在教学之余,也在不断总结和探究,怎样才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著名教育家皮亚杰说:“所有智力工作都依赖于兴趣。”可见,学习作为一种智力活动,也是有赖于兴趣的。而学生学习兴趣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率,也间接影响着教师的教育教学综合水平。所以,在历史教学中,增强课堂趣味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才能抓住学生一颗好学之“心”,使学生“学而不厌”,便被动为主动,从而提高历史教学质量。

一、认真钻研教材是前提

要想激发学生的积极性,首先得认真钻研教材。对教材的了解,是一个教师的基本业务素质。倘若只是“照本宣科”,是激发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的。

认真钻研教材,不仅仅是历史学科的内容,还应该涵盖人文、地理、社会学科等方面的知识。教师历史知识要系统、要全面,还要有洞察时势的能力,用历史事实来比照今天,以古论今、以古讽今、以古鉴今,方能“举一隅而以三隅反。”学生在教学中如沐甘露,教师在教学中充分体现自己的历史专业素养。

一个认真钻研教材的教师,还体现在“勤”。孔子说:“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勤学习,勤备课,勤反思,这些都是提升教师能力的重要过程。正所谓:“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只有教师在台下做足了功课,方能在三尺讲台上挥洒自如。

认真钻研教材,还要求教师具备丰富的情感。将情感融合到教材内容中去,体现出历史教师应有的爱国主义教育和思想品德教育的责任感,如此方能不误人子弟,且合乎教育教学之要求。要根据所要讲授的内容,恰当地融入教师的情感,或悲或喜,或推崇或鄙夷,让学生徜徉在历史的海洋中,跟着教师去挖掘有益的东西,而摈弃无益的内容,才能将学生引入正道,实现教学之目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性和主动性。

所以说,认真钻研教材,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前提。缺少了这个前提,教学设计、学生自主学习等等都是空谈。

二、教学目标明确是关键

凡教学,离不开教学目标。没有教学目标的教学,是空壳,是表演,而且是无谓的表演。一些索然无味的“观众”坐在教室,看着这漫无目的的表演,丝毫也进入不了历史课堂的角色。所以,只有教学目标明确、由表及里、层层深入,才能更大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只有教学目标明确,才能精心设计教学、备好课,在课堂上教师的授课风采才能淋漓尽致地发挥出来。

三、课堂丰富多彩是要求

丰富精彩的课堂,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历史其实是一门生动有趣的课程,但是,在一些老师的教学下,历史变成了枯燥无味的学科,仅仅是记时间、记事件、记要点,更有甚者,直接划上重点,让学生自己去读、去背,学生只能哀叹:“唉,又是一堂无聊的历史课。”其实,纵观历史,可以了解未来,了解文明的足迹,了解思想的变迁,了解自然的哲理。历史,简单来说就是讲述从古到今的故事,在故事中,后人得到启示。因而,何不如将历史当成故事来讲呢?譬如说,将隋炀帝的故事,用说书的形式讲述出来,不是很好吗?既让学生了解隋炀帝的政治谋略,又让学生了解隋炀帝所处的客观条件和主观作为。

笔者就曾见到这样一位很有激情的年轻教师,其历史课堂的开场白是这样的:“话说当年,秦君残暴,各地起义纷纷……”尔后在故事中穿插某个时代的人物、军事、科技、农业、水利、学术、思想等等各个方面。学生每天都有新鲜感,每堂课都盼望着历史老师的到来。所以说,将这些各方面的内容用一根故事的线索串联起来,既增加了趣味性,又让学生学习到应学的知识,关键是还能让学生记忆深刻。此种教学方式,远胜于那些一上课便“复述”教材内容,充当扩音器作用的教学方式:“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第五单元。这一单元主要讲……”复述的结果,便是弄得学生恹恹欲睡,丝毫也提不起兴趣来。纵是那学习成绩较好,比较听话的“乖乖男”或“乖乖女”,亦忍不住打几个哈欠,暗暗表示对这枯燥的课堂有些许不满。

丰富多彩的课堂,除了要求教师有一个好的开场白,还在于教师在讲述历史故事的过程中,能够做到两点:(1)恰如其分地创设情景,将学生带入情景中,仿佛置身其中,悲其所悲,喜其所喜,跟着主人公的命运“奔跑”;(2)因势利导,巧设悬念,紧紧抓住学生的“心”,让学生有所思所感。

不过,笔者并不是说反对各地推广的诸多课堂教学模式,而恰恰是与这些课堂教学模式理念是吻合的,都是“以学生为主体”,只是考虑历史学科的特殊性,思虑历史学科有别于其他学科的特点,学生什么都不知道的,就让学生去探讨、去深究、去问“为什么”、去搞所谓的小组讨论,不知道故事内容的情况下,讨论得了吗?或者说,讨论是需要的,探究也是必须的,但是须在学生听了教师的“故事”之后,方能针对“故事”中的问题去探讨,去深究。也就是说,一个历史事件,须得听教师“讲”(有声有色的讲),然后再“问”(学生提出问题),最后再“论”(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相互讨论,得出最适合的答案)。

回归本源,只有课堂丰富多彩,才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最本质的要求。惟有如此,才能让学生觉得历史课是有趣的,是值得大家认真去了解和深入思考的。

总之,要想提高教学质量,必须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上多下功夫,让学生真正了解历史,展望未来,成为一个有爱国主义精神和良好道德情操的人。

(责任编辑 全 玲)

猜你喜欢
初中历史积极性学习兴趣
三方共进,激发干部积极性更上一层楼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探析初中历史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
初中历史反思性教学思考
数学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之我见
如何推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技校生学习积极性的探索研究
人的积极性与扩大内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