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性康复护理干预在硬膜外血肿微创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2015-09-23 22:46王翠香
中国医药科学 2015年16期
关键词:微创治疗

王翠香

[摘要]目的 探讨系统性康复护理在硬膜外血肿实施微创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2年1月~ 2013年12月在我院采用微创技术治疗的硬膜外血肿患者86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两组硬膜外血肿患者采用相同方案进行微创治疗,术后均给予一般常规护理,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系统性的康复护理干预方案,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日常生活能力、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护理满意度。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患者临床疗效更好(P<0.05);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患者干预后的NIHSS评分值显著降低,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患者对护理服务总满意度显著增加(P<0.05)。结论 在硬膜外血肿微创治疗中实施系统康复护理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疗效、护理满意度,改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系统性康复护理;硬膜外血肿;微创治疗

[中图分类号] R473.6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5)16-96-04

Application of systematic rehabilitation nursing in minimally invasive treatment for epidural hematoma

WANG Cuixiang

Departemnt of Neurosurgery,the First People's Hospital of Shangqiu City, Shangqiu 4761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discuss the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systematic rehabilitation nursing in minimally invasive treatment for epidural hematoma. Methods From January 2012 to December 2013, selected 86 cases with epidural hematoma treated by minimally invasive techniques were divided into study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randomly with each group of 43 cases. Two groups received general routine care. Study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systemic rehabilitation nursing intervention programs. The clinical effect, 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 neurological deficits, and nursing satisfaction of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Results Compared with control group, clinical efficacy of study group was better (P<0.05). Compared with control group, the NIHSS scores after the intervention of study group were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P<0.05). Compared with control group, the ratio of overall satisfaction of study group was higher(P<0.05). Conclusion Systematic rehabilitation nursing in minimally invasive treatment for epidural hematoma patients has important clinical adjuvant therapy significance for improving clinical effects, nursing satisfaction, daily life and neurological deficits extremely. It is suitable for a wide range of applications.

[Key words] Rehabilitation nursing; Epidural hematoma; Minimally invasive treatment

硬膜外血肿是神经外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1],往往多发于颅脑损伤,发生率约占创伤性颅内血肿的1/3左右,一旦得不到有效的治疗,其很有可能会给患者的生命健康造成严重的影响和威胁[2]。开颅手术清除血肿是硬膜外血肿的传统手术方法,缺点是对机体创伤较大,恢复慢[3]。近年来,随着我国现代微创医学水平的发展,硬膜外血肿发病机制深入研究,微创治疗技术在神经外科疾病中的进一步推广,其在硬膜外血肿治疗领域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4]。因此,本研究以2012年1月~2013年12月在我院采用微创技术进行治疗的86例硬膜外血肿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并就系统康复护理干预措施在硬膜外血肿实施微创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进行分析,以期为促进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和临床治疗效果的提升提供支持,现将研究方法和结果详细阐述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1月~2013年12月在我院采用微创技术进行治疗的硬膜外血肿患者86例,其中男49例,女37例,年龄15~68岁,平均(45.8±8.2)岁。86例患者均为颅脑损伤所引起,其中车祸伤患者34例,坠落伤患者26例,打击伤患者17例,其他原因损伤患者9例。所有患者均经入院后的颅脑CT等影像资料及相关检查结果证实为硬膜外血肿[5],且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均在9分以上,同时通过系统性检查而全面排除合并有重症脑挫裂伤和脑内血肿患者。将入选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两组患者在性别比例、平均年龄、受伤原因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endprint

1.2 研究方法

两组硬膜外血肿患者采用相同方案进行微创治疗,术后均给予一般常规护理,而研究组患者则在此基础上加用持续4周的系统性康复护理干预方案,具体措施如下。(1)保持卧位平衡:医护人员应协助硬膜外血肿实施微创治疗后的患者采用15°~30°的头高脚低斜坡卧位,并根据不同患者的实际情况逐渐、适度增加角度,如无异常情况可在每2~3天增加15°。随着角度的不断增大可逐步指导硬膜外血肿患者成直角坐起,每次坚持10min,每天进行4~6次。(2)加强床上训练:医护人员应指导硬膜外血肿实施微创治疗后的患者早期在床上便开始自我辅助练习,将双手交叉后向前平举,上举过头,侧举,指鼻,双腿屈曲撑床抬臀,双腿交叉侧移等。并逐步过渡到上、下肢的床边被动运动,充分利用对肌肉的突然牵张,而引起肌肉收缩。(3)保持站立平衡:当硬膜外血肿实施微创治疗后的患者能够坐起时,可进一步开展站立平衡练习,可在两个平行杠的辅助之下进行,从坐位站起时应首先屈头与颈部,然后再屈躯干部,最后站起。指导患者可渐进式开展跨步并行跨门槛、爬台阶等相关动作的训练,每次训练5~10 min,每天进行2~3次。(4)增强步行训练:当硬膜外血肿实施微创治疗后的患者能够平衡站立时可逐步开展步行训练,首先从桌椅转移练习开始,然后可在医护人员的辅助之下开展步行训练,训练过程中应特别注意屈膝等相关动作,始终保持膝关节的稳定性,每天训练5~10 min,每天进行2~3次。(5)加强口面部训练:医护人员可通过指导硬膜外血肿实施康复治疗后的患者进行张口,鼓腮,叩齿,伸舌,舌顶上颚以及冰冻棉签和味觉刺激等方法,使其面、舌、唇肌得到有效的刺激和充分的训练。(6)强化生活能力训练:医护人员应通过硬膜外血肿实施康复治疗后患者的实际情况,分别对其日常的饮食动作、穿衣动作、上下床动作、大小便自理等一系列生活自理能力项目进行针对性的康复训练。

1.3 评价指标

分别比较和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日常生活能力、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护理满意度。评价时间点选取治疗前、治疗后4周。其中疗效评定标准[6],治愈:神志清楚,症状消失或基本消失,能恢复正常工作,复查 CT血肿完全吸收;显效:神志清楚,临床症状改善,生活基本自理或部分自理,复查CT血肿大部分吸收;有效:神志清楚,临床症状有所好转,但仍有头晕、头痛等症状,复查CT有部分血肿残留;无效:临床症状无改善,复查CT仍有大部分血肿残留;治愈、显效、有效三者之和即为总有效率。其中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采用Barthel指数(BI)进行评定,极严重残疾为0~20分,严重残疾为20~50分,中度残疾为50~75分,轻度残疾为75~95分,正常为100分。其中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采用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进行评定,重度神经功能障碍为15分以上,中度神经功能障碍为4~15分之间,轻度神经功能障碍为4分以下。其中护理满意度采用自行设计的护理工作满意度调查表进行评定,满分为100分,90分以上为很满意;75~90分为满意;60~74分为基本满意;60分以下为不满意;很满意、满意、基本满意三者之和即为总满意度。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7.0软件对本次临床研究数据均进行统计学处理和分析,其中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研究组与对照组硬膜外血肿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比较

研究组治愈、显效比例更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研究组与对照组硬膜外血肿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比较

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硬膜外血肿患者干预后的NIHSS评分值显著降低,仅为(4.30±0.87)分,并且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研究组与对照组硬膜外血肿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比较

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优于对照组(P<0.05),正常、轻度残疾的比例要高于对照组。见表3。

2.4 研究组与对照组硬膜外血肿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

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总满意度显著增加,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3 讨论

硬膜外血肿往往是指位于颅骨内板与硬脑膜之间所发生的血肿,一般多发于幕上半球凸面,几乎占据整个外伤性颅内血肿的30%左右,其中发病比率由高到低分别为急性血肿,亚急性血肿,慢性血肿[7]。当硬膜外血肿的出血源于静脉,则病情发展相对缓慢,常表现为亚急性或慢性病程,而对于病情进展迅速的硬脑膜外血肿,其出血来源往往多由于动脉损伤所致,随着血肿的急速增大,甚至可在数小时之内引起脑疝,最终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8]。传统开颅手术虽然可以有效清除硬膜外血肿,但由于手术是在全身麻醉状态下开展和实施,患者机体极易出现相关应激反应,且血流动力学也较不稳定,术后常呈现不同程度的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快速康复,经济负担进一步加重[9]。而伴随着我国微创医学技术水平的日益提高,以及在硬膜外血肿治疗中的不断应用,其已呈现出手术操作简单,创伤性小,血肿清除率高,伤口愈合迅速,医疗费用低廉等优势和特点[10]。硬膜外血肿患者可以通过实施微创治疗以减轻脑组织受到血肿的压迫,对脑水肿进行有效的控制,使治愈率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对患者发病后的生存质量加以保证[11]。

康复医学的概念出现于20世纪中期,属于一门较为新兴的学科,其往往以消除和减轻患者的功能障碍、弥补和重建患者的功能缺失、设法改善和提高患者各方面的功能为治疗目标[12]。而康复护理作为康复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其往往是为了适应康复治疗的临床需要,从基础护理中逐步发展起来的一门专科护理技术[13]。硬膜外血肿患者在实施微创治疗之后,早期应根据患者的实际病情分别从卧位平衡、床上训练、站立平衡、步行训练、口面部训练、生活能力训练等方面设计和制定系统性的康复护理干预方案。通过卧位平衡、床上训练以及战力平衡等康复护理干预措施的实施,能够加速硬膜外血肿患者脑部侧支循环的有效建立,充分发挥患者脑部组织的可塑性和功能重建的作用性。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采用相同治疗方案后,虽然总有效率无明显差异,但采用系统康复护理干预方案的研究组患者临床治疗治愈率和显效率均明显提高,分别达到51.16%和34.88%。同时,笔者认为在患者身体状况允许的前提下,尽早应用康复护理对患者的治疗效果的提高能够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endprint

另外,通过步行训练、口面部训练以及生活能力训练等康复护理过程的渐进式应用,能够使患者运动通路上的各个神经元得到有效的刺激,全面创造患者重建运动反射的相关条件,并积极调节其兴奋程度,以最大限度获得正确的运动输出,从而有效减少和防止硬膜外血肿实施微创治疗后患者的肌肉废用、误用以及过用综合征的发生和发展,其不但可以全面促进患者神经功能和运动功能的恢复,而且还能够进一步缩短康复治疗的周期,节约医疗费用,提高患者生活质量[14-18]。本研究结果显示,采用系统康复护理干预方案的研究组患者干预后的NIHSS评分值显著降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明显改善;极严重残疾、严重残疾、中度残疾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日常生活能力显著提升,预后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对护理服务很满意标准率和总满意度均较对照组显著增加。

综上所述,康复护理对于硬膜外血肿实施微创治疗患者临床疗效和护理满意度的提升,以及日常生活能力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改善均具有极其重要的临床辅助治疗意义,适于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1] 黄幼华.硬膜外血肿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J].医药前沿,2014,18(9):334-335.

[2] Estaitieh N,Alam S,Sawaya R.Atypical presentations of spontaneous spinal epidural hematomas[J].Clin Neurol Neurosurg,2014,12(2):135-136.

[3] 蒋凤苹.优质护理在硬膜外血肿患者中的应用[J].医学信息,2014,35(4):206-207.

[4] 毛艳妍. 120例硬膜外血肿围手术期的临床护理体会[J].中国卫生产业,2013,9(2):35-36.

[5] 王宪荣,冯华.实用神经外科基础与临床[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3:252-253.

[6] 王忠诚.神经外科学[M].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434-437.

[7] 曾凡川.微创钻孔引流治疗中小量硬膜外血46例[J].重庆医学,2012,41(2):190-192.

[8] 李红江,周梅芳.硬膜外血肿钻孔引流术30例的护理[J].现代医药卫生,2012,28(11):1721-1722.

[9] 齐一龙,白咏,薛光,等.中小型急性硬膜外血肿积极微创手术的可行性研究[J].中国医药导报,2013,10(5):160-161.

[10] 段乐敏.早期微创治疗硬膜外血肿的临床体会[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4,8(10):28-29.

[11] Matsui H,Imagama S,Ito Z,et al.Chronic spontaneous lumbar epidural hematoma simulating extradural spinal tumor:a case report[J].Nagoya J Med Sci,2014,22(5):195-201.

[12] 冉蒋鸿.硬膜外血肿钻孔引流术围手术期的护理[J].中外医学研究,2011,9(6):55-56.

[13] 王锦丽.康复护理对微创治疗硬膜外血肿患者预后的影响[J].当代护士,2013,20(6):118-119.

[14] 李军涛,赵现,霍会永,等.减重步行训练对脑卒中患者下肢运动能力恢复的影响[J]. 山东医药,2014,54(29):40-41.

[15] 赵爱英,姜布平.中医康复疗法配合强化步行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功能恢复的影响[J].河南中医,2014,34(7):1274-1275.

[16] 冯娜娜,王强,李林,等.强化训练时间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步行功能恢复的影响[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13,35(4):290-294.

[17] 曹莉,田维琴.强化步行训练在早期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康复过程中的效果分析[J].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4,11(15): 2175-2177.

[18] 吴玉娥,黄艳芳,何彩霞.系统化ADL训练在促进脑梗死患者早期下床的临床研究[J]. 当代医学,2014,20(3):27-28.

(收稿日期:2015-04-23)endprint

猜你喜欢
微创治疗
微创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治疗效果研究
微创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术后相关并发症的原因及处理
高龄患者粗隆间骨折的微创治疗应用探讨
射频消融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的研究进展
微创手术治疗肝胆管结石的临床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