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魂一瞥大青山

2015-09-25 07:00朱小林
延河·绿色文学 2015年9期
关键词:大青山驴友石头

户外运动是能够让人上瘾的,当你看到了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如何甘心宅在钢筋水泥丛林中?又怎会停下跋涉的脚步?

今年夏天,一帮文人乘坐巴士翻越大青山,经四子王旗前往格根塔拉草原和边陲小城二连浩特。途中,望着怪石嶙峋的大青山,不住地感叹它的贫瘠与苍凉。我不容置疑地告诉他们,大青山里风景秀丽,我曾在山中逗留两天两夜,领略过它的魅力,文友们听了似信非信。没想到仅仅两月之后,我又重返大青山,不是路过而是徒步穿越。背锅沟进,沙图沟出,历时四天三夜,为了不错过一个斑斓的秋天。这是两年前的夏天,我跌跌撞撞从大青山古雁沟走出时未曾料想的。

“十·一”长假,当大队车流拥堵在高速公路上,一拔又一拔游客蜂拥至人头攒动的景点时,十六名喜欢寄情山水的驴友,一路向北走进大青山。

秋天向来都是绚丽多姿的,大青山的秋天更是分外迷人,宛若一个天生丽质,养在深闺人未识的婉约女子,天然灵动,风情万种,叫人过目难忘,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头一天晚上,因找不到通往沟口的路,四辆车绕来绕去很晚才抵达山底。好在那天晚上月色融融,不开头灯也大致能看清脚下的路。八男八女十六名驴友,在月光映照下进入沟里,徒步至深夜二点多,方找到一小块坡地,凑合着扎营,草草休息。次日早起,看着沟底的一树金黄,不由的双眼一亮。当我将目光移至头顶的山崖时,又不禁心有余悸,倾斜的山头,松散的石块,让人心里不免萌发一丝隐约的担忧,倘若那并不十分牢固的石头在睡梦中滑落,岂不危险。

越往里走,景色越美。十月的大青山,色彩丰富饱满,宛如一幅浓墨重彩的画卷。天空蓝的透亮,溪水清澈见底,错落有致的树木正渐次变黄,在秋阳中随风摇曳。因为尚未开发,除了热爱自然的驴友,很少有人进山,静静的山谷中,只有潺潺流水伴着驴友们的脚步声,愈发显得静谧悠然,似乎连鸟儿都休眠了。地面上绿的草,斑驳的落叶,尚未凋谢的野花,相互映衬,妙趣横生。

天气预报当日有小到中雨,果然走着走着雨如期而至,领队凡让我们就近在路旁一块大石头下避雨。都说山里雨水少,一会儿便会过去,岂知雨越下越大。环顾着三块石头支起的洞穴,同行者心生疑惑,不知头顶的巨石从何而来?我想了一下回答,是女娲补天剩下的,在大青山中一睡千年,为了等待我们的到来。这个说法虽有点牵强,却道出了我内心的感激之情,幸亏有此容身之处,否则在这荒无人烟的大山中,还不被淋成了落汤鸡?此时,早有队友在这浑然天成的山洞里用枯树生了一堆火,一帮人悠闲地围着火堆烤衣服、取暖、聊天、喝茶,点燃煤气灶煮面吃,戏称自己是“山顶洞人”。远处雾霭沉沉朦胧迷离,近旁秋雨绵绵水气氤氲,这样的情境不免让人生出许多感慨。虽然在野外,伙伴们倒也不急不躁,原定的登八峰计划,因为天气状况而取消。天气就是天意,岂能逆天而行,万事皆缘,随遇而安,心无挂碍,方得自在。

又过了许久,雨下得小了些,感觉时间不早了,一行人背起行囊再度出发。被雨水打湿的山脊,看起来更加凝重苍劲,尤其是那种红色的岩石,隐约中泛着亮光,显得格外艳丽深沉。道路隐秘湿滑,行走变得愈来愈困难,就好比人生,许多时候你不得不风雨兼程,硬着头皮向前。手脚并用,顺着两山狭缝中的乱石向上攀爬,心里异常紧张,如果上边有石块滚落,或者不小心把并不牢靠的石头给蹬下去,自己以及后边的队友将无处躲藏。好不容易来到一处地势较缓的地方,透过稠密的树枝,看到十几只牛在低头吃草。刚刚放下的心又提了起来,从它们身边经过时,我屏声静气,生怕哪一只牛受了惊扰迎面冲来,那我将毫无招架之力。过去之后,我们全都纳闷,怎么会有牛呆在那里,从这两天经过的路线来看,以牛的笨拙和庞大的躯体,是无论如何不可能上来的。有人猜想,是小时候抱进山,杀了之后再运出去,仔细推敲似乎不能自圆其说,不得而知了。

那天晚上,我们在遍地牛粪的山坳里扎营,天气太冷,一些人不得不挤在老羊倌须猫着腰进出用石头垒成的地窝子里取暖,这是我们进山以来遇到的惟一一个同类。由于柴禾湿和灶台烟道不畅,满屋子的烟雾炝的人淌生眼泪,就那样人们一边烤衣服一边说着话,活像一群“原始人”。晚上雨停了,星星出来了,我暗自窃喜,明天应该是个大晴天。次日早起,帐篷里湿漉漉的,睡袋的外层也被水汽打湿了,要不是脚心贴着队友给的暖宝,没准半夜会冻醒的。

黎明到来,月亮退隐,新的一天总让人感到充满希望。大家边吃早点边玩闹着拍照,不待帐篷干透就开始拔营,今天的路依旧漫长,容不得我们有半点松懈。到达哑口后,因为体力原因,我和两名女队员放弃登顶,另外十三名队友直奔九峰最高处而去,大约一个小时后,我在长焦镜头里捕捉到他们欢呼雀跃的身影。大队人马回归后,未及好好休息,我们便开始迅速下撤。磕磕绊绊在密林中行进,一不留神就会被树枝戳到,看着四面围挡的高山,我问领队这沟里会不会发洪水,凡说有可能,一句话把我给愣住了,想起四川多名驴友在丛林中被洪水冲走的事,霎时觉得这沟里充满危险,看看周围的情形,如若有大水汇集,我们是无论如何来不及逃生的。荒忙地走到一处较平整的地方,已是落日西沉,有队员提出扎营,更多的人被一种紧迫感促使,认为应当趁天色尚未完全暗下来尽量往前赶。队伍于是继续前行,没多久就什么也看不清了,只得从包里取出头灯。脚下的“路”变得越来越艰险,看着沟对面锯齿状的山峰,以及垂直下去黑漆漆的深沟,瞬间意识到此刻大家都身临险境,稍不留神滑到山底,后果不堪设想。没感到恐惧,也许是觉得害怕也没用,然而双腿却一个劲地打软,心里更是感到忐忑不安,想着自己若有个好歹,将置亲人于何地。一些较惊险的路段,担心背包会拽的身体失去平衡,只得扳着崖壁屁股挨着石头一点点往下溜。有的地方无处下脚,男队员们便上下接应,相互拉扯着慢慢向前移动,有人扔掉了手杖、水壶,大家齐心协力,只想着必须踩稳脚下的每一步,安全下撤沟底。就这样凭着集体意志和团队协作精神,我们终于下到了山底,在一片蓖麻草中扎营。难得队长沉稳冷静,一边指挥下山的同时,还一边扯开嗓子唱歌,给大家鼓劲壮胆。

不知因为身体极渡消耗,还是手脚多处被蓖麻草扎到,那天晚上睡在帐篷里,我感到四肢发麻,一个人在黑夜中不断地将手指屈回又伸展,胸口感到一阵阵憋闷,脑海中满是死里逃生的后怕。加之路上不小心摔了一跤,右腿膝盖与胳膊肘同时着地,碰得不轻,走路时因为过于紧张没怎么在意,歇下来了才感到伤口钻心地疼。于是坐起来打开头灯,找了个创可贴贴在胳膊划伤处,又取出喷雾止痛药水,喷在膝盖上揉搓一会复又躺下。想起前些日子去拜访一位朋友,却看到她拄着双拐,说是不小心在路旁摔倒扭伤了筋,又是用中药烫脚,又是敷药膏,都四十天了还没好利索。心里不免有些担忧,担心腿要是伤得厉害,明天怎么走路?会给大家带来多大的麻烦?继而又反省,自已对路线不甚了解就轻率出行,是对家人的不负责任。是夜,我在黑暗中辗转反侧无法入眠,直至临晨时分,才在几块呈之字形在帐底拱起的石头中,倦着身子打了个盹。

太阳又一次升起来了,回望昨晚走过的路,几个人说,若是换成白天,自己是万万不敢下山的。晚上看不清四周,只盯着各自脚下,白天望着陡峭的崖壁,早被吓破了胆还怎么走,想想的确如此。原以为下了山应该再没有危险了,情况却不是这样的。沙图沟不同于古雁沟,越往出走地势越开阔,而且是越来越狭窄,两侧倾斜的山峰离得很近,看着沟里滚落的石头,禁不住让人心里发毛。起先我还小心翼翼踩着石头过河,后来担心山上随时会有石块掉下,想迅速通过,怕踩不稳石头崴了脚,看看水不深干脆将徒步鞋当雨鞋穿,从河里大步蹚过。在这大山里,生命真是太脆弱了,脑袋哪有石头硬?随便一块飞石就会将你砸伤,甚至置你于死地,大青山要收一个人,真是太容易了。心理始终有些不踏实,但转念一想,我们是一帮热爱自然的驴友,山神应该不会为难我们的。荒不择路地从沟中走出,翻过沟口采石场堆起的石坝,转身拍了张照片,顺便捡了两块鹅卵石留做纪念。这一程的出行,岂止是胆颤心惊,历尽艰险承受了巨大的压力,我们终于安全走了出来。感谢大青山的善待!感谢上天的仁慈!

户外运动是有风险的,充满未知与变数,天时、地利、人和,都与我们的安全有关,用老百姓的话说,全靠天照应着。

后来我才知道,沙图沟堪称大青山风景最美的一条沟,同时也是最危险、最长、最难走的一条沟。此行无论难度和艰险程度,都胜过我参加户外运动三年多来所走的任何一条路,包括太白和大寺。它带给我心灵的考验也是前所未有的,苦难一经过去就变成甘美,这刻骨铭心的经历,将使我的精神变得更强大。敬畏大山!敬畏苍天!敬畏生命!

四天三夜的背锅沟、沙图沟穿越,大家担心过,后悔过,哭过、笑过、报怨过,留下了许多难忘的记忆,一幕幕生动的情景,让我们终生难忘。那个深秋的黄昏,当我坐车缓缓离去时,壮美的落日拖着最后一缕余辉许许坠落,黛青色的大青山被夕阳涂抹的微微泛红,心头突然涌起一丝留恋与不舍。如果说古雁沟之行我喜欢上了大青山的话,此次国庆出游,由惊艳大青山,到惊魂大青山,再到惊叹大青山,我似乎真正读懂了沉默的大青山……

别了,大青山!这座河套地区的北部屏障,民歌中敕勒川的守望者,从古至今横亘内蒙古高原,千百年来阅尽人间悲欢巍然屹立的大青山。

◎朱小林,女,笔名林子。系中国散文家协会、陕西省作协会员。曾在鲁迅文学院创作进修班学习。在《中国作家》《散文》《诗选刊》《黄河文学》等处发表作品。出版作品集《放歌生命》《收藏岁月》。

猜你喜欢
大青山驴友石头
别小瞧了石头
石头里的鱼
大青山油松人工林林分密度对其生长指标的影响
内蒙古融媒体发展现状研究
驴友“迷失”
大青山油松人工林地根际土壤理化因子对土生空团菌分布的影响
我可以向它扔石头吗
大青山虎榛子生物量变化规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