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先生的早期翻译研究

2015-09-26 06:57王永江安阳工学院外国语学院河南安阳455000
安阳工学院学报 2015年3期
关键词:译作译文教育部

王永江(安阳工学院外国语学院,河南安阳455000)

鲁迅先生的早期翻译研究

王永江
(安阳工学院外国语学院,河南安阳455000)

通过对鲁迅先生早期的译作进行梳理与统计,发现他早期的译作中小说与教育论文占了很大的比重,并对统计的结果进行了分析,论述了他早期进行翻译的目的与方法。

鲁迅;早期;翻译;方法;目的

鲁迅先生早期的译事开始于日本留学期间,当时先生意气风发,忧国忧民,笔者试图根据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版的《鲁迅全集》与福建教育出版社2008版的《鲁迅译文全集》,按照时间的顺序来整理先生翻译转译的作品,并对其现存的早期译作进行分类,以此来发现先生早期翻译转译的一些特点。

一、鲁迅先生早期的译作

先生早期的译事大体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在日本留学时期与回国在教育部工作时期。

(一)在日本留学期间的译作

鲁迅先生日本留学期间的译作始于1903年6月15日《浙江潮》第5期发表的《哀尘》。1903年10月日本东京进化社出版先生转译的《月界旅行》,此小说为法国科幻小说。1904年,先生课余翻译《世界史》《北极探险记》及《物理新诠》,译文未发表,已经佚失。1905年《女子世界》发表了先生转译的《造人术》。1906年3月,上海普及书局、南京启新书局发行先生转译的法国科幻小说《地底旅行》。1907年10月,《红星佚史》译诗载于周作人译《红星佚史》,先生以楚辞体译。1908年5月8日,《河南》第7期发表先生译的《裴彖飞诗论》。《域外小说集》,共二册,分别于1909年3月、7月出版,鲁迅与周作人合译。第一册收先生译的俄国作家安特来夫的《谩》和《默》,第二册收俄国迦尔洵的《四日》。《镫台守》篇中的译诗是先生用楚辞体译成。1904年4月,先生译俄国安德烈的小说《红笑》,未出版,佚失。

(二)在教育部工作期间的译作

先生在教育部工作期间主要翻译的是日本的教育论文。具体情况如下:1913年5、8月《教育部编纂处月刊》第1卷第4册与第7册,登载了先生翻译的日本上野阳一《艺术玩赏之教育》。1913年10、11月《教育部编纂处月刊》第1卷第9册与10册刊登先生翻译的日本上野阳一《社会教育与趣味》。1913年11月,《教育部编纂处月刊》第1卷第10册刊出先生翻译的日本上野阳一《儿童之好奇心》。1914年2月《中华小说界》月刊,周作人作《艺文杂话》所引《Heine的诗》为先生以楚辞体翻译的。1915年3月,《全国儿童艺术展览会纪要》载有先生翻译的《儿童观念界之研究》。

此外,《鲁迅译文全集》所载的北京图书馆还藏有译稿《察罗堵斯德罗绪言》1-3节,未注明翻译年月,是用文言翻译的;先生于1920年9月《新潮》月刊第2卷第5期用白话文进行翻译、发表了《察拉图斯忒拉的序言》。笔者从这两者内容完整与不完整,以及翻译所用的语言差异可以断定《察罗堵斯德罗绪言》1-3节的文言翻译为早期的译作。

二、早期译作的统计与分析

根据现存的先生早期译作,笔者进行了分类统计,如下表所示。

表1 鲁迅先生早期的译作统计表

从统计表的数字,我们可以看出先生早期的译作以小说与教育论文为主。小说的翻译主要是先生在日本留学期间进行的,而关于教育的论文是先生在教育部工作期间所译的。从小说占据先生前期译作量的绝对优势来看,可知先生在留学期间特别重视国外小说向国内的引介,而小说中又以科幻小说为主,《月界旅行》《地底旅行》与《造人术》占了3/7的比重。先生在教育部期间直接从日语翻译过来的教育论文为4篇,总量可观,可以推测出先生身在教育之位,专谋教育之事。当然先生深知教育的重要性,尤其是儿童教育的重要性。改造提升国民的思想应该从儿童开始,儿童是未来国家的公民、国家的建设者与管理者,所以先生才会花大力气从日语翻译如此多的儿童教育的论文,来探讨儿童的艺术、观念、趣味与好奇心。

先生早期的诗歌翻译是采用楚辞体进行翻译,没有单独进行发表,而是出现在其弟周作人的译作中。这些译诗能够充分表现出先生深厚的古文功底。先生是做文学的,文学的创作当然离不开与之相关的文学理论,先生早期就关注弱小民族的文学理论并进行推介。先生对德语下了不少功夫,德语水平很高,先生翻译了海涅的诗与歌德的《察罗堵斯德罗绪言》,但在以后的译作中,他很少涉及德语文学。由此可见先生只是把德语作为转译其他弱小民族文学的语言工具,他关注的是与中国有相同命运与遭遇的世界上的其他弱小的民族文学,通过这些文学作品使国人从睡梦中觉醒。

三、鲁迅先生早期翻译的目的与方法

先生早期翻译的目的是引进本国所无,输入文术新宗,改造国人,改造社会。《〈月界旅行〉辩言》中他表述的翻译目的如下:“我国说部,若言情谈故刺时志怪者,架栋汗牛,而独于科学小说,乃如麟角。智识荒隘,此实一端。格苟欲弥今日译界之缺点,导中国人以进行,必自科学小说始。”[1]164此引言出自2005年版《鲁迅全集》第10卷中的《译文序跋》中所收录的第1篇,也是先生最早的论述有关翻译的文字。《域外小说集序》中提到当时他们做翻译的渺茫希望是:“以为文艺是可以转移性情,改造社会的。”“异域文术新宗,自此入华土”。[1]176可见先生翻译的初衷就是要弥补当时译界的缺失,引进我所无的,所不及西方的东西,进行思想的启蒙与改造,改造提升国人的思想。我国所擅长的是“言情谈故刺时志怪者”,而所欠缺的是“科学小说”。正因为欠缺,所以有引进的必要,有填补空白的内需。我国当时的长期闭关锁国,导致国人对西方的“文术新宗”知之甚少,也极具引进介绍的价值。先生的翻译具有极强的目的性,如翻译《域外小说集》,就是怀着对那时林纾太多的误译进行纠正的目的。

先生早期的翻译是在日本留学期间开始的,当时古文言在当时的中国文坛占主导地位,林纾翻译的小说正流行所以他采用古语进行翻译,可以说很大程度上受当时主流诗学的影响。

先生的翻译方法很独特。《月界旅行》原是法国凡尔纳的作品,鲁迅先生是利用日语翻译进行的转译。《〈月界旅行〉辩言》:“为日本井上勤氏译本,凡二十八章,例若杂记。仿截长补短,得十四回。初拟译以俗语,稍逸读者之思索,然纯用俗语,复嫌冗繁,因参用文言,以省篇页。其措辞无味,不适用国人者,删易少许。体杂言庞之讥,知难幸免。书名原‘属自地球至月球在九十七小时二十分间’意,今亦简略之曰《月界旅行》。”[1]164为了仿照我国传统小说的章回匀称的特点,译者对翻译的作品形式、内容方面作了“截长补短”的处理,原来二十八章的作品,译过之后成为比较对称的十四回;自己感觉无味或者不适合当时国情的内容则或删除或变易;书名作了简略的翻译;翻译的语言打算用俗语以方便读者,“复嫌冗繁”又采用了当时的主流诗学所倡导的文言,“以省篇页”,我们可以从中体会到译者译书的出版同时受到经济因素的影响。从上述的转译方法,我们可以说译者在翻译的过程中有较大的自由,根据实际的需要对转译的作品进行了改、删、截、补、易等各种加工,实际上是一种译与写作的结合,是“译而作”的转译。从《辩言》的详细介绍,我们可以感知先生翻译伊始就对译事持有极其严肃认真的态度,值得当代译者学习。

到了先生与周作人合作翻译《域外小说集》的时候,他翻译的方法就有所改变了。他已经觉察到他的翻译方法,或者说当时流行的翻译方法的硬伤,并努力去加以匡正。先生在《〈域外小说集〉译文》中写道:“词致朴讷,不足方近世名人译本。特收录至审慎,翻译亦弗失文情。”先生这时的翻译用朴实的译语,追求不失“文情”。[2]105。到先生翻译教育论文的时候,他的翻译论又有进一步的发展。他在翻译的第一篇教育论文《艺术玩赏之教育》的结论部分说:“用亟循字翻译,庶不甚损原意。”[3]33此时先生采用逐字翻译法,目的是不损原文的本意,由此引进一系列的教育论文,以供国人教育的参考。

四、结论

鲁迅先生早期的译作开始于日本留学期间,他抱着引进国内所无,进行思想启蒙,改造国人落后麻木状态的伟大理想进行他的译介。他早期的译作涉猎了中篇科幻小说、短篇小说,诗歌、文学理论、教育论文与哲学领域,其中小说与教育论文所占比重最大,从中我们可以知道先生当时对科幻小说与教育的重视。先生早期采用文言文进行翻译,他的翻译方法经历了比较自由的“译写”,译语朴实的“弗失文情”和“循字翻译”三个阶段。

[1]鲁迅.鲁迅全集:第10卷[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

[2]北京鲁迅博物馆.鲁迅译文全集:第1卷[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8.

[3]北京鲁迅博物馆.鲁迅译文全集:第8卷[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8.

(责任编辑:陈丽娟)

On Lunxuns Early Translated Works

WANG Yongjiang
(Anya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Anyang 455000,China)

The paper combs Lunxun's early translated works and make a survey of them;it discovers that the novels and the education papers are of paramount importance among them;it also analyzes the results of the sur⁃vey and illustrates his purposes and translating methods at that time.

Lunxun;early phase;translation;methods;purposes

H159

A

1673-2928(2015)03-0106-03

2014-10-13

安阳工学院青年科研基金阶段性成果,课题为:《多元视角下的鲁迅译论与翻译研究》,立项号:AYGXY2013035。

王永江(1974-),男,河南滑县人,文学硕士,安阳工学院讲师,研究方向:英美文学、翻译。

猜你喜欢
译作译文教育部
教育部:脱贫家庭辍学学生保持动态清零
Stem cell-based 3D brain organoids for mimicking,investigating,and challenging Alzheimer’s diseases
what用法大搜索
教育部辟谣小学学制变5年
关于译介中国当代文学作品创新问题的思考
教育部发布首批490门国家精品在线课程
弟子规
弟子规
教育部印发义务教育“新课标”
英语中“吃”的表达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