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景温经汤加味治疗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疗效观察

2015-09-28 08:19黄晓燕周晓玲纪云西刘礼剑杨成宁祁树浩
广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5年3期
关键词:温经汤主要症状活动期

谢 胜,黄晓燕,周晓玲,纪云西,刘礼剑,杨成宁,祁树浩,廖 婷

(1.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广西 南宁 530023;2.柳州市中医院,广西柳州 545000)

仲景温经汤加味治疗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疗效观察

谢胜1,黄晓燕1,周晓玲2,纪云西1,刘礼剑1,杨成宁1,祁树浩1,廖婷1

(1.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广西 南宁530023;2.柳州市中医院,广西柳州545000)

[目的]观察仲景温经汤加味治疗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UC)的临床疗效。[方法]活动期UC患者45例,随机分为两组,中药组23例,西药组22例。中药组给予仲景温经汤(吴茱萸15 g,生姜10 g,桂枝10 g,法半夏15 g,川芎12 g,牡丹皮15 g,麦冬15 g,红参10 g,阿胶10 g,当归10 g,白芍15 g,甘草6 g,三七3 g,肉桂3 g,黄柏6 g)口服;西药组给予柳氮磺胺吡啶口服,疗程均为8周,治疗后随访3个月。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主要症状积分、UC主要症状及肠黏膜病变活动指数、临床疗效及复发率。[结果]治疗后腹泻、脓血便、腹痛、里急后重四个主要症状积分均有明显降低(P<0.05),中药组的积分降低较西药组显著(P<0.01)。在Sutherland疾病活动指数评分中,两组治疗后的评分均有明显降低(P<0.05),其中中药组降低比西药组明显(P<0.05)。中药组总有效率为95.65%,高于西药组的86.36%,但两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3个月后随访,中药组复发率低于西药组(P<0.05)。[结论]仲景温经汤加味治疗UC可很好地改善症状,促进肠黏膜修复,诱导病情缓解,降低复发率。

温经汤;溃疡性结肠炎;活动期;临床疗效观察

溃疡性结肠炎(UC)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考虑与免疫耐受的异常、肠道菌群失调及环境等多因素综合作用有关[1]。UC以病程长、易复发为特点,其病变主要位于结肠的黏膜层,且以溃疡为主,多累及直肠和远端结肠,甚至遍及整段结肠。目前本病治疗西药主要为氨基水杨酸类药物、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免疫抑制剂和生物制剂等,但对于复发型、难治型UC临床疗效不理想,症状缓解时间长,复发率高;且长期服用副作用大,显著影响患者生存质量。中医药治疗UC具有疗效确切、复发率低、毒副作用小等特点,特别对活动期UC患者通过辨证论治随证加减,临床症状缓解明显,不良反应少,复发率低。上热中虚下寒为寒热错杂型活动期UC的病机特点,本研究采用仲景温经汤加味治疗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寒热错杂证患者,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共观察45例,病例来源于2013年2月~2014年2月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脾胃病科门诊及住院的活动期UC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成两组。中药组23例,男11例,女12例,年龄22~59(40.2±5.5)岁,病程1~15(5.2±1.5)年。西药组22例,男10例,女12例,年龄21~60(39.6±6.4)岁;病程1~12(4.8±1.7)年。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经统计学处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对炎症性肠病诊断治疗规范的共识意见》[2]。诊断标准包括临床表现、结肠镜检查、钡剂灌肠检查、肠黏膜和手术标本的综合应用。在排除细菌性痢疾、阿米巴痢疾、慢性血吸虫病、肠结核等感染性结肠炎及结肠克罗恩病、缺血性结肠炎、放射性结肠炎等疾病的基础上,可按下列标准诊断。①具有上述典型临床表现者为临床疑诊,安排进一步检查。②同时具备1和2或3项中之任何一项,可拟诊为本病。③如再加上4或5项中病理检查的特征性表现,可以确诊。④初发病例、临床表现和结肠镜改变均不典型者,暂不诊断UC,须随访3~6个月,观察发作情况。⑤结肠镜检查发现的轻度慢性直、乙状结肠炎不能与UC等同,应观察病情变化,认真寻找病因。

1.3中医诊断及辨证分型标准参照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系统疾病专业委员会制定的《溃疡性结肠炎中西医结合诊疗指南(草案)》[3]。全部患者都有不同程度的黏液脓血便、腹痛、里急后重,并有不同程度的神疲乏力、纳差、多梦、口干口苦、烦渴、四肢不温。中医辨病辨证属“泄泻”之寒热错杂证。寒热错杂证的诊断标准:主症:①黏液血便。②腹痛绵绵,喜温喜按。③倦怠怯冷。④舌质红或淡红,苔薄黄。次症:①便下不爽。②口渴不喜饮或喜热饮。③小便淡黄。④脉细缓或濡软。证型确定:主症①、②必备,再加1项主症或1~2项次症即可。

1.4纳入标准①符合西医UC诊断标准及中医诊断标准,辨证属寒热错杂证者;②临床分型属初发或复发型;③活动期UC,病情为轻、中度;④年龄18~65岁,已签署知情同意书。

1.5排除标准①UC为急性爆发型,病情为重度;②并发肠穿孔、中毒性巨结肠、大出血或结肠狭窄梗阻者;③妊娠哺乳期患者;④肠镜检查已有癌变的患者;⑤合并心、肺、造血系统等严重疾病或肝肾功能不全者。

2 治疗方法

2.1中药组服用仲景温经汤加味治疗。方药组成:吴茱萸15 g,生姜10 g,桂枝10 g,法半夏15 g,川芎12 g,牡丹皮15 g,麦冬15 g,红参10 g,阿胶10 g,当归10 g,白芍15 g,甘草6 g,三七3 g,肉桂3 g(后下),黄柏6 g。将上述中药置于砂锅中加水1 000 ml,煎取300 ml,早餐前及晚睡前口服,每日1剂。

2.2西药组给予柳氮磺胺吡啶肠溶片(上海三维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31020450),0.25 g/片,1.0 g/次,每日4次,饭后30 min口服。两组的疗程均为8周,治疗期间停服其他药物,同时两组于治疗期间避免进食海鲜、牛奶等诱发加重病情的食物。疗程结束后随访3个月,观察患者的复发情况。

3 疗效观察

3.1观察指标及方法

3.1.1主要症状积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4]对各病例症状进行评分①腹泻:正常(0分):无腹泻;轻度(1分):每日<3次;中度(2分):每日3~6次;重度(3分):每日7次以上。②脓血便:正常(0分):无;轻度(1分):少量脓血便;中度(2分):脓血便为主;重度(3分):全部脓血便或便新鲜血。③腹痛:正常(0分):无;轻度(1分):轻微,隐痛,偶发;中度(2分):隐痛或胀痛,每日发作数次;重度(3分):剧痛或绞痛,反复发作。④里急后重:正常(0分):无;轻度(1分):偶感;中度(2分):腹泻时伴有;重度(3分):持续坠胀、难忍。

3.1.2UC主要症状及肠黏膜病变活动指数(Sutherland疾病活动指数)评分参照《溃疡性结肠炎中西医结合诊疗指南(草案)》[3],结合症状、黏膜表现及医生评估,得分<2分为症状缓解;3~5分为轻度活动;6~10分为中度活动;11~12分为重度活动。

3.2疗效标准参照《溃疡性结肠炎中西医结合诊疗指南(草案)》[3]及《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4]的有关标准制定,按治疗前后症状积分的变化,采用尼莫地平法:疗效指数=(治疗前积分-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100%。完全缓解:临床症状消失,肠镜复查示肠黏膜病变基本消失或主要症状及肠黏膜病变活动指数总分值降低≥95%。显效:临床主要症状明显缓解,肠镜复查黏膜病变明显减轻或主要症状及肠黏膜病变活动指数总分值降低≥70%,<95%。有效:临床主要症状有所缓解,肠镜复查黏膜病变有所减轻或主要症状及肠黏膜病变活动指数总分值降低≥30%,<70%。无效:经治疗后临床症状、内镜及病理检查结果均无改善或加重,或主要症状及肠黏膜病变活动指数总分值降低<30%。

3.3随访及评定复发标准治疗后随访3个月,评定复发标准:症状缓解的基础上再次出现黏液脓血便、腹泻、里急后重、腹痛等表现;上述症状减轻的基础上突然再次加重;纤维结肠肠镜检查再次发现浅表溃疡形成,表面覆盖黄白苔,黏膜充血糜烂,病变呈连续性、弥漫性;纤维结肠肠镜检查示浅表小溃疡数量增多,原有溃疡扩大、加深,黏膜充血糜烂加重,并可见炎性息肉。符合上述四项中任一项即可判定为UC复发[2]。

3.4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数据进行正态分布检验,符合正态分布的以均数±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等级资料采用Ridit分析;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5治疗结果

3.5.1两组疗效比较中药组总有效率为95.65%,西药组总有效率为86.36%,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1。

表1 两组疗效比较 (例)

3.5.2两组主要症状积分比较治疗后两组症状积分均有明

显降低(P<0.05),中药组治疗后腹泻、脓血便、腹痛、里急后重的症状积分降低均较西药组显著(P<0.01)。见表2。

3.5.3两组治疗前后Sutherland疾病活动指数比较治疗后两组Sutherland疾病活动指数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中药组较西药组下降明显(P<0.05)。见表3。

3.5.4两组复发率比较对完全缓解及显效、有效病例(中药组22例,西药组19例进行为期3个月的随访。中药组有1例复发,西药组有7例复发,中药组与西药组复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2 两组主要症状积分比较 (分,±s)

表2 两组主要症状积分比较 (分,±s)

注:治疗前后对比①P<0.05,与西药组比较②P<0.01。

组别 n 时间 腹泻 脓血便 腹痛 里急后重中药组 23 治疗前 2.34±0.24 2.42±0.36 2.25±0.17 2.75±0.20治疗后 0.45±0.22①② 0.28±0.21①② 0.23±0.14①② 0.38±0.13①②西药组 22 治疗前 2.37±0.25 2.45±0.34 2.31±0.23 2.78±0.26治疗后 0.85±0.22① 0.78±0.31① 0.52±0.20① 0.55±0.12①

表3 两组治疗前后Sutherland疾病活动指数评分(分,±s)

表3 两组治疗前后Sutherland疾病活动指数评分(分,±s)

注:治疗前后对比①P<0.05,与西药组比较②P<0.05

组 别 n 时 间 Sutherland疾病活动指数中药组 23 治疗前 8.13±2.11治疗后 1.25±0.67①②西药组 22 治疗前 7.86±2.17治疗后 2.35±1.84①

表4 两组复发率比较 (例)

4 讨论

溃疡性结肠炎又称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病因不明的直肠和结肠慢性炎性反应疾病。目前UC治疗最常使用的药物是磺胺类抗菌药(SASP)。长期使用SASP,药物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0%~45%[5],因此寻找作用更好、副作用更小的药物是临床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中医学认为,UC为感受外邪或饮食内伤等多种因素导致邪蕴肠腑,气血壅滞,大肠传导失司而发病,本病可归属中医学“痢疾”“肠癖”“腹泻”“下痢”等范畴。结合多年临床经验,我们认为活动期UC的基本病机为上热(阴火)中虚(中气虚)下寒(肝肾虚寒),兼瘀血内停,病理因素包括寒(肝肾虚寒)、瘀(瘀血阻滞)、虚(肝肾精血亏虚、中气虚)、热(瘀热、虚热),属寒热错杂、虚实夹杂、本虚标实之象。肝肾精血亏虚、寒凝经脉则腹痛里急,所谓“不荣则痛,不通则痛”是也。黄元御在《灵枢徽蕴·噎膈解》有云:“肾司二便,然其疏泄之权在肝。”寒凝经脉,肝失疏泄之权,血凝成瘀,下迫大肠,成离经之血,故肛门下坠、便带脓血;中焦脾失健运,元气生化乏源,故神疲乏力、食欲不振,四肢不温;瘀久而热,虚热内扰,则多梦、口烦渴。温经汤出自张仲景《金匮要略·妇人杂病脉证并治篇第二十二》[6]第9条:“问曰:妇人年五十所,病下利数十日不止,暮即发热,少腹里急,腹满,手掌烦热,唇口干燥,何也?师曰:此病属带下。何以故?曾经半产,瘀血在少腹不去。何以知之?其证唇口干燥,故知之。当以温经汤主之。”本方历代医家多用于妇科疾病,但“以方测证”,该方所用之药正合活动期UC之基本病机,故临床用之效如桴鼓。该方是上热中虚下寒而兼有血瘀之象的厥阴瘀血证的代表方,全方具温中寓养、温中寓通、气血双补、肝脾肾同调之特点。方中吴茱萸、桂枝为君药,用以温经散寒。阿胶、麦门冬、白芍滋阴养血,填精益肾;当归、川芎、三七活血祛瘀以生新;牡丹皮祛瘀通经并退阴火,共为臣药。红参、甘草补气健脾;法半夏通降胃气而散结,有助于祛瘀通经;生姜温胃降逆而散寒,又能助生化;肉桂温肾阳,引热下行;黄柏滋肾阴,降虚火,以上共为佐药。甘草调和诸药,兼为使药。诸药合用,使肝肾得补,脾胃得调,瘀血得祛,血归脉道,则肠道得安。

本研究表明,仲景温经汤加味治疗UC在改善临床症状方面优于柳氮磺胺吡啶,且复发率明显低于后者,可作为活动期UC治疗的一种新选择,以提高临床疗效,降低UC复发率。

[1]Bouma G,Strober W.The immunological and genetic basis of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J].Nature reviews.Immunology 2003,3(7):521-533.

[2]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分会炎症性肠病协作组.对炎症性肠病诊断治疗规范的共识意见[A].第七届全国消化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分会委员会,2007:3-5.

[3]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系统疾病专业委员会.溃疡性结肠炎中西医结合诊疗指南(草案)[J].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2011,19(1):61-65.

[4]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129-133.

[5]杨立丽.溃疡性结肠炎的中西医研究进展[D].北京:北京中医药大学,2007.

[6]张仲景著,何任,何若苹整理.金匮要略[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4:84.

(编辑刘强)

R574.62

A

2095-4441(2015)03-0015-04

2015-08-25

猜你喜欢
温经汤主要症状活动期
温经汤加味对EM肾虚血瘀证大鼠局部微环境MMP-9、TNF-α、Collagen Ⅰ、Collagen Ⅲ的影响及其意义
温经汤治疗原发性痛经的网络药理学作用机制
温经汤在相关疾病中的应用概况
养阴化瘀方联合强化西药方案治疗活动期系统性红斑狼疮疗效研究
中国劲酒缓解肾阳虚证患者主要症状的临床观察
了解“自闭症儿童”的世界
浅谈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
抗生素联合奥美拉唑治疗活动期胃溃疡的疗效观察
温经汤应用3例
愈疡消溃方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活动期30例